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ss柳
茜决定离婚,是在办完退休手续的那一天。当时,她长长呼出一口气:“终于不用再装了。”
在婚姻中耗尽的活力
茜和前夫都是在意面子的人,虽然婚姻名存实亡,两人连偶尔独处都很尴尬,但如果真的传出离婚的消息,对双方的个人形象和事业发展肯定会有影响。他们一丝不苟地扮演着模范夫妻的角色,在外人面前强颜欢笑。这两年,她和前夫相继退休,20多年的戏总算演到了头。
孩子已成年自立,房产、车子、存款本来就分得很清楚,所以婚离得干净利落,无牵无挂。走出民政局的那一刻,双方不仅没有依依惜别,连看都不愿意再看彼此一眼。可如释重负的感觉只持续了不到一个月,她就患上了抑郁症。
本以为离婚会是一种解脱,没想到内在最宝贵的活力与热情早已在那场婚姻中消耗殆尽,连享受新生活的力气也没有了。
精打细算的离婚时机,往往是在长期自我欺骗之后做出的利益权衡。明明不情愿,还要为了眼前的一点“好处”,把自己困在一段失去生命力的关系里。自我欺骗与压抑久了,人就渐渐变得麻木,与内在“断联”。感受不到最真实的情绪,也失去了爱自己的能力。
婚姻是大事,理性对待当然无可厚非。然而,相比理性,对自己、对关系的那份诚实,才是最重要的。当婚姻面临危机,必须做出改变或调整时,与其考虑“怎样做能最大程度保全我现有的利益”,不如诚实地回答“我现在到底想要什么”。
前者的背后是恐惧、焦虑,它只会导向更多的压抑与纠缠,得不偿失;后者的背后是诚实与觉知,它会带来力量与智慧,创造新的可能性。
如何决定婚姻的去留
婚姻是很有弹性的。有的夫妻,即使在经历了出轨这样的伤害性事件后,也有能力修复自我,疗愈婚姻,重新建立更加真诚、稳固的关系。有的夫妻,看似岁月静好,却因为过度理性的牺牲与权衡,彼此折磨,两败俱伤。
婚姻质量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在于双方是否保持着清醒坚定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建立的前提,在于有足够深入的自我认知,也就是充分了解自己适合什么、需要什么,也有能力让自己幸福。想要挽救一段岌岌可危的婚姻,最好的方式是双方各自厘清自己的需求和期待,放下面子,不再以“为孩子牺牲”为幌子,诚实地沟通、调整,找到解决问题、提升关系品质的方法。
此时,可以先梳理清楚三个问题:1.我对婚姻的期待是什么?2.我目前可以想到哪些改善方法?3.抛开其他因素(如孩子、亲友、个人形象、事业发展等),我是否还想继续这段婚姻?
如果双方已经无法达成共识,只能相互消耗,那么,就真诚地告别与放下。一味地忍耐,是最缺乏智慧的处理方式。
(作者系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