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20/7/20200727e5da26ca16a949ffb3950bef9db83831.jpg
李莎和她所支教学校的孩子们在一起。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林志文 高峰 许真学 任然 “同学们,出发!”7月9日,华南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20-07/27/071100.html

等待处理…

青春之歌定格在大山深处

——追记西部计划志愿者李莎

2020/7/27

李莎和她所支教学校的孩子们在一起。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林志文 高峰 许真学 任然

“同学们,出发!”7月9日,华南理工大学2020届学生“云”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现场,校党委书记章熙春为“李莎支教团”出征授旗,用这种方式纪念在支教事业中献出宝贵生命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李莎,鼓励更多毕业生奉献西部、扎根基层,投身脱贫攻坚事业。

李莎,一个美丽的名字,一个优秀的灵魂。

5月9日下午,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小学支教的李莎赴学校开会途中发生意外,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年仅21岁,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大山深处,定格在支教路上。

近日,共青团广东省委、共青团广西区委分别追授李莎“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员”“广西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广州市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发出倡议,号召“学习李莎同学 争做时代新人”。

知识改变命运:她想帮助和她一样的孩子

李莎出生在四川省平昌县一个小镇,从小家里经济比较困难,但她自小就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在与李莎家做了十余年邻居的石克雍眼里,这家人一直很勤劳,待人很友好。“李莎读书很专心,成绩一直很好,也很懂事。”

李莎的父亲李明凯从小引导李莎“要独立、自信、要有自强拼搏不服输的精神”。他告诉李莎:“孩子,在学校一定要狠狠念书,牢记知识改变命运,将来要做对国家有用的人。”这一教导深深影响了李莎。

李莎的母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回忆:“她从小就向往外面的世界,她说她要走出去,所以她一直朝这个方向在努力,她从小严格要求自己,把学习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

李莎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努力地读书,才能走出大山”。16岁那年,李莎以四川达州通川区文科状元的优异成绩考入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走进大学的李莎一如既往地勤奋。在她大二时写给自己的一封名为“致未来的李可以”信件中,李莎告诫自己要珍爱身边人,珍惜朋友;要多出去走走,长长见识;要多一点规划,少一点迷茫。

李莎在班级里担任过生活委员、宣传委员、学习委员等,总是主动为师生服务,为班级发展贡献力量。她每年都参与献血,在各项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处处都有她奉献服务的身影。李莎还先后获评广交会优秀志愿者、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优秀志愿者、华南理工大学寒假社会实践优秀个人等称号。

在贫困中成长起来的李莎,对教育摆脱贫困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她迫切希望以自己的经历和所学去帮助同样处在贫困环境中的孩子。“大学培养的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是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将个人小梦和国家大梦结合起来。”李莎用苦读走出了大山,她的梦想中,还想让更多的人走出大山。她说:“我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看似渺小却又足够坚定的力量。”

李莎大四即被保研。2019年7月28日,她积极响应团中央“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时代号召,作为华南理工大学第七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到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开展支教志愿服务工作。

母亲担心女儿去广西龙胜山区支教生活条件会很艰苦,李莎笑着安慰电话那头的母亲说:“没事的,我也是在大山里长大的,我能坚持,我吃得了苦。”

好友陈悦还记得在2019年华南理工大学学生毕业典礼上,李莎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被选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参加毕业典礼接受表彰。毕业典礼那天,她站在“到西部去,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横幅前,眼里闪着憧憬又幸福的光芒。

“我经常问她为什么选择支边,记得她说,支边一定会是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是和以前的人生完全不一样的一种选择,是从前和往后都独一无二、难以再次获得的宝贵体验。所以她必须去尝试,体验一种能让她成长、看到更多的选择。”陈悦说。

李莎深刻意识到,教育的过程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还在于激励、唤醒、启迪学生的自我成长意识。她想做的不仅是一名师者,更是一名爱心、美德、信念的播种者。为此,她全身心投入到支教工作中。

孩子们的“莎姐姐”:青春之花在奉献中绽放

龙胜小学有着100多年历史,前身是清末(1907年)创办的龙胜厅两等学堂。现今,龙胜小学是全县唯一的一所县直小学,坚持“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现有36个教学班,1927名学生,121名教职工。

李莎曾说:“我十分认同龙小让你因我而幸福的幸福教育办学理念,也希望自己在龙小这个幸福的大家庭能够快速成长。”

2019年8月,刚结束在南宁培训的西部志愿者来到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时,学校尚未开学。马堤乡东升村是龙胜最偏远的村寨之一,他们便想到在那里为当地留守儿童举办“七彩夏令营”,陪伴他们度过有意义的暑期。期间,李莎主动承担起为全队做饭的苦差事,每天劈柴烧火,买菜做饭,为工作一天的队友们奉上丰盛的晚餐。

在短短的半个月时间里,她教孩子们知识,关心孩子们心理健康,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她为“莎姐姐”。每天放学,她都会走崎岖的山路送几个家住得远的孩子回家。

夏令营结束后,根据分配安排,李莎到龙胜小学报到,担任六年级4班的实践、二年级5班的英语两个跨年级、跨学科的教学,并协助学校行政办公室的管理和宣传工作。

莫丹算是李莎见到的第一位龙胜小学老师。莫丹把李莎从支教团队中“领了回来”,“那时第一印象就是,她小小巧巧,开朗活泼,面带笑容。”莫丹待李莎如亲妹。因为龙胜小学处在半山腰上,要爬很长的陡坡才能到达学校。莫丹专门叫了亲戚开着私家车将李莎的行李拉了上来,并在学校安排了宿舍,还买了生活必需品。

龙胜小学德育处主任洪秀清与李莎同在一个办公室,有着27年教龄的她惊讶于李莎代表老师在2019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震撼人心”,“很励志,印象十分深刻”。李莎在发言中说:“知识改变命运,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努力地读书,才能走出大山。”“我们不应该只关注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而更应该将个人小梦和国家大梦相结合。”“我应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看似渺小却有足够坚定的力量。”“一定时刻铭记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担当,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严格要求自己。”……

李莎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及文字功底扎实的长项,除了教学,还负责学校宣传工作,编写、编辑公众号,协助开展学校的行政工作。

英语对于龙胜这样相对边远的孩子们来说,是一门比较陌生的学科。李莎非常善于激发孩子们的热情,在担任二年级5班的英语教学时,了解到班上肖雅楠同学的英语要比其他同学学得更快更好,她马上利用这一教育优势,培养肖雅楠同学成为“小老师”。李莎还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班上有个小彭同学对英语的学习不是那么敏感,一个单词、一句英文学很久还是难以出声。李莎便总在课后教小彭每个单词怎么发音、每句话怎么连读。而在六年级的实践课上,善于因材施教的李莎却是经常与孩子们聊她所学的专业、聊她的大学生活、聊她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感悟、聊她为什么要来到遥远的广西、来到遥远的龙胜等等。孩子们在她的影响下充满了对大学学习生活的期待,李莎促使孩子们的梦想在心里萌芽……

2020年的春天,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家人怕她有危险,一再劝她不要提前返校,等疫情稳定后再回去工作。李莎却和父母说:“疫情就是命令!我回校也可以为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做一些事情。”李莎毅然返校返岗。

回到学校,李莎主动在宿舍隔离14天,并利用自己学习新闻传媒专业的优势拿起宣传的武器,奔向没有硝烟的战场。她通过龙胜小学微信公众号,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知识技能以及上级文件和学校的重要通知精神宣传给家长和学生。

2020年4月19日,桂林市第二批复学日,龙胜小学四至六年级如期开学,三年级学生也即将复学。健康监测、清洁卫生打扫、消毒通风、助门卫测量体温以及学校复学后疫情活动的宣传报道,到处都有李莎的忙碌身影。

不幸的是,5月9日14时48分许,李莎乘坐一辆两轮摩托车返回龙胜小学上班途中发生意外,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年仅21岁。

在给女儿收拾遗物时,李莎的父亲李明凯找到了女儿出事时背在身上的书包,包里放着一个刻有“志愿者”字样的水杯和一本她最爱读的书。“尽管女儿走了,但我觉得她无怨无悔。”

怀念李莎:你是人间四月天

“李莎用她的生命感染着身边的人,把生命的最后时刻留给了心之所向,而更久远的时间将会证明,她将永远被我们追忆和怀念。”在她的母校华南理工大学校园内,老师同学们纷纷写下对她的追忆和哀思。

“支教前夕,她曾与我约定返校再聚之时,一如既往地表现出对专业学习和未来读研生活充满热情和向往。她是一个热爱生活,积极进取,能力突出又勇于奉献的优秀学生!”班主任孙珉老师说。

李莎的研究生导师罗韵娟老师提起她心痛不已:“一个充满朝气、前途无量的优秀女生就这样离我们而去,让我们感到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人生是如此的无常。相信所有认识李莎的人也会和我们一样,不会忘记她,这个让我们快乐和感动的阳光女孩!”

舍友温秀妍回忆说:“她开朗健谈,待人热情,和同学、师长相处融洽。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她都能够微笑面对,周围的同学也常常被她积极乐观的态度所感染。她十分乐于助人,善解人意,当班上的同学或朋友遇到烦心事向她倾诉时,她总会耐心开导。”舍友徐婧仪说:“她是寝室中年纪最小的一个,但却处处照顾我们,是寝室中最能干的人;她很善良,每年都参与献血,并且在大四勇敢地决定去西部支教,她说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很敬佩她,也很想念她。”

心理学社同学梁珍丽说:“莎莎给我的印象永远是一张活泼明媚的笑脸。如果用心理学类别划分人生,那莎莎属于积极心理学范畴,源源不断地给团队输送正能量。当生命定格,那抹明媚的笑容也永远定格在我心中。”

青春接力:“李莎支教团”继续前行

在2019华工赴龙胜的研究生支教团中,李爽杰支教的龙胜实验中学离李莎不远。5月8日晚上,两人还在微信交流视频剪辑的事情,“记得她说一定把视频剪辑好交给我……”

支教团11人分布在龙胜各个学校或县各个单位。李莎出事后,父母来到龙胜处理后事,半个月时间里,支教团成员轮流陪伴两位老人。

李莎曾对支教团成员说,想在龙胜小学办一个“爱心教室”,让支教团通过定期开展协作游戏等关爱活动,陪伴孩子们快乐成长。李莎去世后,支教团成员们决定完成她的心愿,把“爱心教室”建起来。

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至2019年,约有600多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在龙胜服务,除了支教,很多志愿者在农村基层卫生、农技、扶贫等岗位默默奉献。

另据统计,2007年以来,华南理工大学每年都会选派一批研究生支教团和西部计划志愿者驻扎广西龙胜县开展为期一年的扶贫支教等工作。13年来,150多名志愿者代代传承、接续奉献,他们克服艰苦条件,教育乡村留守儿童成长、改善贫困青少年求学环境,把青春的华章书写在田间地头、乡村教室。

为纪念在支教事业中献出宝贵生命的李莎,华南理工大学决定将研究生支教团命名为华南理工大学“李莎支教团”,引导更多毕业生奉献西部、扎根基层,投身脱贫攻坚事业。

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教育局、共青团广州市委、广州市学生联合会近日联合发出倡议书向全市青年倡议:学习李莎同学,做初心不改、信念坚定的时代新人。学习李莎同学,做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时代新人。学习李莎同学,做心有大爱、真诚无私的时代新人。

“青春因磨砺而精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让我们向李莎同学学习,将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书写青春华章!”倡议书写道。

上篇:周末要闻
下篇:全国妇联授予张桂梅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