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美食:让文化从味蕾深入心灵
■ 晓想
故宫的脊兽雪糕、圆明园的荷花雪糕、北京的长城雪糕、西安的“城墙味道”、苏州的园林雪糕……今年夏天,“打卡”博物馆和风景名胜地的文创冷饮,成了不少人的暑期新玩法,网友们纷纷赞叹,“古风雪糕,也太美了吧”“吃的是美食还是文化”“历史的味道有点甜”。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近年来不断升温的“文创热”中,文创美食最引人注目,它更接地气,更易于被男女老幼广泛接受,也成为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的创新手段。不仅是这些“网红雪糕”,像国家博物馆的“如意糕”“四羊方尊”巧克力、颐和园的“颐和一盒”月饼、四川三星堆遗址的“青铜面具饼干”、上海博物馆的“董其昌下午茶”,广东博物馆的“粤光宝盒”甜品……也早已成为备受追捧的“网红美食”,让味蕾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鸣,在一口美食中得以实现。
文创美食,顾名思义是文创和美食的结合体。其中,文化是灵魂,美食是载体;吃的是美食,品的是文化。不可否认,当下也有一些文创美食“中看不中吃”或“中吃不中看”,打着文创名头,却制作粗陋、口味一般,或跟风抄袭、缺乏创意,丧失了应有的文化内涵和美食高品质。其实,文创美食需先有“文”才有“创”,不应只是卖萌逗趣,或者简单复制文物、建筑等器型,而要结合特定的场所和情境,深入挖掘文化内涵,自觉融入文化叙事,变成一款有故事的食物,真正做到“颜值”“有趣”“话题感”合而为一,才能从捕获味蕾到走入心灵,让传统文化产生更强大和持久的活力和吸引力。
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发布的《新文创消费趋势报告》显示,2019年博物馆文创产品规模相比2017年增长3倍,90后年轻人已成为新文创消费的主力军。让传统文化借着美食的桥梁,以更加亲切有趣的姿态与普通人相遇相知,不仅丰富美化了我们的生活,不也正是文创产品的价值所在?
有人说,没见过今夏雪糕界的“网红大咖”,这个夏天算白过了。当你逛博物馆和风景名胜时,手上拿着一支极具相关文化内涵的“古风雪糕”,感觉就是有一些不一样的情怀。其实,中华美食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舌尖上品尝历史的味道,有点甜;用味蕾去体验风景名胜,更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