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20/8/202008240df037ae66e64f9fb186c3272a446162.jpg
陕西省汉阴县平梁镇紫云南郡社区妇女在蚕桑产业园务工。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记者 党柏峰 周丽婷 □ 见习记者 黄威□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20-08/24/071847.html

等待处理…

走出大山安居乐业

“陕”清水秀间走稳致富路

2020/8/24

陕西省汉阴县平梁镇紫云南郡社区妇女在蚕桑产业园务工。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记者 党柏峰 周丽婷

□ 见习记者 黄威

□ 马舫

“我家里有两个10岁的双胞胎女儿在上小学,没办法到外面去务工,在老家时也找不到活儿,现在搬出来了,我在楼下社区工厂上班,就是每天干半天,每月也能挣1500块钱左右,补贴家用没问题。” 陕西省汉阴县兴隆佳苑社区的李小萍是从平梁镇登天村搬迁过来的,她一边忙活着一边笑着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社区工厂给自己家庭带来的诸多好处。

汉阴县地处陕南秦巴山区,是陕西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脱贫攻坚以来,当地党委政府因地因户施策,针对地处偏远,生存困难的贫困户进行了移民搬迁,有效改善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

像李小萍这样出不了远门务工的妇女和家庭,随处可遇。如何让她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这些问题成为妇联组织的重点工作。近年来,汉阴县妇联不断改革破难,以基层党支部为引领,充分发挥妇联组织作用,开展强妇建促发展“五个一”行动,引领搬迁社区广大妇女积极发挥“半边天”作用,为她们蹚出了一条安居乐业致富的康庄大道。

暖心服务奏响“和谐安心曲”

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对于诸多移民搬迁户而言,山外的一切似乎很美好,然而他们内心还是对曾经生息的地方难以割舍。如何帮助移民搬迁户在新社区安居乐业,县妇联发挥组织优势,为搬迁妇女提供帮助和服务。

“搬迁并不是解决贫困的根本方法,贫困妇女搬迁后的幸福生活才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问题,不仅要让她们‘安居’,更要‘乐业’‘兴业’和‘幸福’。”汉阴县妇联主席韩丹介绍说,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社区的17940人,妇女几乎占到一半,是搬迁社区贫困群众中的一个庞大群体。

李小萍所在的兴隆佳苑安置社区共有贫困妇女587人、儿童359人。为精细管理服务好社区妇女儿童,2019年6月,该社区成立了妇联组织,采取“网格化”的管理模式,按照每栋楼1名妇女小组长,每单元1名妇女中心户长的标准,推选出11名妇女小组长和29名妇女中心户长,通过社区妇联联系妇女小组、妇女小组长联系妇女中心户长、妇女中心户长联系妇女儿童的形式,对社区妇女儿童进行管理和服务。

“有的妇女把垃圾堆在楼门口,我看到了就会上去劝导并监督她们把垃圾扔到垃圾箱去,有时碰到哪家有小矛盾纠纷,也会主动去了解情况做好调解。”兴隆佳苑1号楼的妇女小组长蔡明明介绍着自己的日常工作。

紫云南郡是全县最大的搬迁社区,县妇联指导该社区成立了社区妇联,设主席1名、副主席3名,执委15名,覆盖社区行政管理、产业发展、文化卫生等领域,短短3个月,就帮助社区妇女解决了就业、培训、文化活动、家庭矛盾、农产品销售等方面的难题20余个,真正让服务延伸到“最后一米”。

手有一技弹起“乐业增收曲”

从汉阴县北部山区铁佛寺镇集中村搬迁到涧池镇紫云南郡社区的周红艳,今年58岁,丈夫因病生活无法自理。搬进新房子后,社区支部书记、妇联主席张红霞主动上门了解情况,介绍她到幼儿园建设工地做饭,每月可收入2000元。“在家门口上班,只要空下来我就可以随时回家照顾丈夫,解了我这些年最大的难题。”一脸释然的周红艳说完便又低头和姐妹们忙活了起来。

这几年,汉阴县妇联凭借县上探索推行的加入一个组织、发展一项产业、奖补一笔资金的产业扶贫“三个一”模式,积极落实搬迁贫困妇女就近就业。

截至目前,汉阴县100户以上的搬迁社区均建立社区工厂66家,涉及毛绒玩具、体育用品、电子设备、手工编织等行业,2500余名搬迁群众实现楼上居住、楼下就业,其中妇女人数占据90%以上。搬迁社区所有家庭加入了“三个一”产业合作社,可通过分红和在产业园务工获得经济收益。

为1000余名贫困妇女提供技能培训,为26名妇女提供创业贷款74万元,新增264名贫困群众参加“云生产”扶贫计划,在规模以上搬迁安置社区建立了“妇女儿童之家”和“护苗之家”8个…… 搬迁妇女的就业能力和积极性显著提升。

原先住在汉阴南部山区漩涡镇的罗云一家人搬进了紫云南郡社区,住房条件和交通环境的改善让她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希望。罗云从小肢体残疾,干不了重活,搬了新家后,妇联组织帮助她在家门口电子社区工厂找到了新工作。

“我真的做梦都没想到能住这么好的房子,我们一家四口人,现在孩子上学也近,放学后还可以在社区儿童管护中心免费上辅导班,我就在附近厂子里上班赚钱,我们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7月24日,记者来到社区工厂,罗云正在和工友们安装手机充电数据线零件。问起目前的务工和生活情况时,她才停下手里的活,抬起头,一脸自信的微笑。

移风易俗共唱“文明新风曲”

夜幕降临,凉风丝丝,汉阴县双乳镇集镇安置社区的小广场上,一群妇女正伴着欢快的乐声跳着广场舞。

“白天,这些妇女有的在社区工厂上班,有的到产业园务工。晚上社区妇联文艺队的队长就组织她们到广场上跳广场舞、唱花鼓子、扭秧歌……现在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了,扯闲话、打麻将的自然也就少了,整个社区的风气都非常好。”望着眼前这一幕,双乳镇妇联主席邹洁似乎也被她们的幸福所感染。

“走进我们的小康,不单纯是居住条件和物质生活的改善,新的乡村文明体系当中,妇联组织的独特作用至关重要,她们的活动载体接地气,深受妇女喜爱,更容易凝聚妇女,广大妇女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基层社会综合治理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汉阴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海峰说。

“以前住在镇上,各类喜事和丧事一年下来要送几千元,不送感觉面子过不去,现在搬进新社区,社区妇联经常宣传引导,还有红白喜事服务中心,现在办喜事都很简单,送礼也比以前少多了,再也不为礼尚往来发愁了。” 蒲溪镇溪畔社区妇联主席赵玉凤说,这些活动不仅为社区妇女传递了知识,也为大家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把大家的心更好地凝聚起来,尤其是在易地搬迁社区广泛开展“巾帼树新风”行动,为新民风建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居家有“薪”途,就业有“钱”景。李小萍的幸福小家已然成为秦巴山区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妇女生活的真实写照。

/ 记者手记 /

荣誉墙背后的大山希望

7月24日黄昏时分,我们赶往陕西柞水县凤凰古镇大寺沟村二组采访。约莫半个多小时,我们来到大山深处一户人家。门前仅有的一块平地上种满了玉米蔬菜。男主人党运章站在屋檐下,妻子周发俐热情地招呼客人进屋来。

昏暗的堂屋里,一面墙上全是奖状,仔细数了一下整整40张。她们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脱贫,这满墙奖状是两个儿子的学习所得。大儿子明年高考,成绩在全县排名第三,梦想是上海交大。从女主人自豪的言语中我们看到的是满满的希望。

秦巴山区,这样的家庭并不少见,几亩薄田,靠山吃山是他们祖辈的生存状态。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随着教育扶贫等好政策的落实,他们的生存状况得到了根本性改善。最大的心愿就是自己再苦再累也要让孩子们走出大山,彻底摆脱贫困。

一周的采访当中,我们欣喜地看到,走出大山的人们搬迁到了设施全、环境新、条件好的社区,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各级党委、政府和妇联组织在搬迁集中社区成立了儿童之家,安排专职人员管理,聘请了大学生志愿者多方面辅导,提升留守儿童综合素质。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就是解决贫困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帮助诸多像周发俐这样家庭的孩子们接受均衡优质的教育,使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上篇:女性客户享优先授信和全程全额贴息
下篇:数学教辅分男女生版是一个很糟糕的噱头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