曾经因为贫穷辍学,走出大山增长见识和能力;如今,家乡异地搬迁换新貌,俄底洛则重回新村,展开了自己事业的蓝图。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任然
近日,俄底洛则发了一条有关她家乡新闻的朋友圈,并感叹道:“神奇美丽的家乡。”
在她眼里,家乡神奇之处是竟然吸引她这个“90后”回村创业了。
俄底洛则出生成长的丙乙底村,海拔超3100米,位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金阳县热柯觉乡。
在她的记忆中,村庄很美,特别是春天满山开满索玛花儿时。但也很穷,至今,金阳县仍属全国52个未摘帽贫困县之一。
“不出去就没出路。”“离开后从没想过会再回来。”这是她之前的心态。
没想到的是,近几年,在决战脱贫攻坚中,她的家乡一步跨千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丙乙底村变成了丙乙底新村,还走上了文旅发展之路。
去年5月,她回到村里,在村“两委”支持下,开办了新村里的第一个餐厅。
“生意太好了。去年纯收入十几万,相当于我在外打工5年的总收入啊。”俄底洛则脸蛋儿一直笑得像索玛花儿一样红,她不停地问大家:“你说神奇不神奇?”
走出去寻出路
当年,学习名列前茅的俄底洛则虽然考上了乡里的高中,但家里负担不起,她还是辍学了。
辍学后,按照当地风俗,俄底洛则可以嫁人了,父母开始为她筹备。“我坐在山坡上放牛羊,一想到要结婚,就止不住地哭。”俄底洛则说。
她曾在村里看到在西昌、成都打工回家的姐姐们,穿的干净、时尚,她很羡慕。她时常看到县里干部到村里开会,可以讲出很多漂亮的词语,她很崇拜。她从小就打定主意,“一定走出大山,出去才有出路”。
一位在昭觉县城工作的亲戚对洛则的父母说:“这孩子好学,性格也好,我给她介绍一份工作,每年能挣回来小1万元。”
2006年,1万元对当年人均年收入不到一千元的村民来说,不是个小数目。父母同意了。
17岁,洛则走出了第一步,离开了重重大山包围的村庄,来到了凉山州排列前三的县城——昭觉县,在当地数一数二的酒店里,当起了服务员。一年后,因为表现突出,被调到酒店茶楼里当了领班。
在昭觉酒店工作了一年多后,她又前往凉山州首府城市西昌,在酒店里做前台服务员,每月收入增加到1500元。在前台,她学会了使用电脑以及做报表、做账。
在西昌,俄底洛则萌生了一个小梦想,“想当老板,哪怕只是一间小餐厅”。
为了这个梦想,当得知一位朋友在西昌一家连锁彝餐餐厅里做表演演员时,她也跟了过去。每天,除了排练和晚上演出的时间,俄底洛则经常跑到餐厅后厨观察和聊天,基本熟悉了餐馆前厅、后厨的整个流程。
梦想照进现实
想开餐厅,还差钱。当彝餐餐厅在北京开分店,需要熟手去工作时,俄底洛则毫不犹豫就跟着去了北京,每月收入3000元左右。
攒够了钱,俄底洛则回到西昌,实现梦想,开了一家彝餐餐厅,但是“竞争太大,没挣到钱”,两年后她不得不关门,回到西昌家里,一边带孩子,一边重新思考未来。
俄底洛则曾经从家一路“奔”到了2000余公里外的北京,这段经历,让她成了村里上下知晓的能干人。
在西昌沉淀的时间里,俄底洛则一直在找机遇重新出发。但她没想到,让她的梦想照进现实的地方是家乡。
农忙和过年时,她偶尔回到村里,发现了村庄的点滴变化。
村里在广东佛山的对口帮扶下,进行异地扶贫搬迁,242户散落在山里的农民们被集中安置到了一个彝族特色建筑的新村。新村里,联通省级道路的宽敞水泥路一直延伸至每家每户,洋气的路灯,无线网、太阳能各类设施应有尽有。新村被命名为“索玛风情一条街”。
每家每户都住进了带院子的二层小楼,有了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不再是人畜混住、一家几口人挤在一间土屋里。村里组织起各类妇女队伍,教大家整理房间、收拾家务,每天晚上村里妇女们都跳起达体舞(彝族集体舞)。“村里比县城都干净漂亮了,大家的精神面貌、素质都提升了。”俄底洛则说,越来越多的陌生人慕名而来,在五六月索玛花开遍大山时,在冬季大山被银装素裹时……
正当俄底洛则琢磨着可以借助村里资源搞旅游时,村干部找到她,请她回村开餐厅。
“游客借宿到了村民的新居里,但是找不到吃的。”俄底洛则觉得这确实是个难得的商机。“新时代了,很多年轻人回家创业都成功了。我们也一定会全力支持你。”在村干部的鼓励、帮扶下,离家13年后,俄底洛则回到丙乙底新村,筹钱装修、招人,开办了村里第一家彝餐餐厅。
家乡有未来
“去年5月2日正式营业,第一天就来了4桌客人。”俄底洛则说,最开始都是村里带客人来,特别支持。
但最终要靠自己。每桌客人,俄底洛则都尽心服务,不时询问客人对菜品的意见,改良菜品,精心打理环境,她的新客、回头客越来越多,“头一个月,流水就达到了4万多。”
此后,为了更好地服务外来游客,她向广东佛山来的厨师培训老师学习粤菜,将粤菜和本地特色菜结合,开发出了“七彩捞鱼柳”“鲜花椒啫啫鲶鱼”等改良彝族菜,并在餐馆里也供应粤菜、川菜等各色菜品。
由于生意太好,一年之内,新村内开起了6家餐厅。“没什么竞争,因为需求在那。”俄底罗则说,何况,多年在外打拼,她还有自己的生意经。
“比如做游客一日三餐的套餐。还有,要学会让利。同样的菜,我这便宜5元,就能吸引来更多的客人……”俄底罗则说,餐厅环境、菜品质量是第一位的,“所以,即使是淡季,我这生意也不差。”
俄底洛则并没有忘记最初“搞旅游”的想法。
半年之内,在餐厅盈利的基础上,她还和姐夫共同投资开了一家羊肉汤馆,“我的餐厅主打中餐,冬天不适合,我就让姐夫做羊肉汤。既有当地特色,又是对我的补充。”她还帮扶村庄的一户贫困户,开起了民宿,“教他们怎么整理床铺,怎么和客人交流,来我这的客人,我就引荐过去。”
“羊肉馆生意好到爆,游客和本地人都喜欢,民宿也不错。”俄底洛则说,去年半年,她个人纯收入近16万元。今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她预计,纯收入不会低于去年。
对于未来,俄底洛则已有了清晰规划。“就像汽车4S店那样,为游客提供全产业链的文旅服务。”俄底洛则最近就要先启动第一步,“腊肉、花椒、白魔芋、村里妇女做的彝绣……彝家特色产品很受欢迎,我马上就要线上线下一起卖。也算是为新村做宣传,吸引游客们来,积累客户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