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20/7/20200706f79333143a724838a814d61ea17fcfe5.jpg
主持人:李黎阳(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无题》 在2019年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上,印度艺术家希尔帕·古普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20-07/07/070560.html

等待处理…

跨越边界:

希尔帕·古普塔的艺术

2020/7/6

主持人:李黎阳(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无题》

在2019年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上,印度艺术家希尔帕·古普塔 (Shilpa Gupta,生于1976年)分置不同展厅的两件作品《无题》和《只因我的语言不合你意》,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作为由策展人拉尔夫·鲁戈夫在世界范围内挑选出的79位艺术家之一,古普塔以“跨国叙事”的方式,带给现场观众一种独特的精神体验。强烈的感官刺激重新激活了参观者的隐形记忆,促使他们去思考当今政治格局中绕不开的主题:有形的边界与无形的边界,以及对于各类边界的消解与跨越。生于孟买的古普塔是在当地接受的艺术教育,并且至今仍生活在那里,但她的作品却极为国际化,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极具普适性,这是因为在全球化时代,信息的获取渠道主要依靠互联网,而在思想领域,互联网始终在起着一种打破屏障的作用。

《无题》是一件带有暴力色彩的机械装置,在一面墙壁上,安装着一扇金属栅栏门,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类型的大门一般都安装在私家车道前,以确保隔离和安全。而在这里,这扇由突出的金属框架以及一根根有着夸张尖刺的金属钎制成的大门,以相同的频率自行左右摆动,猛烈地撞击着展出空间的墙壁,发出巨大的声响,在门的上面,还嵌入了一小块不规则的图形,成为框架中的框架,金属钎从中穿插而过,这个边棱突出的小框架与整个门的大框架一起,一次次的碰撞,对那面墙壁造成越来越大的损坏,被撞落的泥灰堆积在两侧。这个类似于地图的图形,可能是一块具体的领土,也可能是任何一块“飞地”的象征,艺术家利用拟人化的左冲右突,使之超越了以宗教、性别或民族的名义围绕它的所有边界。

《只因我的语言不合你意》是一件由从天花板上倒挂下来的100个麦克风、与之相对应的地面的100支金属钎,以及插在钎子上的100张印刷着诗歌片段和诗人被监禁时间的打印纸组成的大型装置。古普塔从世界各地精心选择了100位“因言获罪”的诗人,又从他们的作品中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诗句。这些被监禁甚至被杀害的诗人,最早的可追溯到8世纪,但绝大多数诗歌都源自20世纪至今天的作品,反映出诗人们以自己的方式对民族国家崛起的特殊参与,以及为争取自决权、获得民主和人权而进行的社会和政治斗争。这些诗句被转化为沉浸式的多声道立体声艺术,在光线幽暗的展厅中,每个麦克风依次朗诵或吟唱对应的诗句,先是一个人单一的声音,接着便回响起轻柔的吟唱,并最终变成了众人窃窃私语般的合诵,孤独而空灵的声音在空间中变换,此起彼伏、持续不断、循环往复。古普塔以这种独特的方式使这些诗歌能够被听到,从而为那些被迫闭嘴的诗人发声。作品标题的灵感来自14世纪诗人奈西米的一首诗,他出生于当今的阿塞拜疆,因其诗歌中表达的内容与当时的宗教教义背道而驰而被处死。这件令人难忘的作品深刻反映了政治力量对言论自由的威胁,审查制度对人类想象力和行动能力的摧残,突出了那些奋力反抗的人们的勇敢。

古普塔的创作当然与她的个人身份有关,长此以来的印巴边境冲突、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敌对引发的社会骚乱,是她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政治问题,因为可能身边的某个人忽然有一天就消失了。这种具体的恐惧和伤痛深刻地留存于记忆中,自然而然地就成为其艺术创作的重要主题。正如她自己所言:“我的作品着眼于边界的物理和意识形态存在,揭示了其同时具有的任意性和压制性功能。我也正在探索民族国家之间,民族与宗教之间的鸿沟以及监控结构之间的间隙区域,包括合法与非法,归属与隔离的定义。”

在古普塔的作品中,观众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观众利用自己的体验、记忆和联想不断赋予作品新的意义,甚至他们的身份也由观赏者变成了表演者。例如在带有LCD显示器和耳机的互动装置《说话的墙》中,通过耳机和显示屏,观众被要求遵循各种指令行动,在这里,说话的墙既是指不断变化的国界,也是指我们在自己周围建立的寻常看不见的隐性高墙。

对于古普塔来说,思想和知觉比媒介重要,因此在她那里,材料和手段都不是问题。作为一名谙熟计算机技术的当代艺术家,古普塔善于利用互动视频、互联网、多媒体等专业要求较高的手段进行创作,同时也使用摄影、雕塑、日常物品、公共表演甚至人类学实验来保持与普通民众之间的联系。她颠覆性地审视世界的过往与今朝,试图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构建出一个相对光明的未来。

上篇:应对“离婚冷静期”入法 提升妇联组织化解家事纠纷能力
下篇:教育减负与城市焦虑母职叙事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