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20/7/2020072301bb2287c47e40d9a9568b8b247ba0ae.jpg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记者 王蓓 文/图 “下午的小课堂快开始了,快叫孩子们来门口排队登记,等会你们带他们一起去”,担心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20-07/23/071017.html

等待处理…

“把服务做得再细些,再暖些”

——本报记者探访安徽肥西三河镇群众转移安置点

2020/7/23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记者 王蓓 文/图

“下午的小课堂快开始了,快叫孩子们来门口排队登记,等会你们带他们一起去”,担心吵到安置点里还在午休的转移安置群众,董琴没敢拿“小喇叭”喊,只是嘶哑着嗓音跟志愿者们叮嘱:“点好人数,做好交接和辅导,一定注意安全,有问题随时联系”。

下午两点半,背着安徽省妇联和省儿基会上午刚送来的书包和书本,20个孩子在4名志愿者的护送下,来到安置点所在的肥西县铭传高级中学安排的“临时小课堂”,安静的读书、写作业。讲台上,100多册适合孩子们阅读的图书,已经提前摆放好。

24小时,紧急撤离

董琴,安徽肥西县三河镇文明办主任、代镇妇联主席,负责协调群众转移安置点各项工作。截至7月22日,这已是她在三河镇群众集中转移安置点——合肥八中教育集团铭传高级中学夜以继日工作的第四天。

三河古镇是国家级5A旅游景区,因丰乐河、小南河与杭埠河三水流贯穿其间而得名,连日降雨,汛情告急。7月18日夜到19日凌晨,像从天上往下倒水一样的暴雨,让对三河镇地形了如指掌的董琴一直悬着心。

当夜,“两天没下过丰乐河大堤”的董琴和镇里干部接到紧急通知:丰乐河水已超1991年警戒水位,为保障百姓生命安全,县防汛指挥部决定,三河镇镇区居民连夜转移,“由镇里紧急制定转移应急预案”。

迅速调派车辆,选取距离三河镇25公里、设施条件好、可容纳大规模转移安置群众的肥西县铭传高级中学作为安置点,安排镇、社区干部到户通知、动员,“边安抚边撤离”。

凌晨两点,接到通知时,正在大堤上防汛的三河镇杨婆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巾帼志愿者盛华赶紧下坝。当时风大雨急,就算敲锣打鼓大喇叭喊,群众也很难听到,我们就一户户上门。

那一夜,66岁的杨婆社区居民金月音和老伴也是一夜未眠:“雨大得吓人,社区来人说要撤离,我们二话不说就答应了。”赶紧收拾几件换洗衣服,揣上身份证、户口本,老两口一夜没合眼,“天刚亮,我们刚准备吃口饭,社区来人说‘马上走’”,老两口把饭碗一扔,提上衣服,在社区工作人员的护送下,坐上了撤离的公交车。

早上7点多到达安置点时,偌大的学校体育馆里已经有不少连夜转移来的群众。入口处,“红马甲”志愿者帮金月音和老伴登记,引导他们休息,送来毛巾、牙膏、拖鞋等日用品和席子、棉被。知道老两口还没吃早餐,他们又送来热腾腾的包子、鸡蛋、牛奶,老两口一下就觉得心里暖乎乎的。

采访时,董琴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截至7月22日15时30分,该镇已累计发车171次,转移群众4862人。几天来,不断有转移到安置点的群众被亲友接走。目前,铭传中学安置点仍有411人,肥西师范安置点有402人。

安置点里的“临时课堂”

“20日下午,我们看到安置点里有孩子趴在小凳子上写作业,立刻跟学校商量,是否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教室、一些图书,让他们能有个安静学习的地方。”董琴说,目前,铭传中学安置点里有40多个孩子,年纪从两三岁到十七八岁,“撤离时走得急,有的孩子连书包都没带,更别提课外书了”。

铭传中学校长李勇负责协调学校各方资源,保障转移安置群众的生活所需:“学校图书馆正在建设,暂时无法满足孩子们的需求,教学区里,全省统一的高二会考要到7月23日下午才能结束,我们多方考量,暂时安排条件较好的实验室作为孩子们的‘临时课堂’”。

7月21日上午,李勇紧急召开安置点各部门协调会议,新华书店和志愿者们捐赠了100多册图书。当天下午两点半,紧急筹备完成的“临时课堂”就迎来了安置点的30多个孩子。“孩子们自愿加入,每天上午、下午各有一个半小时的学习时间,安排了教师志愿者做课业辅导”,李勇说。

7月22日上午,闻讯赶来的省妇联和省妇儿基金会,又送来了价值26000多元的40多个书包、适合孩子们的图书和筹集到的10万元赈灾款。

“我喜欢看《脑筋急转弯》”,“我喜欢书包里的那本《窗边的小豆豆》,上午拿到就打开看了,一会儿到教室还要接着看”,22日下午,跟着孩子们一起去“临时课堂”的路上,13岁的小成(化名)和10岁的女孩小锐(化名)一直抢着跟记者聊天。

走进教室,43岁的上派中心校数学老师张进鹏和他的同事,已经微笑着等待孩子们的到来。

事实上,在安置点建成当天,张进鹏已经和中心校近30位老师一起报名加入志愿服务。“前几天在校体育馆为安置群众做些生活服务,‘临时课堂’建成后,我们按教体局安排,分批次排班,来辅导孩子学习、陪他们读书,还会给他们放一些益智类的节目和有意义的电影,努力让他们在安置点的生活更有乐趣,抚慰心灵。”张进鹏说。

“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数学,看书遇到不明白的,都能来问我,可以喊我张老师”,张进鹏简单直接的自我介绍,瞬间拉近了和孩子们的距离。

“只要守住了堤坝,就什么都不怕”

在记者采访的近7个小时里,董琴一直嗓音嘶哑,仍事无巨细安排安置点的各项事务,安抚群众的情绪。就连上午10点半到11点,和学校、县民政局、卫健委等部门一起开“碰头会”的半个小时,也是电话不断。

为了让嗓子不至于太快哑掉,在每天一次的碰头会上,董琴话不多,更多的是简洁明了提出在服务安置群众中遇到的问题,与各部门共同商讨解决的办法。

几天来,转移到安置点的群众,大多已被家人、亲戚接走,还留在安置点的群众中多是老人、孩子,还有残疾人,“尤其考验我们的服务是否细致”,会上,县民政局副局长解正银一次次强调。

“学生还在校参加考试,暂时没法安排安置群众到学生宿舍区洗澡,一旦学生放假,就可以实现”,校长李勇率先承诺。“要特别考虑老人、孩子洗浴时的安全,要买防滑垫,还要安排志愿者在旁边协助”,董琴接过李勇的话茬,暖心提示。“另外,安置点里老弱病残孕都有,车辆也要给予充足的保障,一旦有突发状况,可以第一时间送往医院”。

半个小时里,问题一个个抛出,迅速得到答复,董琴和各部门驻扎安置点负责人紧锁的眉头一点点舒展:“既然安置群众转移到这里,我们就要把服务做得细些、再细些,暖些,再暖些!”

和董琴一样,为了迅速转移、抚慰安置群众,50岁的杨婆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巾帼志愿者盛华已经和17位志愿者姐妹在安置点不眠不休工作了4天。“人多,事情也多,找来了都得耐心解决,有情绪也得耐心疏导,经常一晚上睡不到两三个小时”。20日夜里,一位82岁的五保老人突然身体不适,盛华和志愿者姐妹立即处置,送到最近的医院。

盛华的爱人常年在外跑长途,女儿和弟弟、弟媳眼下都在丰乐河大坝上抗洪抢险,担心他们,更担心河水继续上涨,但这些都不能在安置点的群众面前表露出来,盛华伸出手,眼眶泛红。在她手指的方向,有她和爱人经营几十年的小家、社区数百户居民的家园,还有正全力加固加高堤坝的三河镇工作人员、武警合肥支队和国防科技大学的数百名官兵、学员。

“没关系,我们相信他们!只要守住了堤坝,保住了家,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就什么都不怕”,快速收回手指的时候,盛华悄悄抹了把泪,又抬起头,朝记者笑笑说。

七月二十二日下午,孩子们背上新书包,排队登记,准备去“临时课堂”。

安徽省妇联负责人到安置点慰问,为孩子们送去书包、图书。

上篇: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看点几何
下篇:灾前应对及时 灾后保障有力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