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20/7/20200719d04f3168723844d49ee131e381013d32.jpg
编者按 近日热播的网剧《隐秘的角落》讲述了一个连环杀人案和三个少年敲诈勒索杀人犯钱财的故事。每个孩子来到世上,都是一张白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20-07/20/070895.html

等待处理…

坏小孩的养成: 情感饥饿、同伴影响、以爱之名的伤害

——从《隐秘的角落》看家庭教育专家谈

2020/7/19

编者按

近日热播的网剧《隐秘的角落》讲述了一个连环杀人案和三个少年敲诈勒索杀人犯钱财的故事。

每个孩子来到世上,都是一张白纸,他们一天天长大,身上映射着家庭和父母的模样:那些被父母的爱包围着、沐浴着家庭的阳光雨露的孩子,是幸福快乐的,对社会、对世界也是充满爱、友善和信任的;而网剧中离异家庭、重组家庭中的孩子,他们或被强势型父母控制、或被忽视型父母敷衍,亲子双方没能构建起安全型的依恋关系,对孩子心理、性格、人格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网剧暴露出的离异家庭、重组家庭中孩子的教育问题,戳中了很多家庭教育的痛点,令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家庭教育的一些课题——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陈若葵

热播网剧《隐秘的角落》讲述了一个连环杀人案,涉案人员除了青少年宫的数学老师张东升,还有偶然发现张东升杀人而敲诈勒索他钱财的朱朝阳、严良和普普三个少年。

每个孩子来到世上,都是一张白纸,他们一天天长大,身上映射着家庭和父母的模样,而剧中三个孩子的变坏,都离不开家庭的“帮助”。网剧戳中了很多家庭教育的痛点,令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才算是合格的?如何扮演好父母这个终身角色?为此,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采访了中国儿童中心党委书记、教授丛中笑和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代秋影。

强势单亲妈妈对孩子的伤害

记者: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像《隐秘的角落》中周春红那样的单亲妈妈,她们的强势和“成绩为王”的做法,对孩子的心理、情感、性格、人格等产生哪些不良影响?

丛中笑:强势妈妈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情感“饥饿”。家庭变故的孩子更渴望得到爱,朝阳妈妈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这使得他为了得到关爱和友谊不惜代价。

第二,亲社会能力缺失。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自卑敏感,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孩子会采取躲避方式保护自己,不善于与同伴交往、解决矛盾冲突,沟通能力不强,行为存在着攻击倾向。

第三,成熟过早,压力过大。孩子过早接触到因家庭变故带来的复杂的家庭关系,特别是父母一方再婚,孩子就会在爸爸妈妈中寻找平衡,以顺从的假象掩盖自己的真实想法,焦虑、压抑。

第四,容易偏激偏执。心理上的封闭,造成想问题喜欢钻牛角尖,对他人防备心、戒备心强,容易做出过激行为。常常把假想当成现实,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时难以自拔。

分离焦虑和缺失的爱

记者:现实生活中,再婚父亲忽视前段婚姻中的孩子为数不少。父爱缺位,会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带来哪些弊端?

丛中笑:父亲缺位,男孩缺少了“成为男人”最直接的模仿对象,有时会优柔寡断,缺少阳刚之气;女孩会缺少自信,与异性交往或紧张或放纵,对婚姻往往比较悲观。因此,父亲成立新家庭后,要多关心与前妻的孩子,尽最大可能弥补因离异给孩子带来的不利影响。

代秋影:年龄越小的孩子跟父母分离,越意味着无法生存,无异于死亡的威胁。如果用分离焦虑代表“死”能量,信任和尊重的关系代表“生”能量,那么,分离焦虑对小孩来说就是“生死较量”。

网剧中朱朝阳用懂事、乖巧、努力学习考第一这样的方式,试图掩盖或消除他的分离焦虑,以及他对父爱的渴望;而朱晶晶对同父异母哥哥见爸爸时表现出来的刁蛮,也源于内心的不安和焦虑,担心爸爸前一段婚姻中的孩子对自己构成威胁,心理压力大。两个孩子的心理机制是一致的,即都害怕失去父爱。这是社会现实的反应。生活中,不少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和父母或主要看护人形成安全型依恋关系,导致这些未成年人对身边的成年人缺乏信任,当他们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时,宁愿自己用极为艰难、危险、甚至错误的方式寻求解决路径,也不会开口向身边的成年人求助。

亲生与否,都要给孩子父爱母爱

记者:父母离异,如何将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再婚家庭的父母,如何处理好自己和前夫(前妻)子女的关系,怎样教育孩子和异父异母兄弟姐妹之间友好相处?

丛中笑:夫妻离异后,监护人一方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变化,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分开不影响对他的爱;同时父母要沟通好,千万不可用孩子报复对方。其次,要告诉孩子真实情况,避免情绪化,这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再次,多陪伴孩子,及时弥补孩子的情感缺失,提供心理抚慰和支持。

新建立的家庭,夫妻要商量好如何对待各自在前一段婚姻中的孩子,做到无论是否亲生,都要给孩子父爱和母爱,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对待孩子一视同仁,切忌亲疏有别;父母要注意修身、修性、修行,要识大体,有涵养,要心胸宽阔,善待他人,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关心每个孩子的成长,教育孩子尊重异父异母的兄弟姐妹们,相互关心、友好相处。再婚的父母要与现任配偶充分沟通,争取信任与支持,并承担起对新家庭和对与前任的孩子“两个责任”,平衡好“两个责任”的关系。

代秋影:离异家庭、再婚家庭中孩子的不安全感、分离焦虑充斥得会更多一些,当孩子对爱不确定或感觉自己不被爱时,父母要向孩子确认并表达这份爱,比如:“爸爸有两个孩子,爸爸很爱你、也很爱他;爸爸和你生活在一起的时间长,但是在某些时段,也要去陪爸爸的另一个孩子。”如此,异父异母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会逐渐清晰,他们才能不把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累积起来。

家长应该重视孩子交友

记者:朱朝阳从一个乖孩子变成“坏小孩”,与同伴影响有很大的关系。在孩子社会化的过程中,孩子择友、交友方面应给予哪些提示与引领?

代秋影:父母与孩子构成安全型依恋关系是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的核心。构成安全型依恋关系需要三个要素,首先要有安全依恋对象,最好是父母双方或一方,依恋对象本身应是情绪稳定的存在,这是基础;其次要有经济保障和物质基础;第三,孩子要有充满爱、自由和尊重的成长环境。

构建安全型依恋关系有“三部曲”:父母要蹲下来真正看到孩子真实的需要,而不是父母以为的孩子的需要;父母尽最大努力去满足孩子的需要;当父母不能或不愿意满足孩子的需要时,要诚实以待,并尽量做孩子负面情绪的“容器”,尽可能兜住孩子因需求未被满足而产生的情绪。

青春期的孩子,同龄人的影响越来越大。父母要想对孩子保持有效的影响力,应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与之建立起安全型依恋关系。如此,孩子在日后遇到困难时,才会第一时间告知父母,并寻求父母的帮助。反之,他们极有可能把自己的情感需求、情感认同寄托到其他人,尤其是同龄人身上。

对孩子来说,最大的安全感来自成长过程中他的需要被看见,父母对他们的限制越来越少。在孩子的生命过程中,其情感的缺失和物质被限制,都可能成为他们生命历程中巨大的黑洞和风险。追溯生活中那些因一包糖、一块蛋糕而被拐骗的孩子,不难发现,他们的这些需求往往被父母或主要看护人限制了,而类似被限制的部分,都可能成为孩子内心的极度渴求;交友也是如此,如果孩子的正常情感需要无法通过家庭、同学和伙伴来获得,内心是孤独的,他们一旦遇到可以“理解和看见”他的同龄人,很可能会在交往中失去原则。

丛中笑:家长要注重孩子价值观的培养,让他们从小讲诚信、讲友善,多参与公益和志愿者活动,懂得负责和担当,学会分辨好坏、美丑、善恶,提高择友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其次,家长要净化自己的交友圈,让孩子直观地感受到应该交什么样的朋友,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再次,家长了解孩子喜欢和哪些孩子在一起、做什么,一旦发现问题,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孩子自己认识到问题。家长也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如何择友,探讨择友和拒友的技巧。

爱与要求并存 与孩子真情互动

记者:每位家长都是爱孩子的,您认为,今天的父母应该如何正确地理解爱,而不是以爱之名去伤害孩子?

丛中笑:父母爱孩子要让孩子懂得被爱和施爱,在接受爱时,应该学会去爱别人;要把爱孩子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爱孩子不是枷锁和约束,不能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强加在孩子身上,以“都是为了你好”之名“奴役”孩子。

代秋影:爱孩子,并不等于父母没有情绪。真实的亲子关系是可以有情绪,包括愤怒情绪表达的,表达愤怒是为了重构亲子双方的边界。父母与孩子应在真实的关系中互动。所谓真实的关系,即对同一件事,父母和孩子有不同的观点,双方能顺畅地表达,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带着觉察对待自己的情绪,不要放任自己的情绪、无限制地将不良情绪释放在孩子身上。如果已经释放了,可以跟孩子真诚道歉,寻求孩子的谅解,让亲子关系在真实的情绪情感状态下顺畅地流动下去。一方面,父母或其他看护人应尽最大努力兜住孩子的负面情绪,另一方面,成年人在关系中应带着觉知真实表达和呈现自己的情绪,让孩子在真实结实的关系状态下成长,这是太多孩子所缺失的。

上篇:没有了
下篇:临时手卫生不能替代认真洗手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