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党柏峰
□ 辛亚娥
“我8岁起就开始学剪纸、雕刻水果画、纳鞋垫了!现在主要是给中小学校、幼儿园少量销售。我们来参加培训,就是希望在家门口能挣钱养家。”近日,在榆林市妇联2020年度“脱贫攻坚巾帼行动”实用技能培训班上,来自定边县的苏梅穿着自制的“牡丹花”纸披肩,赢得了姐妹们的齐声点赞。
剪着纸、编着筐、做着馍、看着娃、挣着钱……在陕西省榆林市,越来越多的贫困妇女和留守妇女在各级妇联组织的带领下,捧着厚重的陕北民俗文化走向市场,依靠精湛的“指尖技艺”奔往致富路。
巧手传递手工艺 热心改变姐妹志
一场雨过后,夏日湛蓝的天空下,黄土高原的群山愈发显得苍翠欲滴。一个个古老的村庄依偎在向阳的山坳里,安详中透着几分宁静。
走进位于绥德县田庄镇田庄村的艳芬手工艺合作社,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被眼前的一幕所震撼——各式各样的剪纸贴满了墙、摆满了桌,琳琅满目的布堆画、农民画、鞋垫、面花点缀其间,仿若进入了陕北民俗艺术殿堂。“我母亲是陕西省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我从小就跟着母亲学习面花、剪纸,现在又给农村姐妹们当‘师傅’,这让我有幸福感!”年逾花甲的榆林市工艺美术大师、合作社负责人陈艳芬说。
疫情期间,陈艳芬的订单有所减少,但心思活络的她也要赶网络直播带货的“时髦”。来到合作社的创作室,陈艳芬一边打开手机直播平台,一边示意自己的“得意门生”们向网友秀一把绝活儿:只见姐妹们揉捏手中的面团儿,随着飞舞的剪刀缤纷洒落,不一会儿工夫就“变”出造型各异的面花雏形。
一缕才情,一双巧手,一份不了的乡愁。2015年,在绥德县妇联的帮助下,陈艳芬成立了合作社,就是为了让贫困姐妹们有技在手、脱贫不愁。在她的传帮带下,田庄村及周边村庄有上百名妇女从事手工艺生产,每天剪上几幅剪纸,捏上五六串面花,便可收入几十元。“目前合作社有10多名成员,年龄都在50岁以上,人均年收入两三万元。我们免费为有需求的妇女进行培训,统一收购、包装手工艺品,希望在给姐妹们找到致富门路的同时,能够将陕北民俗文化发扬光大!”陈艳芬说。
据绥德县妇联介绍,目前该县已经注册成立了11家手工艺品合作社,吸纳妇女就业300多人,不仅为绥德县旅游业发展增添了文化元素,也激发了妇女们的自我价值意识和通过手工艺品致富的信心。
百年传承小柳编 今日扶贫大产业
柳编是黄土农耕文化的产物,数百年来,在黄土地上繁衍生息的榆林人,利用当地盛产的卧柳、沙柳创造了柳筐、簸箕等不同种类、用途的柳制产品,为榆林生态环境保护注入活力。
吴润女是榆林市定边县郝滩镇高寨子村人,丈夫患有精神疾病不能干重活儿,一对儿女尚在读书,她便扛起了家庭的重担,种庄稼、当小工、帮厨……啥都干过。吴润女从小跟着奶奶和母亲学习柳编,长大后,柳编却一度淡出了她的记忆。
记者从定边县妇联了解到,20世纪80年代,定边柳编迎来鼎盛时期,全县有200多个大小厂家和家庭作坊,从业人员4000多名,柳编产品远销美、日、法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然而,21世纪以来,随着物资的极大丰富,群众对各类塑料、钢制品更加青睐,定边柳编产品逐渐“退场”,除了部分庄户人编一些日常用品外,技艺几乎面临失传。
如何让传统柳编在定边焕发新生机,更好引领妇女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定边县妇联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谋划了发展路子:以“巧手荟萃、编制幸福生活”为宗旨,积极实施柳编产业复兴,争取项目资金300万元,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柳编技能培训带动贫困户就业,实现妇女姐妹就近就业、居家灵活就业。
就在上个月,吴润女参加了定边县妇联举办的柳编技能培训班,之后接到通知,可以到小区门口的柳编工坊社就业。在这里,吴润女和姐妹们纤手弄柳的身影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手指翻飞,柳条飞舞,纵横之间浓缩自然之美。
“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娃,还有比这更称心的吗?我要和姐妹们好好干,靠柳编走上致富路!”吴润女眼含笑意地说。
在吴润女所在的新乐移民社区,吃上“柳编饭”的还有60多名贫困妇女,月均收入2400元。“大面积种植沙柳、红柳、杞柳等植物,能防风固沙、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希望通过柳编产业,既能引导和扶持贫困妇女脱贫致富,又能保护好我们的绿色家园。”定边县妇联主席马维说。
做足“绣花功夫” 助推“指间经济”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榆林市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孕育了柳编、剪纸、面花、石雕等一大批民俗艺术。这些大多掌握在广大普通妇女手中的技艺,很长时期面临“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尴尬局面和“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现实困境。
为此,榆林市妇联在深入调研农村妇女从业现状、发展需求及市场前景的基础上,提出了把发展妇女手工编织产业作为促进妇女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将传统民俗项目与妇女脱贫精准对接,使一大批贫困妇女走出锅台,走向平台,走上舞台。
争取培训专项资金,组织手工技艺传承人、工艺大师进行现场教学;发动全市女能人、手工业龙头企业对贫困妇女进行传帮带……2019年以来,榆林市各级妇联组织通过技术指导、专业培训、信息服务、资金帮扶、展览展销等措施,重点扶持建设妇女手工编织公司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展销推介基地等24个,培树巧手典型149人,带动妇女就业增收4500多人,助力全市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