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20/9/pc20200913d55774baf1b54f568d3d53358a936ec0.jpg
身心健康,拥有健康的人格,是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为孩子人生打下的坚实基础。家庭中的早期教育注重塑造儿童坚强、乐观的性格,培养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20-09/14/072373.html

等待处理…

实施家庭教育家长有章可循

2020/9/13

身心健康,拥有健康的人格,是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为孩子人生打下的坚实基础。家庭中的早期教育注重塑造儿童坚强、乐观的性格,培养儿童对家人、身边人、对自然、对社会的爱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至关重要。

■ 陈若葵

近日,全国妇联、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家长家庭教育基本行为规范〉的通知》(以下简称《规范》),对 2004 年制定的《家长教育行为规范》进行了修订完善。此次修订,立足家庭,突出了家庭教育的基本特征,即彰显了以家庭为载体的教育特色,与家庭生活紧密相连;同时,对家长实施家庭教育的行为做了全方位的规范。其亮点在于——

体现时代特征即做人教育

无论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脱离当下的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它具体体现在做人教育这个核心点上。《规范》与时俱进,很好地契合了这一点,其第一条要求,“依法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承担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坚持立德树人。”第四条要求,“注重子女品德教育……遵守社会公德,增强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养成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

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时,其教育行为都要与时代相呼应,体现时代要求,遵从时代规律。《规范》将“立德树人”的理念放在首位,就是强化家长要发挥家庭教育在做人教育中的优势,承担家长的监护责任,避免“养而不教”。

塑造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更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家庭对人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所,人生从家庭出发,最后还要回归家庭。父母是孩子最初的世界,家庭教育始于孩子出生,孩子的社会化进程,是从模仿双亲开始的——对父母“听其言,观其行”,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模仿,建立起自己的行为模式。孩子习惯、性格的养成,也与父母的言传身教息息相关,父母不仅是第一任老师,也是其终身的、最长久的老师。从这个意义上说,家庭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

塑造人,不仅需要家长精心养育,使孩子拥有健康的身体、聪明的大脑,同时需要家长给予孩子细致入微的情感与精神呵护,以及价值观的引领,润物无声地使孩子接受正确的价值观,使孩子拥有健全的心智。身心健康,拥有健康的人格,是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为孩子人生打下的坚实基础,它是支撑孩子成长发展的源源不断的“后劲儿”。因此,家庭中的早期教育注重塑造儿童坚强、乐观的性格,培养儿童对家人、身边人、对自然、对社会的爱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至关重要。从这一点说,《规范》为家长提供了家庭教育的科学的可遵循之道。

法律是人们的行为底线。《规范》提出“增强法律意识”,强调在家庭教育中植入“法”的概念,让他们从小懂得学法守法,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为未来的幸福人生奠基。

良好的环境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家长实施家庭教育,身教重于言传,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重于口头的家庭教育。《规范》第二条要求,“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家庭关系,营造相亲相爱的家庭氛围。”

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了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就成功了一半。相亲相爱的家庭氛围,是良好家风的一部分,它靠全家人共同创建。父母是家风的决定者,父母的人格决定家风的方向,也决定孩子发展的方向,其所作所为,能对孩子产生直接的影响,正如《论语·子路》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因此,《规范》强调了家长的自我教育,即首先要做好表率,弘扬向上向善的美德,家人之间相互关心、尊重,同时也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认真倾听子女的诉求,平等交流,利用家庭集体的力量影响子女,根据子女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实施家庭教育。父母做到了,孩子就会不知不觉地被感化,按父母的愿望去规范自己的言行,并以这种美好的言行对待现在或是将来遇到的每一个人。

家庭是生活和教育合二为一的单位,家庭教育的很多生活细节可以让孩子刻骨铭心,而这些生活中的细节带来的体验和感悟,恰恰是塑造孩子个性、人格、文化品位和价值观念的关键因素。《规范》进一步规范了家长的教育行为,包括行为当中蕴含的观念和理念,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爱岗敬业,诚信友善,孝老爱亲,遵纪守法”等,指导家长发挥在家庭环境中育人的优势,这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

要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应试教育最大的危害,是以一把“分数的尺子”作为评价依据。家庭教育学校化依然是一个顽疾,智育中心主义在不少家长头脑中仍然根深蒂固,这反映了家长的人才观。

近年来,我们的评价标准开始走向多元,明确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美好的心灵,让他拥有幸福的人生,学习成绩拔尖不是成长的唯一目的。《规范》根据新形势提出了新的内容和要求,第五条规定,“保护子女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理性帮助子女确定成长目标,不盲目攀比……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眼光评价子女。”孩子是千差万别的,《规范》强调父母要善于发现自己孩子潜能中与别人不同的特质予以引导和培养,而不是简单盲目地让孩子去拼分数比成绩。

《规范》还要求,“保证子女营养均衡,科学运动,睡眠充足,身心愉悦,帮助子女形成阳光心态、磨炼坚强意志、锻炼强健体魄,增强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子女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等,这正是对“德智体美劳”的进一步阐释,敦促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引导孩子尊重生命、热爱生活,在出力流汗中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劳动习惯……从中可以看出,《规范》在家庭教育中贯彻了素质教育思想的理念,并具体化、细致化,能有效引导家长的教育行为,做到了提纲挈领,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上篇:广州:每个街镇至少建设一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