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20/8/pc20200817fd85cb08b2974cb1813dd23b0fecab0b.jpg
● 作为全国食用菌十大主产基地之一,为推动食用菌产业进一步提档升级,邹城市围绕做强打响“邹城蘑菇”品牌,2018年启动建设了面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20-08/17/071659.html

等待处理…

“小蘑菇”成为通往小康生活的“金钥匙”

2020/8/17

● 作为全国食用菌十大主产基地之一,为推动食用菌产业进一步提档升级,邹城市围绕做强打响“邹城蘑菇”品牌,2018年启动建设了面积3.5平方公里、总投资50亿元的“蘑菇小镇”项目。

● 小蘑菇做成大产业,不仅成为邹城乡村振兴的农业主导产业,更成为群众实现脱贫增收致富、走向小康生活的“金钥匙”。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记者 姚建 徐旭 张明芳

在这里,蘑菇从传统的大棚“搬家”到现代化生产车间,效益实现几何级数增长;从生产线上下来的蘑菇既可以做成餐桌上的佳肴,也可以当零食,因为它有了“水果”的口味;蘑菇种植不再是单一的传统农业,而是集现代化生产、观光旅游、科普展示等多业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方式……山东省邹城市的“蘑菇小镇”,彻底颠覆了人们对蘑菇种植和传统农业的认知。

“蘑菇小镇”领航食用菌产业发展

走进位于“蘑菇小镇”的山东友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蘑菇超级工厂”的醒目大字映入眼帘,在生产区域看不到传统种植食用菌的大棚,而是几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生产车间,这里是目前全国工艺最先进、智能化水平最高、单产量最大的食用菌生产企业,每天有160吨金针菇从这样的生产线上“种”出来。

生产车间里,经过接菌、养菌、培育、包装等环节,一瓶瓶长在培养基中的金针菇在生产线顺利下线。公司副总经理张瑞涛介绍,用玉米瓤、麦麸和米糠等按比例合成培养基,就是金针菇生长的载体,培养基经灭菌后注入菌苗,从生产线上输送到培育车间。模拟光照、模拟水雾、模拟温度,一切指标严格按照电脑数控,经过51天到53天的生长,优质金针菇就可以出厂了。

乡村振兴,走向小康生活,产业是核心引领。作为全国食用菌十大主产基地之一,为推动食用菌产业进一步提档升级,邹城市围绕做强打响“邹城蘑菇”品牌,2018年启动建设了面积3.5平方公里、总投资50亿元的“蘑菇小镇”项目,目前已完成一期项目建设。

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实现金针菇全国市场占有率1/5以上,成为国内一流的食用菌产业研发高地,产值100亿元以上,带动就业6000人,2万人在“蘑菇小镇”生产生活,助推邹城成为“全国食用菌第一县”。

“全国食用菌第一县”美好愿景的实现离不开稳固的产业根基,更需要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创新驱动作支撑。

记者在刚建成不久的蘑菇科创园里看到,现代化综合空间里融合了蘑菇展览馆、食用菌研究院和京东数据平台三个区域,形成了“政产学研金服用”协调一体的创新创业共同体。未来,食用菌研究院将对接全国、全球食用菌产业知名院所,培育优良菌菇品种,应用推广技术成果,为食用菌产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京东云全国食用菌大数据平台则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建立食用菌全产业链购销数据展示平台,打造以线下实体为主,线上电商辅助创新的销售模式。

在“蘑菇小镇”,项目方还推出了一系列食用菌体验研学课程,用不了多久,孩子们就可以到“蘑菇小镇”做一回小小“菇农”。优质的生态也将依托多元化的市场化手段,加速推动文化旅游、餐饮娱乐等三产元素融合。

“除了大型生产企业,‘蘑菇小镇’还促使一些原本缺少特色的乡村进入这一行业,比如钓鱼台村,村民们种植的鸡枞菌一年就能给村里带来100多万元的收入。”大束镇党委书记田野说。

“虚拟就业”带动贫困户奔小康

小蘑菇做成大产业,不仅成为邹城乡村振兴的农业主导产业,更成为群众实现脱贫增收致富、走向小康生活的“金钥匙”。

据统计,邹城现有脱贫享受政策建档立卡贫困户6568户12741人,其中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员有47.9%,解决好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员的就业问题是扶贫工作的重点所在。

为此,该市把就业扶贫作为重要抓手,针对无劳动能力、收入不稳定、存在返贫风险的贫困人员,在常规就业扶贫的基础上,创新探索出了“虚拟岗位”,帮助实现“虚拟就业”。

因为下身瘫痪,大束镇贫困户袁在金已经卧床15年之久,老两口生活颇为艰难。最近老袁却十分高兴,他在山东友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班的堂弟袁宝,因为工作出色被提拔为生产副厂长,让他这个“虚拟岗位”结对帮扶的对象引以为豪。

“虚拟岗位”是邹城市动员热心参与公益事业的企业、个体大户,专为无劳动能力、收入不稳定、存在返贫风险的贫困人员开发设立,每个岗位由已就业人员认领帮扶一名贫困人员,每月发放一定的扶贫补贴。袁宝所在的友硕公司是一家食用菌工厂化企业,目前已帮助50人实现“虚拟就业”,“虚拟就业”人员每人每月可以领到100元补贴。

而位于邹城市太平镇的山东常生源菌业有限公司正积极探索“1+1+4”的扶贫新模式。公司投资建设的60个钢结构保温大棚即将迎来新的承包种植户,60个新建大棚分为10组,每组由公司1名熟练员工、1名“虚拟就业”贫困户、4名老百姓组成一个生产互助组,公司提供菌棒、免费技术指导、底价包销,帮助10户贫困户实现“零投入、零风险、保收益”。

据公司董事长常猛介绍,公司将从目前在企业实现“虚拟就业”的42人中,优先挑选出有就业需求、愿意参与食用菌种植的10户作为生产伙伴,为种植户选择的品种鸡皮枞菌,市场价平均在15至20元左右,每个大棚一年可种植两季,一个大棚一年能有6万~8万元的效益。

为降低市场风险,该公司还联合四川农科院、青岛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开发了鸡皮枞菌、羊肚菌等品种,丰富品种选择。通过这种产业带动的方式,邹城市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作用,把“虚拟就业”贫困户纳入产业化经营链条,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带动贫困群众共同走上致富道路。

上篇:没有了
下篇:加快推动全国范围内政策“一网通问、一网通答”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