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20/7/pc202007200148559389be4cee941aef6ae95dd58b.jpg
·阅读提示· “大姐工坊”是山东省妇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齐鲁样板”的品牌项目之一。本文基于对“大姐工坊”的调研,从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20-07/21/070932.html

等待处理…

山东“大姐工坊”发展现状与推动对策

2020/7/20

·阅读提示·

“大姐工坊”是山东省妇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齐鲁样板”的品牌项目之一。本文基于对“大姐工坊”的调研,从企业管理现状、工坊负责人情况及从业人员情况三个方面呈现“大姐工坊”发展现状,分析“大姐工坊”建设的内外部制约因素,并从政策引导、妇联组织支持、企业负责人及从业人员自身素养提升方面给出了推动“大姐工坊”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 赵真 周璇

“大姐工坊”是山东省妇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齐鲁样板”的品牌项目之一。至2015年底,山东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约242.4万,其中妇女113.5万。针对贫困妇女缺产业、缺项目、增收难的现状,2016年以来,山东省妇联以贫困妇女脱贫致富为目标,在全省开展了“大姐工坊”创建活动,包括手工加工、特色种养、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企业、合作社、居家式生产加工服务点等,充分带动了妇女脱贫致富。笔者所在的调研小组先后调研了临沂、菏泽、德州、济南、淄博、烟台、威海、潍坊等市有特色的“大姐工坊”,发放电子问卷661份(占全省887家“大姐工坊”的74.5%),组织了部分妇联工作人员、“大姐工坊”负责人进行开放性访谈。

“大姐工坊”发展现状

笔者从企业管理现状、工坊负责人情况及从业人员情况三个方面展现“大姐工坊”发展现状。

——企业管理基本情况。从企业规模看,26.32%的“大姐工坊”仅有雇佣人员10人以下,47.35%的“大姐工坊”有雇佣人员50人以下,均为小规模企业。从企业注册成本看,5万元以下的企业占16.94%,5~10万元的17.7%,10~50万元的23.9%,50万元以上的占41.45%;从企业类型看,“大姐工坊”类型多种多样,其中农家乐、手工制作、工艺品加工、种植养殖业居多;从企业所属权来看,个人企业占52.65%,民间小作坊占26.02%,还有一部分合伙企业和其他情况。

——负责人员基本情况。现阶段“大姐工坊”的负责人员中,90.47%为女性、95.01%已婚、40岁以上人员占90%,长期居住在乡镇的人员占26.17%,居住在农村的占41.15%,农村户籍占70.65%;人员学历不等,初中文化水平占26.02%,高中、职高类占37.07%,大学本科以上人员占10.74%。受访人员在从事“大姐工坊”之前,大都没有工作经验或自主创业经历,只有少部分人员从事过全职或是兼职工作。负责人员对“大姐工坊”的发展满意度比较高,非常满意的占35.25%,比较满意的占27.84,满意的占26.17%,不太满意的占9.23%,不满意的占1.51%。

——从业人员基本情况。从业人员中,40岁以上人员所占例63.39%;学历方面,初中学历者为主流,占74.13%。从业人员全部为已婚人员,其中大都为附近待业女性、贫困妇女、全职妈妈、留守妇女,还有少部分残疾人士。从业人员的平均年收入占最高的是2~5万元,占57.64%;其次是2万元以下,占35.7%;另外,有3.93%的从业人员年收入达到5~10万元,2.72%的从业人员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大姐工坊”建设的制约因素

自“大姐工坊”实施以来,各地市妇联大力推广“妇联+企业+基地+大姐工坊+妇女”创建模式,通过开展免费技能培训、为精准扶贫户妇女分红、解决贫困妇女就业等方式,带动贫困妇女增收,让贫困妇女受益,进一步提升了妇女对妇联组织的认同感、信任感。“大姐工坊”提高了妇女在社会、家庭中的地位,增强了广大妇女的自信心,改善了妇女生计。在经济上,刺激了劳动力市场,促进了当地GDP增长。但由于受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地域等多种因素影响,“大姐工坊”的发展呈现不均衡性。

——外部制约因素。受政策的颁布或是调整的影响,有些地域性经营较强的“大姐工坊”不得不关停;相关规定和政策缺乏可操作性,各地实施的程序和担保要求提高了准入门槛,致使大部分“大姐工坊”从业人员无法获得贷款;以“养殖业、种植业”为主的“大姐工坊”,受久旱或是雨涝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多个“大姐工坊”反映山东省物流快递费用高,是江浙沪地区的3倍,发展壮大很受限制。

——内部制约因素。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或是产业熟练程度差,造成了劳动力基础薄弱;经营者由于自己经验有限或是预估前景错误等问题,造成了企业产业链发展受阻,进而造成企业亏损;部分“大姐工坊”,在发展过程中资金链紧张,不得不停办、转移到外省或是缩小规模。

进一步推动发展“大姐工坊”的几点建议

新的形势下,继续大力发展“大姐工坊”,应当充分发挥各级妇联的带头协调作用,把工作做精做细。

——加强政府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加大对“大姐工坊”的扶植政策,做到“项目到村、政策到企、技能到人”;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示范点,协助其投资扩大规模,积极与妇联、人社等部门沟通,帮助协调贷款等事宜;完善良好的激励措施,鼓励从业人员,财政贴息政策向贫困地区倾斜,帮助贫困妇女解决创业资金困难问题。

——优化环境。调动各部门参与优化从业环境,研究客户与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挖掘“大姐工坊”发展的新动能,优化“大姐工坊”服务发展环境,积极争取人社、财政、民政、卫计委等部门支持,争取更多合作项目。

——充分发挥妇联娘家人的作用,为妇女提供庇护、帮助,争取更多优惠。充分利用“互联网+”为“大姐工坊”从业人员以及客户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鼓励支持龙头企业,牵头成立社会组织,搭建“大姐工坊”从业人员共享共建合作平台,提升“大姐工坊”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实行标准化“一对一”“点对点”直接服务。基层妇联特别是乡镇村级妇联要借助妇联组织“会改联”的改革契机,把有热心有激情有影响力的优秀女性吸纳到“大姐工坊”的发展中去,更好地发挥基层妇联在促进“大姐工坊”和谐发展中的重要积极作用。

——投资者要提高政策和管理水平,从业人员要提高文化素养和技术水平。通过宣传教育引导从业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脱贫致富志向,激发自身内生动力。在“大姐工坊”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强调自身的全程参与,并且积极参与培训,进一步提高“大姐工坊”解决妇女再就业的成效。充分探索“公司+协会+基地+妇女”的“大姐工坊”产业发展模式,积极参与发展妇女手工业。

(作者单位:山东省妇女发展研究中心)

上篇:妇女领袖:在大流行病应对过程中塑造领导力
下篇:《个体特征、社会结构与清廉感知的性别差异》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