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20/7/pc20200727f6650cd4c4e4483c92adcae1900145fe.jpg
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近日发布《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明确鼓励发展“新个体经济”。构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20-07/28/071106.html

等待处理…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破难之策

2020/7/27

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近日发布《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明确鼓励发展“新个体经济”。构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女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高校、毕业生加强联动,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新个体经济”为突破口,探索适应跨平台、多雇主间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障政策,不断完善就业创业服务机制。

■ 周红金

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近日发布《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明确鼓励发展新个体经济。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女大学生就业创业面临机遇与挑战,强化我国经济韧性、危中寻机,大力发展适合女性就业创业的微经济,支持电商、网络直播等多样化的自主就业、分时就业,探索适应跨平台、多雇主间灵活就业创业的权益保障、社会保障等政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举措。

疫情对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影响

教育部数据显示,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874万,同比增加40万,创历史新高。综合考虑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叠加影响,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不言而喻。同时,近期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疫情监测报告分析指出,全球女青年就业受冲击程度甚于男性。疫情防控常态化导致广大高校毕业生求职、招聘、面试、签约,节奏都重新调整,其创新创业模式与路径也呈现出网络直播的多元化和微电商的灵活性特征。疫情对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第一,随着国内外疫情好转,短期突发的就业创业困难将逐渐缓解。疫情对国内旅游、线下娱乐、酒店、航空、物流、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等将产生较大负面冲击,而对制药、电子商务、网上娱乐和保险等则会产生相对有利的影响。女大学生依托新型自媒体和互联网平台的多元创业模式越来越普及,创业成本较传统行业略低,实效性较强。

第二,区域结构性矛盾仍突出,数据时代新技术革命塑造新职业,平台就业创业等灵活就业创业形式迅速增长。

第三,政府、社会与高校通过线上线下多方联动打造和提升女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多途径提供实习信息,明确其求职目标与创业方向,丰富其社会实践经验,给予创业项目、资金和场地等帮扶。

第四,受传统思想影响,女大学生女性主体意识薄弱,对创新创业缺乏足够的信心和动力,参与性和主动性不足,创新创业意识有待改观。

破解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女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难题

鉴于女大学生就业创业所面对的新挑战,应危中寻机,紧密结合“互联网+”时代和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涌现的线上服务新模式发展为契机,推动女性创业。在政策层面,应依托国家就业创业政策,整合社会资源;在女性个体层面,应强化女性主体意识,着力做好疫情下女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

第一,推动出台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相关保障政策与措施。政府应加大对女性高等教育的投入,构建线上线下教育常态化融合发展机制,形成良性互动格局:强化对女大学生就业创业职能,完善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扶持政策;不断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健全政府社会协同共治机制,构建政企数字供应链;强化灵活就业劳动权益保障,探索多点执业,探索适应跨平台、多雇主间灵活就业的权益保障、社会保障等政策,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劳动权益保护、保费缴纳、薪酬等政策制度,明确平台企业在劳动者权益保障方面的相应责任,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报酬权、休息权和职业安全,明确参与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探索完善与个人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医疗、教育等行业多点执业新模式。

第二,社会多方联动营造良好的女大学生就业创业氛围。疫情下,社会、政府和高校多方联动,支持女性基于互联网平台开展微创新,探索对创造性劳动给予合理分成,降低创业风险,激活全社会创新创业创富积极性。探索构建女性就业创业服务线上线下平台,举办形式多样的就业创业沙龙和讲座,引导女大学生围绕就业困难或创新成果创业,积极运用大数据、微信、抖音和快手等新媒体和新技术灵活就业或创业。以创业带动多人就业,依托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畅通共享经济合作机制,结合各地实际打造跨越物理边界的女性“虚拟”产业园和产业集群;完善线上技术培训、店企对接和网店孵化等一条龙服务;实施数字经济新业态培育行动,推动订单、产能、渠道等信息共享。

第三,多维度提升女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高校应顺应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常态,跨界合作,培育数字化教育新生态,加快构建完善的毕业生线上线下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一支具备互联网经济专业化的就业创业指导队伍。高校应善于将政府的优惠、扶持政策转化为自身的办学资源,充分利用自身的智力优势为政府排忧解难,保障政府重点工程、基础工程、创新工程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有效需求。引导和鼓励具备相应规模和条件的企业兴建实习基地和就业创业基地,或者与高校共建产学研人才联合培养基地,积极吸纳女大学生参与就业创业前培训和实践锻炼。

第四,女大学生有效把握新形势下就业创业的新机遇。国家实施“互联网+”行动和大数据战略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以互联网作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业态新模式的新途径,为拓展女大学生发展空间,促进女大学生创业创新提供了宝贵机遇。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联合公布的文件明确“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培育新个体,自主就业和副业创新”等15个新业态新模式中,女大学生就业创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共存。数字时代女大学生积极投身新领域,促进新市场消费,带来“她经济”新机遇,谋求职业新发展。她们不仅享受着经济上的独立,精神上也具备更大的格局,追求更独立的人格。女大学生也越来越善于使用新兴技术或平台来进行自我提升。一方面转变传统观念,提升自主就业创业意识;另一方面,增强就业创业信心,敢于自主创新实践,提高和丰富个人知识,积极规避创业风险。

构建疫情常态化下女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高校、毕业生共同努力。面对高校毕业生日益增加、疫情影响下社会经济增长放缓的突出矛盾,政府、社会、高校、毕业生要加强联动,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新个体经济”为突破口,探索适应跨平台、多雇主间灵活就业的权益保障、社会保障等政策,不断完善就业创业服务机制,将促进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纳入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

(作者为湖南女子学院女性发展研究院副教授)

上篇:没有了
下篇: 倡导“男女共同打造最佳建筑”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