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20/8/2020081792c01bb8399d4dae9af60e5b4def31ea.jpg
·阅读提示· 母女关系的紧张与对立是我们不愿意面对的现实。近年来,中国导演杨荔钠的《春潮》与西班牙男性导演阿莫多瓦的《胡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20-08/18/071676.html

等待处理…

直面母女关系的紧张与对立

——电影《春潮》与《胡丽叶塔》之比较

2020/8/17

·阅读提示·

母女关系的紧张与对立是我们不愿意面对的现实。近年来,中国导演杨荔钠的《春潮》与西班牙男性导演阿莫多瓦的《胡丽叶塔》都表现了母女之间的紧张关系:导演杨荔钠以中国东北地区一对关系紧张的母女生活为基点,具有写实色彩;阿莫多瓦则讲述了一个母亲追寻逃离她而去的女儿的故事,有几分悬疑电影的意味。母女关系的紧张并非个别的现实,期待更多有反思性和探索性的女性主义电影关注这一议题。

《春潮》海报

《胡丽叶塔》海报

■ 谢鹏

母女关系的紧张与对立是我们不愿意面对的亲情关系现实,而文艺作品不乏这一争议话题的探索。近年来,中国导演杨荔钠的“女性三部曲”之一——《春潮》,也运用影像语言对母女关系展开了深入讨论。而此前,西班牙男性导演阿莫多瓦的《胡丽叶塔》也表现了母女的紧张关系。

母女关系主题的深入:突破性表达

两部电影都是当代女性情感的写真。与传统颂母主题电影不同,《春潮》在当代女性情感的展现上,更深刻而尖锐。导演杨荔钠以中国东北某城市里一对关系紧张的母女生活为基点,从儿女的视角呈现当代中国社会中老年女性的情感与生活剪影。没有惊艳离奇的爱情故事与扑朔迷离的情节,有的只是日常生活的展开。电影没有美化母女关系,而重点表现母女关系的张力,非合作的状态。

阿莫多瓦的电影《胡丽叶塔》则讲述了一个母亲追寻逃离她而去的女儿的故事,有几分悬疑电影的意味。电影以晚年胡丽叶塔的视角讲述故事,回忆了她年轻时火车上偶遇的爱情,热烈浪漫的相恋,甜蜜幸福的为人母。之后,情节急转,情人出海被海上恶劣天气吞噬,得知父亲死前父母争吵的事实后,女儿无法原谅母亲对父亲之死的罪责,精心策划且决绝离开母亲。

两部电影都没有诉诸于观众的愉悦,相反,观众在观影后可能觉得压抑,但积极观众或能欣赏导演们勇敢而真诚的人际关系探险。两部电影的叙事者身份有别,前者是以女儿建波的视角审视母亲与自己的生活,旁白是以建波的身份发出的;而后者是以母亲胡丽叶塔的回忆与行动为出发点。前者,母女之间似乎并没有调和的希望,而胡丽叶塔终于收到了女儿的新信件,带着新的希望去追寻女儿的足迹。

创作初衷:导演的“自觉”与“逾越”

对人类社会现实及其运行充满好奇和探索精神是一切艺术工作者应怀有的纯真心态,我们天天在场的亲情关系与生活,已被我们充分了解与认知了吗?

杨荔钠是从生活的观察与思考中走向女性主义的关怀之中。作为艺术家,她自觉地开始探索当代中国女性现实困境的文化根源。杨荔钠曾专门写了一篇文字——《给二女儿》,袒露了她创作电影《春潮》的心迹:在我们的教育中学校和母亲不会告诉你女人和男人有多不同,是人到中年才觉知自己女性身份所处位置,可以说是生活让我成为女性主义关怀者,我愿意用电影这台内存有限的时光机多介绍些我熟悉的女性角色,以她们的视角观照周遭,她们的美与哀愁。

西班牙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则是当今如日中天的男导演,但他对于女性的细致观察与艺术表现令人折服,他有“全球最懂女性导演”的头衔,也是同性恋导演、跨性别文化的支持者,他的电影同时也关注边缘群体与人类幽秘情感。电影《胡丽叶塔》的创作体现了导演性别身份、亲情关系主导叙事与故事载体的多重“逾越”。电影改编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爱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集《逃离》中的三个故事,阿莫多瓦同时将故事的背景从加拿大改换至西班牙,使得这个冷峻的故事多了热烈的异域风情。2016年,该电影与德国女导演玛伦·阿德的长片《托尼·厄德曼》,美国女导演安德里亚·阿诺德的《美国甜心》和法国女导演妮可·加西亚的《石之痛》等一同入围戛纳电影节名单。

跳出日常的母女关系理解:“母亲的牺牲”与“女儿的撤退”

波伏娃指出,女儿既是母亲的替身,又是母亲的女儿。母亲对她的女儿充满了过分的慈爱和敌意。女性主义学者乔多罗也看到母女之间存在的独特“共生感”,她指出女儿既讨厌她的母亲,也可能同时为母亲而吸引。青春期的女儿最大的任务在于进行和母亲之间绵长又痛苦的分离。

母亲并非女儿天生的守护者,她甚至以“自我牺牲”嘉许来绑架女儿选择的自由,现实中母女关系复杂多样。电影《春潮》中有一幕给人印象深刻:建波回忆她的第一次月事,温柔以对的是父亲,为她叠卫生纸巾,而母亲粗暴而轻蔑地回应她身体的第一次生理变化。母亲扮演着对女孩月经污名化的同谋者,强化了建波的女性耻感身份。对于分歧,建波选择无声反抗,她不服从母亲的秩序,故意让母亲看到她“堕落”:不着家,夜宿男友处,吓走相亲对象,执意保留父亲的遗物。建波用水这一无声反抗的意象,干扰母亲的排练,用水声来掩盖母亲的聒噪。

电影《胡丽叶塔》中,父亲Xoan的死与母亲似乎有关联,在父亲出海前,父母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出海赶上极端恶劣的天气,父亲再也没有回来。母亲希望孩子能在一个没有罪恶感的环境中成长,她没有及时告诉正在夏令营中的女儿Antia父亲之死。后来,孩子得知了父亲之死的经过,她因此责备母亲。一日出门后,女儿再也没有回来,这一别是12年,女儿仿佛人间消失。阿莫多瓦表现的这份母女关系更能体现人性自身的莫测难料与微妙平衡。电影通过胡丽叶塔的书写与回忆,揭示出了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疏离。这是电影的原作爱丽丝·门罗小说着重表达的现代情绪——逃离,这时代的情绪被阿莫多瓦接收了。逃离、撤退,都是遭忽视、压制的女性和边缘群体容易产生的一种情感状态——离开冰冷的威压力量——文化制度、传统生活,或是父亲或是母亲。

电影的风格差异:“纪实风格”与“故事片”

电影《春潮》走的是纪实风格。电影拍摄地选在导演的东北故乡。电影镜头从街头与社区生活实景取景,如社区生活、红歌排练等。社区普通家庭的生老病死,茶米油盐的真实生活画卷在电影中有最为真实的质地。相对而言,电影《胡丽叶塔》中故事的“戏剧性”痕迹更明显。电影由一系列“偶然”性事件推动,胡丽叶塔在火车上偶遇自杀的老者,偶遇了男主胡安,即将诀别巴萨罗那之际偶遇了女儿的童年好友,促使她突然与洛伦佐的行程……

不管是纪实性还是故事性的电影,它们都展现了母女关系的真实:事实的真实与艺术的抽象真实。《春潮》里的建波固然与母亲不合,毕竟是中国式的母女关系,亲情是摆脱不了的羁绊,恨归恨,该尽的孝道与赡养职责不能少;《胡丽叶塔》的女儿则是一种西班牙式的决绝与热烈。“Antia选择了她自己的路,但你(母亲)不是其中的一部分”。

母女关系的紧张并非个别的现实,也不是为了文艺创作的效果。杨荔钠的电影再次让观众看到火种的不灭与希望,期待更多如《春潮》一般有反思性和探索性的女性主义电影问世。新冠疫情暴发,西班牙也是重灾区,阿莫多瓦从2020年3月13日开始也被隔离,他敏锐地预见疫后将爆发婴儿潮,也肯定会有很多人分手,一些夫妻同时面对两种情况:分手与新生儿到达新的破碎之家。他非常看好女性的强大拯救力量。未来,关于女性、家庭、亲情主题的电影还将是他电影创作的重要领域。

(作者单位:湖南女子学院文学院)

上篇: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女大学生就业环境与政策取向
下篇:研究视窗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