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20/7/pc2020071287d2dcc87516403991d71c75df6606aa.jpg
“你们是为我好,却不知道我真正想要什么。”这是身陷亲子关系泥潭孩子们的心声,也是给当代中国家长的一个警醒。只有我们真正把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20-07/13/070730.html

等待处理…

你的孩子,真的不是“你的”孩子

2020/7/13

“你们是为我好,却不知道我真正想要什么。”这是身陷亲子关系泥潭孩子们的心声,也是给当代中国家长的一个警醒。只有我们真正把孩子当成与我们一样独立的人公平对待,才能“看见”孩子真实的模样,才能“学会”各自归位,得体地从他的生命中退出,在陪伴他走完所有弯路的人生旅途中,与他的生命真正共舞,让亲人间血浓于水的爱,变得饱满而绵长。

■ 金勇

当自己为人父母,孩子的成长就成为生命的刻度。不期然间,儿子今年就要大学毕业了。

学校在网上举办毕业典礼那天,儿子特意穿上学校寄来的学士服,邀请全家到他就读的大学门口拍照留念。看着他学士服上理学标识的灰色垂布饰边,按下快门的一瞬间,一种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数学,是儿子大学的专业,在他走上学习数学这条路时,最爱他的妈妈却成了他最大的“拦路虎”——

因为我和先生双双都是文科生,我就认定儿子没有成为理科生的可能,并认定他只能靠英语特长去拼小升初。身处北京海淀黄庄这一升学竞争最激烈的学区,我丝毫不敢怠慢,带着儿子到处去上英语课外班。可是,儿子的英语始终不能出类拔萃,让他脱颖而出的反而是不被我看好的奥数:二年级被小学选拔进奥数班,五年级开始在各种竞赛拿奖,六年级凭着优异的奥数成绩被选拔进心仪的中学。这时,我才开始相信儿子数学可能真的还不错,但也并不认为他有什么天赋,这个僵化认知造成了后来我与儿子的一场场“战争”。

与儿子的第一次激烈冲突是因为数学。高一时,学校物理老师把他选进参加全国高中物理竞赛的学习小组,有教练辅导,获奖几率非常高。但只学了一个月,他便主动放弃,非要靠自学参加高中数学竞赛。我掰开揉碎了给他讲利弊,但他稚嫩的眼光始终清澈而坚定。拗不过他,我选择无为而治。

儿子高一高二参加数学竞赛的屡战屡败,一次次验证着我对他的判断,也不断积攒着我的不满与怒火。高三前的暑假,马上要进入高考倒计时,他仍坚持9月份再参加最后一次数学竞赛。这不仅意味着他要放弃在暑期学校安排的第一轮高考复习,也会影响到高三最初两个月的正常学习。面对我长期对他参加数学竞赛的漠然无视,儿子对我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抱怨,经常举例说他同学妈妈如何帮孩子打比赛,我们娘俩之间的火药味越来越浓,有时我恨不得把他塞进肚子重新回炉。

可是,如果不让儿子参加比赛,正值叛逆期的他,放弃高考怎么办?两害相较取其轻,这次冲突以我的失败告终。最终,铩羽而归的儿子把这股拧劲儿用在了高考上,以数学几乎满分的成绩收获了一所不错的985大学。

与儿子的第二次激烈冲突还是因为数学。信息时代让计算机专业成了大学最炙手可热的宠儿,“大一”优秀的成绩单让儿子有了转系资格,本就想读计算机系的他也有了一次弥补缺憾的可能。机会来了,他却变卦了,理由是:“我还是喜欢数学”。我只得采取“围剿”战术,把周围认识的所有理科人脉全都安排与儿子“谈心”。为了应付我,他一路过关斩将到了转系的最后面试环节,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我这边气得七窍生烟,他那边却言辞凿凿:“这是我的人生,请把我的人生还给我!”从此,我彻底放弃了对他人生安排的任何“好意”,出于无奈,更是出于爱。

反思一路与儿子因为数学产生的冲突,基本上都是我对孩子空间的强行介入与干扰。深挖背后原因,发现我的问题在很多中国父母身上都有。我们把孩子的人生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次重生,打着“爱孩子”“为你好”的旗号,有意无意预设了自己的全知全能,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狭隘的人生经验与世俗的成功标准来“正确”选择他的人生。理由无非是我们有阅历、有知识、有经验,不仅知道什么是成功,也了解成功的路径。结果,期待变成了鞭子,爱变成了绳索,亲人变成了仇人,亲子关系也被拧巴成了很多中国人心中的芒刺。

最典型的莫过于去年大火的电视剧《小欢喜》中宋倩与乔英子这对母女。宋倩原本是名校的金牌教师,为了照顾高三的女儿,她主动辞职,专心为女儿规划未来。女儿想要自己的私人空间,她细致到连乐高玩具都要管;女儿想读南京大学,她非要女儿上清华北大——结果适得其反,乔英子无法忍受母亲的掌控,几次想自杀。在控制欲的驱使下,宋倩硬是把母子连心的亲情,变成了一场漫长的凌迟。

“你们是为我好,却不知道我真正想要什么。”乔英子这句台词,是身陷亲子关系泥潭孩子们的心声,也是给当代中国家长的一个警醒,正如纪伯伦所言:“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作为父母,我们爱孩子并没有错,错在剥夺了孩子本该走“弯路”的机会,剥夺了他们成长的权利。因为对漫长的人生而言,那条弯路上的风景,也许更美。

只有我们真正把孩子当成与我们一样独立的人公平对待,才能“看见”孩子真实的模样,才能“学会”各自归位,得体地从他的生命中退出,在陪伴他走完所有弯路的人生旅途中,与他的生命真正共舞,让亲人间血浓于水的爱,变得饱满而绵长。

最终,今年大学毕业的儿子选择了去国外留学,我们与孩子也即将经历一场渐行渐远的别离,既是空间上的,也是心理上的。我只想对将要 “飞走”的儿子说:尽情翱翔时请记住,就算世上无路可走,还有一条路可以畅通无阻,那就是——回家的路。

 

上篇:没有了
下篇:毕业季,请放手让孩子独立飞翔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