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像以往一样抬头看着老师,他的下巴扬得高高的,只是眼角间仿佛有一片晶莹。
■ 北京市第十三中学高三(2)班
曲鄰衡
我曾认识一位不苟言笑的语文老师,那是一个中年男子,一双小而圆的眼睛藏在厚重的镜片后面,身材矮小且胖,最突出的是下巴,总是向前伸着,似是在仰头,可眼睛却紧紧地盯着台下的同学。他的声音很洪亮,像是轰隆的瀑布,里面掺杂着北方特有的方言。
我的语文老师喜欢古诗,特别是李白的诗。他曾为我们讲解过《登金陵凤凰台》一诗,边讲边摇头叹气,连连说“历史风尘,一去不返” “人生早已物是人非”。又细细分析了最后一句“总为浮云能遮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他先是放开嗓门读了两遍,然后将下巴高高扬起,边敲黑板边摇头说:“太白是个贤才,可惜没人赏识,大唐朝奸臣当道,迷惑君主,贤才难以得志,真是可悲啊!”老师的声音渐渐小了下去,悲愤的神情,仿佛自己就是被赐金放还的李太白,我无意间抬头看着他,老师的声音停止了,下巴却朝着天,似一道劈天的惊雷。
我的语文老师喜欢读课文,一次课上讲解《目送》,他打手势示意我们安静,然后缓缓地将手中的课本举得很高,开始在台上踱步,我们强忍着笑意听他朗读课文。他的声音并不算好听,是各种方言聚集在一起的大杂烩式口音,老师的声音响亮得像一泻万丈的瀑布,抑扬顿挫,时高时低。我抬头看着老师,看着他高高扬起的下巴,这时我却不觉得好笑了,老师的声音中充满了悲凉与无奈,但仔细地品味,又从这凄凉无奈之下,读出一份如火山喷发般势不可挡的母爱,这种直击人心的感情着实让我震撼了。我看着老师,如在仰视一位跨越时空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母亲,老师放开了,我们也放开了,我们渐渐融入《目送》的情景中。
我一直以为我的语文老师能陪我们很久,但不过半年时间我们便分离了。最后一次见到他是学期末的最后一节课,老师换上了一身石青色的制服,还打了领结。他像以往一样讲解古诗,用洪亮的声音朗读课文,课文是《诗经》中的一篇古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我像以往一样抬头看着老师,他的下巴扬得高高的,只是眼角间仿佛有一片晶莹。下课的时候,他站起来向我们鞠躬,并一一地向我们握手告别,我走出教室,无意间回头看时,看到他像一尊雕像一样只身站在教室里,下巴已经垂下来了。不知为什么,我有些心酸,但我没有停下脚步。
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我的语文老师,到现在,我还时时回想着与他相处的时光,他云游到何方了呢?他的下巴是不是仍扬着,仍像一道劈天的惊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