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皮肤,让机器人也可“有触觉”
近日,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两名研究人员发表了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将触觉引入机器人技术能显著提升系统能力和功能。他们最近开发的人造皮肤在检测触觉方面,可比人类感觉神经系统快1000倍以上,并且在识别物体的形状、质地和硬度方面,可比人类眨眼速度快10倍。
现在大多数机器人操作都是基于视觉处理,而在机器人技术中启用类似于人类的触觉,可显著提升当前的系统功能,甚至可产生新的用例。例如,配备有人造皮肤的机械臂可以很容易适应工厂生产的商品变化,利用触感来识别和抓住不熟悉物体,并施加适当压力以防止打滑。这种能够感觉并更好感知周围环境的能力,还可以在例如护理行业中让人与机器人更紧密、更安全互动,或者赋予外科手术机器人目前所缺乏的触觉,使我们更接近手术任务的自动化。 (方向)
盖过蚕丝被,你用过“蚕丝硬盘”吗?
最近,科学家以蚕丝蛋白作为存储介质开发出高容量蚕丝蛋白存储技术。因为蚕丝蛋白可吸收红外光,所以能够利用近场红外纳米光刻技术,将蚕丝蛋白当作光盘,在上面实现数字信息的写入和读取。
制作“蚕丝硬盘”的过程有点像“摊大饼”,利用近红外纳米光刻技术往“蚕丝硬盘”里写入信息像是在大饼上撒芝麻。整道工艺完成后,“大饼”表面的凹凸痕迹就类似“0”和“1”的数字信号,通过解码即可获知所存储信息。
据了解,这种“蚕丝硬盘”有诸多独特优势:存储容量大,每平方英寸可存储64GB数据;原位可多次重复擦写;可同时存储二进制数字信息以及与生命活动直接相关的生物信息;可以植入生物体长期保存,也可以在预设时间内可控降解;稳定性极高,能在高湿度、高磁场或强辐射等恶劣环境下长期稳定工作,因此有望应用于外太空等极端环境。 (郑力)
变废为宝,鱼刺可用作造电池
最近,来自西班牙科尔多瓦大学、中国厦门大学和美国文特沃思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利用罗非鱼身体多个部分(内脏、头部、鱼鳞和鳍)提取胶原蛋白,以用于储能系统。
研究人员称,该研究已利用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的锂电池以及钠、镁离子电池进行了测试。因为鱼类被消费后产生的废物中含有丰富的氮、氧、氢和碳,这些物质因其电负性、稳定的性质和热稳定性而被视为制造电池的有用元素,以应对未来锂资源可能会逐渐稀缺的局面。 (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