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20/7/202007089eb651f35ef0456ca06ba74f84342333.jpg
突然想到,如果樵人无恙,看到今天的白鹿镇该会是怎样的情形呢?再一想哪里用得着一个传说中的人物来感受,设想一下地震前出去打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20-07/09/070641.html

等待处理…

樵人应无恙,当惊白鹿殊

2020/7/8

突然想到,如果樵人无恙,看到今天的白鹿镇该会是怎样的情形呢?再一想哪里用得着一个传说中的人物来感受,设想一下地震前出去打工的人几年后回乡会不会惊掉下巴?毕竟,我们这群外人第一次来就被惊着了呀!

■ 朱钦芦 文/图

知道白鹿镇这个名字,是因为在12年前那场四川大地震中,在周边伤亡惨重的情况下,那里却有一所学校上千师生无一伤亡。今年6月初和兄弟姐妹一行六人去了那里,看到了人去楼空的那座学校。不过雕塑家们通过他们的作品留住了孩子们冲出教室,奔向开阔地那惊心动魄的一幕。至今让人感到惊骇的是,一条地震断裂带恰好在第二栋教学楼下通过,把它整体抬高了三米,而楼体却未破碎!它也就此被称为“最牛教学楼”。

现在,学校已经迁建去了别处。学校门外的指示牌中说明,这个学校是在原天主教的“备修院”(当地俗称“下书院”,是教会的初级培训场所)的遗址上修建的。备修院已经荡然无存了,但是离此三里地开外,还存有它的姊妹建筑“领报修院”(当地俗称“上书院”,是教会的高级培训场所)。步行到那里一看,这座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上书院”规模了得,占地三万多平方米,一楼一底,四面合围,和备修院一样,是清末法国天主教传教士们按照教会建筑的特点组织修建的,至今看上去仍颇有气势。从宣传栏中的照片看到,这座宏伟的建筑一样没有能逃脱那场大地震,只剩下一堆残垣断壁。修复这样一个教会古建筑,其工程之难可想而知。

不过,比起其所在的白鹿镇的浴火重生,这座教会建筑的修复实在算不得什么。

出发前,我搜索白鹿镇时,弹出来的却是“白鹿法国风情小镇”,心中好生诧异。及至到后,一下全明白了:这不是个寻常所见的四川小镇,也不是通常商业机构打造的欧式建筑的商业楼宇,它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居住着当地乡民的法式建筑小镇。站在镇外的山坡上极目远眺,四面青山环抱,护卫着由各式各样的小楼组成的美丽小镇。一条小河从镇边蜿蜒流过,通过若干级跌水,发出轰轰的涛鸣。内心一阵欣喜和激动,拍了一组照片发到朋友圈,立刻引来一大波的点赞和评论。

镇中心由两条平行的街道组成。一条叫“樵人街”,一条叫“莫雷街”。莫雷街的法式建筑特点非常浓厚,街口立有一个告示牌,说明这是当地政府和法国莫雷市政府的合作项目,其街道建筑是对后者某一街道商铺的复制。其建筑既有巴洛克式也有哥特式风格,而且每一栋房子都不重样。夕阳欲下,小镇笼罩在朦胧的光色中。徜徉在小方砖铺就的街道上,看到两旁的许多店铺前都种着三角梅和绣球花,营造出一派宁静和温馨的氛围。在一家咖啡馆前, 花丛里钻出来一只小花猫,竟然绕着我的小腿示好。但是,疫情对小镇的商业影响还是显而易见的:街上游人稀少,生意冷清,店主们眼巴巴地看着每一个从自己门前走过的人。

很多商铺窗边都有包吃包住的提示,我们选定了音乐广场旁边的一栋三层小楼。一楼有吧台和卡座,三楼房主自住,供客人居住的是二楼的五个房间。室内干净、整洁,有独立的卫生间和洗浴设施,所以当房主报价每个房间100元时,我都怀疑自己听错了。显然这里的住宿价时下就是这个水准。当然,他还有另一种收费方式,如果包吃包住,则按照人头收费每天100元。从房间的窗户里望出去,广场上有一个穹窿形的音乐舞台和环绕着它的阶梯形听众席。从宣传图片上看,曾有法国文艺团体来此表演。

在楼下的卡座上和房主聊天,问他以前这小镇是什么样。他说和四川农村别的地方的民居没什么不一样。他家原来的位置就在舞台边,地震一来全垮了,先后住过政府搭建的帐篷、过渡的板房,三年后住进了目前的别墅房。他说现在的小镇是当地政府和福建援建队伍统一设计和建造的,每家花了几十万,政府补贴了部分。不由得想为当地政府和援建队伍点赞,他们的眼光和作为不仅改善了当地灾民的住房环境和条件,还给了家家户户一个金饭碗,让他们通过提供旅游服务获得了另一种相对轻松的生活方式。这些年来,白鹿镇俨然已经成了一个网红打卡地,尤其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和喜爱。

房主姓王,是个50岁的中年男人,和妻子及老父亲生活在一起。他有个20多岁的儿子,在离此70多里远的成都做空调安装的工作,儿媳妇则在一家电子产品工厂上班。老父亲虽然都89岁了,身体仍然硬朗。早上,他把一把把遮阳伞搬出去,在门外的茶座上架好、撑开,晚上又一把把收回来。只要我们在卡座上一坐下,他就急急忙忙地用电热水壶为我们烧水。闲着没事的时候,他惬意地坐在门外的茶座上,眯缝着眼睛,打量着来来往往的游人。

房主的妻子每天和丈夫一起收拾完楼上楼下的卫生后,就推着她的食品小摊车去樵人街上摆摊。她卖的是凉面、红糖糍粑和冰粉。房主自己也要出摊,不过他卖的是豆花,得挑着担子走一段爬坡下坎的路,下到白鹿河对面的中学遗址那边去叫卖。他说眼下生意不好做,过去这个季节房间早就在网上订出去了,现在必须要靠小食品贩卖来贴补,所以家里不能有吃闲饭的。他妻子插上来一句:“我们靠勤劳致富!”我们兄弟姐妹都笑了,心里对这家人充满了敬意。

六月里的小镇,暑气全无。店铺打烊后,广场上的音乐声响起,店主们和乡民们纷纷来到这里随着节拍跳起了广场舞。我妹妹也受到了感染,立即放下背包加入了他们。也许是这里美丽的风光吸引了我们,也许是店主一家人的朴实打动了我们,第二天一早起来,我们做了一个决定:再住一天!并且晚上就吃女主人没卖得了的凉面和糍粑。

女主人那晚很兴奋,话也变得很多。我问她白鹿镇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她说相传古时候这地方一个樵夫在山上遇到一个白鹿,没想到这是一个仙翁,还邀请他下棋。一局棋罢,樵人急急忙忙地往家赶,没想到时光已是百年之后,世事沧桑了。所以后人把这里改成白鹿镇,还把镇上那条主街命名为“樵人街”。

突然想到,如果樵人无恙,看到今天的白鹿镇该会是怎样的情形呢?再一想哪里用得着一个传说中的人物来感受,设想一下地震前出去打工的人几年后回乡会不会惊掉下巴?毕竟,我们这群外人第一次来就被惊着了呀!

上篇:没有了
下篇:师古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