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钧瓷的故乡河南禹州神垕镇的古街上,武双珂(右一)讲述她的创业故事。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苏建军 富东燕
□ 见习记者 田梦迪
回乡创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顺利吗?在乡村生活工作,能实现自己想要的小康生活吗?近日,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走进河南省禹州市的乡村,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
在传统古街愉快创业
“小康生活就是自行车升级成小汽车,能通过奋斗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在钧瓷故乡——河南禹州神垕镇的古街上,记者见到了经营钧瓷店的武双珂。武双珂就出生在这里,几年前从当地的陶瓷学院毕业后,她先在北京的王府井工艺品店工作了两年,开始研究钧瓷,后来回到家乡跟着家人学制瓷手艺。2019年,武双珂与12个志同道合的伙伴开了工作室,从烧瓷到销售,一年营业额有两百多万元。武双珂告诉记者,由于有网上销售渠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他们的生意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神垕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因钧瓷驰名。近年来,当地政府启动总投资50亿元的神垕古镇综合旅游开发项目,结合现代技术,对神垕老街进行保护性开发,其中投资5亿元用于神垕古镇暨老街保护修复工程。很快,这些投资就见到了效果。2016年该镇入选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2018年入选国家级经济发达镇,2020年6月入选第一批省级“美丽小镇”公示名单。凭借钧瓷这张“文化名片”,神垕每年生产各类陶瓷产品6亿件,销售收入达13.7亿元。如今,这座充满文化特色的美丽小镇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人返乡创业。
“90后”小夫妻韩佳和陈岩龙原在广州做玉石生意,得知家乡发生的变化,他们决定结束在外的闯荡生活搬回神垕。
刚回来那两年,夫妻俩还是想干卖珠宝的老本行,没想到生意越来越差。二人决定重新考虑经营方向,“神垕是钧瓷之都,来这里的游客都是冲着钧瓷来的,我们为什么不卖钧瓷呢?”
说干就干。新店的名字起得极富艺术感——“小四的店”,吸引了不少游客光顾。“大家看到店名,都想进来瞅瞅,我们店的生意就越来越红火了。”韩佳说。
“来神垕镇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旺季时我们一个月能挣两万多元。看到家乡发展得这么好,我们也特别开心。”陈岩龙告诉记者,“对我们而言,能守着家乡吃好穿好,就是小康生活。”
在这条古街上创业的“95后”小姐姐范玉佩更是豪情满怀。当初,她毅然结束了北漂生活,回到了神垕镇。“我想把钧瓷传承下去,也想通过我们年轻一代的努力,让古老的艺术焕发新活力。”
在她经营的钧瓷创意小店里,范玉佩告诉记者:“我想将现代美术设计的技巧和构思融入钧瓷创作,并通过互联网直播等销售途径,将钧瓷带入更多人的生活中。平日里,我们生活和工作都在这里,老公制作我销售,还能互相交流创作想法,日子过得挺美的。”
几年前,范玉佩还是“北漂”,在北京一家钧瓷销售门店工作。“给别人打工久了,我就想,我们背靠神垕古镇这么好的资源,为什么不回家乡自己做,这里是钧瓷之都,平日里游客络绎不绝,不愁销量的。”她说。
在希望的田野上安居乐业
走进禹州市鸿畅镇李金寨村,一排排新建的楼房、一条条整洁的道路、一户户窗明几净的人家、一张张笑容洋溢的面庞,处处显露着生机。
李金寨村面积不到两平方公里,现已整修道路11.5公里,安装路灯200余盏,建成休闲游园5处、文化健身广场3个,还有篮球场。农户房前屋后都修建了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这是河南首批环境美、村庄美、庭院美、乡风美的“四美乡村”。
在村委会大厅墙面上有一棵彩色的“幸福树”,全村8个村民小组400多户都画在上面。“幸福树”上,红树叶代表共产党员家庭,粉树叶代表最美乡贤家庭,紫树叶代表好婆媳、好妯娌家庭,绿树叶代表文明户、五美示范家庭,蓝树叶则代表一般农户。村里定期检查,每年考核一次,受激励的村民会努力争取让自家的树叶变变颜色。
44岁的朱河军这几年一直在郑州干物流。看到家乡的巨大变化,他盘算着回家乡干点儿事。“你看这环境多好,路面干净楼房宽敞,去村南的步道上遛遛,心情多舒畅。”朱河军说。
沿着进村的路,走进村民刘国朝家的小院,老两口正在院子里浇花。屋里客厅的墙上挂着一幅婚纱照,照片上,两位近八旬的老人身着红色唐装笑得合不拢嘴。“这是我们60周年结婚纪念日照的。二儿子说,现在日子好了,想把我们老两口的钻石婚操办的隆重点。这辈子没有照过婚纱照,俺儿催着俺俩在郑州拍婚纱照洋气洋气。”刘国朝的老伴儿杨翠腼腆地告诉记者。
“俺孩儿给钱花,政府给钱花,孩子孝顺身体好,这就是小康。”杨翠说。
目前,李金寨村把沟域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新路径,累计投资300多万元,带动4家钧瓷企业。2020年,村里又引进了精品水果种植项目,20亩试验田现在已经长得郁郁葱葱。下一步,村里还将推动“拥河发展”,围绕村周边的“小清河”,在废弃的宅基地上高标准建立生态农庄,完成“响水湾”水上综合娱乐项目,打造生态文化旅游……这样的作为和成果,正契合了李金寨村南门牌坊上的那行字: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记者手记
乡村的小康日子如此静美
走进河南禹州市神垕古镇老街,传统文化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精美绝伦的钧瓷产品让人流连忘返。这几年,在政府的支持下,钧瓷技艺不断开发,市场销售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乡亲们走上了小康路。他们一个个穿着时尚,充满自信,还都向记者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感受:只有不断学习积累,才能更好地创新创业,安居乐业。
是啊,有收入、有收成才能过上好日子。
在李金寨村,一条条乡村道路宽阔笔直,一排排农家小楼红瓦白墙;湿地游园里荷花正艳,岸边垂柳随风依依。杨翠老人的小院里,葡萄藤上的一串串葡萄惹人喜爱。她说,现在的日子感觉在天上一样,住的是别墅,吃不愁,穿不愁,晚上还可以去跳广场舞,健身器材啥都有。说起现在的小康日子,老人说,全是现在的政策好。
在村西头,正在采摘杏果的村民谷红霞看到记者走近,热情地说:“你尝尝俺这杏,香甜。”她家门口不大的小菜园里,黄瓜、豆角、辣椒长势正旺。谷红霞家四世同堂,院子干净利落,是五美示范庭院。多年来,她照顾婆婆无微不至,街坊邻居都夸她是好媳妇。她还是村妇联巾帼志愿服务队的骨干,经常帮扶困难家庭,仅去年就参加村里组织的各类活动30余次,帮助老人解决各种实际困难20多件。
“啥是小康生活?我觉得就是俺村的人都能住上宽敞明亮的房子,有活儿干、有钱挣、身体健康。”李金寨村党支部宣传委员李发志说,“我们要把村庄建设好,让生活更惬意,让城里人都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