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20/7/202007139c12601bdee14a099222392828822eb5.jpg
钱学森父子 钱学森用了40年的公文包。 ■ 小尘 “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一位40来岁的中年人,迈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20-07/13/070724.html

等待处理…

钱学森父子:40年的包与自行车

2020/7/13

钱学森父子

钱学森用了40年的公文包。

■ 小尘

“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一位40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这是小学语文教材《钱学森》一文对半个多世纪前钱学森返国途中的一段描述。“中国航天之父” “火箭之王”“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的名字,烙印般刻在几代人的脑海中;其科学成就、学术思想、精神风范和人格魅力,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追溯钱老精神灿烂光芒的源头,我们能在江南吴越钱氏家族代代相传了千余年的《钱氏家训》中找到答案,而其父写给他的庭训:“人,生当有品:如哲、如仁、如义、如智、如忠、如悌、如教”,很好地教授了他如何做人的道理。

从《左转》的“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到李商隐《咏史二首》的“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再到《朱子家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不难看出,节俭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节俭持家也是《钱氏家训》的一个重要内容,目的是教育后代节制欲望,以免贪图享乐而变得骄奢淫逸。耳濡目染,这种家风已经融化在钱老血液里、沉淀在骨髓中,他有一句名言:“虽然我姓钱,但是不爱钱。”

1956年,因撰写《工程控制论》一书,他获得中国科学院的一万元奖金,虽然当时生活艰难,但他毫不犹豫地将之捐给了新建立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95年,何梁何利基金奖励钱老100万港元。这笔钱当时在北京可以买好几套房子,但他依然一分不留,全部捐给了促进沙产业发展基金,用于中国西部的治沙事业。

他的慷慨、无私令人感动,而他在生活上的节俭更令人感动。

对于人们普遍关注和在意的住房,钱老非常淡然。他在位于北京航天桥附近航天部大院内的一个普通三居室里住了近50年,度过了98载人生中的一半时光。2009年10月31日,钱老安详地闭上了眼睛,灵堂设在他家的小客厅里。11月1日,北京天降大雪,这是北京地区罕见的下得最早、最大的一场雪。由于前来吊唁的人多,人们只能站在楼外顶着大雪、在瑟瑟寒风中排队等候,无数花圈摆放在楼外临时搭起的简陋棚子下面。人们感叹于“蜗居”与这样一位大家身份的“不匹配”,更钦佩他的高风亮节。其实,钱老有多次换房机会,特别是在当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以后,组织上曾不止一次想给他按标准盖一座小楼,却都被他拒绝了。

在钱老的遗物中,有11把用胶布粘过的蒲扇,虽然在2000年家里装饰了空调,但更多的时候,钱老仍使用蒲扇度夏!

在中央电视台的一档节目中,其子钱永刚展示了钱老用过的一个公文包,这个包是他回国前在美国参加一次会议时主办方发的,归国时带回来,一直用了40年,包的两侧已经磨损多次,有很多缝补过的痕迹。

《钱氏家训》中“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就是钱学森的做人准则和人生写照。

小时候,钱永刚问妈妈蒋英:“人家都在说要重视教育,可你们怎么没怎么教育我啊?”妈妈笑了:“教育不仅仅是用嘴说,更重要的是做给你看。” 在父亲影响下,一辆自行车钱永刚骑了40年!

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身教”大于“言传”。在钱老看来,人生之大幸福来自向内求,而不是向外求。内求梦想、内求事业、内求爱好之乐趣,远远胜于外求金钱、房子、权力之愉悦。这一家训一直影响着后人。

(资料来源:《钱学森的家风:家国情怀》《家风,才是真正的家庭不动产》及电视家庭文化传承节目《谢谢了,我的家》等)

上篇:以公为重,我家的家规家训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