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20/8/2020081082bb6f66dabf45618c9aabb23cf21921.jpg
下桥村文化活动中心一角。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王蓓 姚改改□ 见习记者 田梦迪 浙江宁海县桃源街道下桥村党支部书记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20-08/10/071482.html

等待处理…

不断续写“枫桥经验”时代新篇

“浙”不一般:微治理撬动大能量

2020/8/10

下桥村文化活动中心一角。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王蓓 姚改改

□ 见习记者 田梦迪

浙江宁海县桃源街道下桥村党支部书记陈冬娥怎么也没料到,那一年,自己“就算浑身长满嘴也说不清楚”的事,却被一本“薄薄的小手册”说清楚了——

2012年之前,下桥村人有个共同的心愿:啥时候能把“冬天冻死人,夏天热死人,到处都又脏又臭”的临时菜市场给改造好了。

这也是时任村主任的陈冬娥脑海里一直盘算的念头:“菜市场的简易房,冬冷夏热不说,还危险,一定得尽快改造!”

谁料,“心愿”和“念头”交汇,却在村民代表大会上“碰撞”出了“反效果”:会开了12次,改造议题没通过,蜚短流长早已满天飞:“有的干部挖空心思做工程,不就是想从工程款里捞钱吗,做梦去吧!”

“一心为了百姓却遭到怀疑”,陈冬娥几近崩溃之际,转机出现。

2014年4月,宁海县探路实施《村级小微权力清单三十六条》,为村干部行使权力建立“规则”,“不用我辩解,村干部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重大事项如何决策、招投标如何管理、财务如何管理,手册上都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36条”运行,村干部和村民“心里都亮堂了”,拖了一年没通过的事,两次会一开就干脆利落全票通过。2014年底,在干净整洁的菜市场里买菜的下桥人,一个劲儿地感谢村“两委”,陈冬娥却打心眼儿里感谢“36条”。

“宁海‘36条’,是‘枫桥经验’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通过为乡村治理立法,把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规范了村级权力运行,加强了乡村党风廉政建设,提升了乡村治理能力和效率。”6年多来,带着村民“在小康路上一路狂奔”的陈冬娥,对这项制度的理解越来越深刻。

不只宁海,近年来,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浙江全域都正以根植于基层的实践,各具特色的基层治理经验,协调推进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设,以“善治”回应2003年习近平同志在诸暨枫桥镇调研时提出的问题:“枫桥经验”目的何在?意义何在?——

而今,在浙江的乡村、社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已日臻完善,在城市,“最多跑一次”的“放管服”改革和“最多跑一地”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夯实的是民富民安并进、和谐发展共赢的社会基础,带来的不只是激情迸发、活力四射的经济发展势头,还有稳如磐石、平安稳定的高品质发展环境。

“枫桥经验”新解——民事民管直抵“民心”

时间回拨至上世纪60年代,浙江绍兴诸暨枫桥镇干群创造“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枫桥经验”由此诞生。

2003年,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政治意识,充分珍惜“枫桥经验”,大力推广“枫桥经验”,不断创新“枫桥经验”。

37岁的陈婉葵,2008年嫁入浙江宁海下桥村,凭着泼辣爽直、敢说敢当的性子当选村民代表,当初村里说要改造菜市场,她连投12次反对票:“谁知道工程里有没有猫儿腻,这么大一笔改造款要怎么花,改造完对村民有什么好处?”

宁海“36条”把19项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和17项便民服务事项“清单式”梳理、规范,围绕36项要点绘制了45张权力行使流程图,明确运行操作流程、运行过程的公开公示、违反规定的责任追究等。为了让老百姓看得懂、易操作,绝大部分工作流程都控制在5个环节左右。

权力运行在阳光下,“村干部和村民‘心里都透亮’,我们干事才能顺当”,如今已是村党支部书记的陈冬娥,带着村民有序推进村庄环境改造,发展商贸业。昔日以编草鞋为生的贫困“城中村”,已“变身”为村民年人均收入十几万元的美丽乡村。

“共享”是浙江诸暨市暨北社区鼎园小区300多户居民这几年引以为傲的两个字。2015年4月,一两位党员居民带头,不定期把自家种的蔬果放在小区南门的“公益菜存放点”,供其他急需的居民免费取用,成为浙江首个居民自发设置的“共享菜篮”。

“5年多来,从共享物质、共享服务的1.0版本,到共享区间、共享时间的2.0版本,再到共享家园、共享和谐的3.0版本,‘共享’模式逐渐成熟,小区居民也在‘共商、共建、共融、共享’中积极投身社区‘微治理’”,见证并引领“共享”模式几次升级的社区书记、主任许国爱说,党员带头、依靠群众解决群众自己的事,增进了邻里感情,业主之间、业主与物业之间的矛盾大幅减少,也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基层社会治理的诸暨范本之一。

事实上,半个多世纪以来,宁海创新升级“36条”,诸暨“共享”社区不断进阶,宁波象山村民说事“说”出新发展,嘉兴桐乡实施“乡贤+三治融合”工程……“枫桥经验”的内涵在一次次基层创新实践中愈发丰富:从过去单纯的化解矛盾纠纷、维护治安稳定,拓展到乡村、社区治理的方方面面。

依靠群众,民事民管、民事民议,正成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以和谐促发展的有力武器。

“只跑一地”全域推广——便民惠民化解民忧

过去,遇到矛盾纠纷,老百姓到不同部门一次次跑腿却“告”不出个结果,是家常便饭。由此积攒的怒气、怨气,极易升级成社会矛盾。

在浙江诸暨,党委、政府不光想把老百姓遇到的麻烦事尽快调处成功,还想着要实现“最多跑一地”就能“讨到个说法”的“1+1>2”的叠加效应。

诸暨的矛调“利器”,就是该市2019年11月创新建成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市级中心建设指导小组整合资源,邀请矛调涉及21项职能的11个部门以及社会组织全部入驻,每个部门每天有专人值班。

“说是‘信访超市’,更像是一家矛盾纠纷调处‘医院’。老百姓有了矛盾纠纷,来到这里,一楼‘接诊’,系统会根据事件涉及部门,‘分流’引导至2、3、4楼不同‘诊室’,即接即办。”中心临时负责人李国女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该做法打破了部门各自为政的壁垒,根据群众反映的问题类型,调度力量联动处理,减少部门相互推诿扯皮等现象,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办事窗口为服务主场,畅通规范了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真正让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数据显示,该中心运行以来已调处各类矛盾1267件次;法律援助823件次、公证1764件次;群众来访登记198批次314人次,按期答复率为100%,群众来访满意率达99%以上。

记者采访时获悉,这样的矛调中心在全省已不是孤例。2019年,浙江省专门下发《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6月底前,各县(市、区)全部建成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通过整合力量资源,做优一窗受理,集成多元手段,推进上下联动,推动“多中心”集成“一中心”,打造矛盾化解“联合调处”模式,提升社会治理整体效能,实现县域社会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率逐步上升,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不只于此,在浙江,更多结合实际和时代发展需求的社会治理手段不断创新发展,彰显着基层的智慧与担当——

为解决信访积案、重大疑难复杂案件,金华兰溪市在建成市级矛调中心外,还创新推出了“巡回调解团”。调解团成员主要来自中心“和合”兰调专家库,并吸收了心理服务、仲裁、鉴定等社会力量,通过“定期驻点”和“随叫随到”,有效弥补了基层调解力量不足、专业性不强的短板,延伸了矛调中心服务手臂,实现矛盾纠纷化解“一次不用跑”“不再需要跑”。

此外,信息化浪潮下,从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全省上线,到“雪亮工程”建设深度应用,再到“一体化办案”系统的推广,浙江也正用“互联网+”丰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内涵,为平安、“智治”提供无限的空间和广阔的前景。

/ 记者手记 /

平安和谐夯实高品质发展基石

行走在浙江,绿水青山之间,城市的高楼大厦与乡间的山水田园“和谐共生”,浙西南山区与浙东海岛“山海协作”,无论是省会杭州还是偏远的丽水乡村,城乡“无缝对接”,公共服务和便利生活惠及每一个人。

采访中,我们一次次听到这样的声音:创新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人民主体,坚持“三治融合”,坚持“四防并举”,坚持共建共享,是浙江探路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的制胜“法宝”。

回望发展之路,我们不难发现,共同富裕、高品质发展成果的背后,是协调发展等理念的深刻践行,更是浙江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稳扎稳打的探索实践——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从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破题,在智慧治理、共建共享、法治保障等“大平安”理念下,探索建立一系列社会治理长效机制,不断夯实和谐发展共赢、民富民安并进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石。

扫一扫

更多精彩

上篇:暑假,去爸爸的扶贫村
下篇:助农援企抓“六保”促“六稳”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