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20/7/20200706cf5a2f3809e84551ae644670296b792a.jpg
▲ 江宁区湖熟街道钱家渡村的美丽乡村画卷。 ▲ 江宁区湖熟街道为辖区孩子们组织开展“翱翔于天际”暑期夏令营活动。 □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20-07/06/070539.html

等待处理…

宜居南京跑出小康生活“加速度”

“六朝古都”的烟火幸福

2020/7/6

▲ 江宁区湖熟街道钱家渡村的美丽乡村画卷。

▲ 江宁区湖熟街道为辖区孩子们组织开展“翱翔于天际”暑期夏令营活动。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记者 茹希佳 王蓓

见习记者 陈晓冰

“六朝古都”南京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美的生态自然环境连续10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而这份“幸福”的背后是一段段追梦小康生活,收获小康生活,奔向富裕明天的精彩华章。

回村创业收获小康

近日,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走进南京远郊的江宁区湖熟街道西南面的钱家渡村,虽然正逢梅雨时节,但撑着伞,行走于村落乡间,别有一番烟雨蒙蒙的江南情调。远处一栋栋灰瓦白墙的村居和民宿错落排开,河网纵横、塘田交错的水乡格局铺展眼前,近处村民公园、村游客中心游人如织,好一幅繁华秀美的江南水乡画卷。

“三年前我们村可不是这样,下大雨时,我们连出门都难,现在踩着高跟鞋都不担心湿了脚。”回村探亲时,在武汉生活了20余年的陈叶琴惊叹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政府不仅帮我们修好路,打造好周边环境,发展特色农旅产业,还引导我们在外地打工的村民回乡创业,我就趁着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回来了,开了一家饭店,生意特别好”。

作为钱家渡村第一个返乡创业者,47岁的陈叶琴赶上了这拨政策红利。钱家渡村借助江宁区政府的支持,大力整治乡村环境,依托江南水乡独特的地形风貌,充分发挥水资源禀赋优势,通过水系梳理、雨污分流与日常水域保洁,有效改善了当地水环境和村民的居住环境。水质好转,水系打通,既便利交通,也可依托水系构建旅游产业,至此,一条3.8公里的水上游线路,将周边的江南水利文化园、现代农业展示馆、渔趣园等多个旅游景点串珠成链,特色旅游业让这个曾经偏僻闭塞的小村庄,变成了有颜值有内涵的“小康村”。

钱家渡停车场旁,一栋白色两层小楼被满眼的翠绿环绕,古朴的招牌上写着“和平饭店”四个字,这就是陈叶琴开的钱家渡第一家村民参与经营的农家乐,也是游客们喜欢光顾的“网红”饭店。“180平方米的饭店,硬装村里帮忙搞好了,我就投了50多万元做了一些软装,前3年房租还有折扣,这样的服务到哪里去找。2018年5月饭店开业以来,生意一直很好,我投的本钱去年就已经收回来了,今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生意也只耽搁了一阵子,现在又好起来了。”陈叶琴笑着说。

每逢节假日,食客满座,翻台不断,就连还在武汉工作没到退休年龄的陈叶琴丈夫也急着办理提前退休手续,准备回到钱家渡村帮衬妻子大干一番。陈叶琴做梦也没想到:“年轻时想走出乡村,到外面闯世界,中年还是回村创业成功了,乡亲们也都过上了有房有车有产业的小康生活。”

外来务工收获希望

琳琅满目的商品整齐地码放在货架上,三三两两的小区熟客不时前来光顾,苏宁小店(梅花山庄)里,店长毕羽侠熟络地和来往的客人们交流互动。站在柜台前,毕羽侠不由感叹:“赶上了这样的好时代,我的小康生活就在眼前。”

今年22岁的毕羽侠,2017年从家乡宿迁小城来到大都市南京“找机会”,因为苏宁品牌的名气大,毕羽侠落脚南京的第一站就选择在苏宁小店当店员,“当时一个月工资才3500元,刨除开销,漂泊的生活过得紧紧巴巴。”但为了心中的安家南京梦,爱拼的毕羽侠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在苏宁小店工作期间,她接受了多项岗位培训,学习了很多新技能,“我现在能熟练分货、电子收银、线上线下营销,是苏宁的培训让我从一个腼腆害羞的人变成了善于和人打交道的营销人员。”

短短两年多时间,毕羽侠从店员升职至店长,但这离她的落户南京梦还很遥远。抓住苏宁小店经营模式面向全社会开放,力求帮助成千上万个夫妻小店升级改造的契机,今年3月,看准时机和市场的毕羽侠,果断交了2万元保证金,自己招聘了3名店员,做起了苏宁小店(梅花山庄)的社区店合伙人,“这真是我有生以来最正确的投资。”毕羽侠庆幸道,“苏宁小店的模式,一方面,把店面开到了离居民最近的地方,打通了最后100米,方便社区居民日常采买;另一方面,通过社群营销与居民在线建立紧密联系,按需供货,快销快赚,就连疫情防控期间我的生意也一天没耽搁。”

初尝苏宁小店面向城市社区市场的新业态,毕羽侠不仅能轻松掌管一个小店,还为社会增加了3个就业机会,“扣除全部成本,我现在一个月能纯挣1万多元哩。”

在南京,像毕羽侠这样的苏宁小店合伙人还有千千万万,作为“社区服务综合平台”,苏宁小店依托苏宁物流并与苏宁家乐福协同,可实现用户线上下单最快半小时送达服务。记者探店时发现,苏宁小店不仅提供社区居民商品,同时还提供房屋中介、金融、快递、彩票、家政、维修、清洗等多样化的社区生活服务,搭上了这趟致富快车,毕羽侠盼望着:“能再多攒点钱,在南京城里买套房,彻底在南京落脚。”

城市改造化解民生难题

老城南是南京的根,处于改造中的秦淮区大油坊巷历史风貌区(小西湖片区)则是老城南的核心区域,串接了夫子庙与门东历史街区,区域内有居民810户、工企单位25家,街巷宽窄不定、蜿蜒曲折,人口密度高,改造难度大,极易产生各种征收拆迁纠纷。如何既保留原汁原味的老城南民居、老街巷肌理,还能创造与原住民“共生”的烟火气息,是一道民生难题。

如何破题?6月16日,记者走访正在改造中的小西湖片区却眼前一亮,保留老建筑、保留原住民,让城市改造增添了浓浓的人情味,演绎出另一种小康生活。马道街29号,一处格外显眼的城市书房还没开业就已成了网红打卡地。这是一栋两层的小阁楼,坐落于车水马龙的路边,闲适风雅的小庭院布局、清新雅致的落地窗设计,让人心生向往,绕过小小的庭院,走进屋内,大理石地面、巴洛克风格的瓷砖吧台已整修一新,初具一间城市书房的规模。吧台边,五彩玻璃的窗格后面,藏着一段狭窄的楼梯,可以通往二层阁楼。“这个楼梯还特别保留了红漆斑驳的木楼梯本色,又外罩了一层玻璃台阶,兼具历史感与时尚气息。”小西湖地块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范宁介绍道。

房主老奶奶的女儿童南南欣喜地说:“房子的整体结构没有变,保留了许多我们儿时的回忆,没想到修缮后变得这么美。目前,房子的产权还属于我妈妈,项目单位以租赁的方式改造使用,刚开始,我妈很不放心,在隔壁租了房子,经常回来看,现在看到改造结果,她很满意。”

片区中部,堆草巷33号还有一处“共享院落”。隔着镂空的砖墙和篱笆向内探看,院子里花团锦簇,绿草如茵。范宁介绍,这个院子近100平方米,是居民私产,原来是一个后杂院,但它地处整个小西湖片区的公共开放空间,我们盯上了这里,准备打造一个公共空间。“一开始,原住民坚决不同意,后来说想想看,现在答应把院落打开,由我们帮助打造成一个‘共享院落’,将来邻居到这里话话家常,游客可以到这里休息。”

共享院落附近,还有一处共生院,由两进房屋组成。“搞规划设计的专家教授、建设公司的经理经常往我家里跑,我提的意见,他们听得进去。”堆草巷31号住户陈大爷今年70岁,在这里居住了几十年,因为故土难离,最终只剩下他和对门住户无法搬离。不腾空,何以开发利用?设计公司琢磨出了共生院的方案,给留守的两户改善居住条件,同时订立院子公约,未来这里将引入办公和文创等业态,白领、游客和居民同在一片屋檐下。“政府给我们修了厨房、卫生间,大教授帮我家设计改造,家里的环境极大改善,今后,和年轻人在一起做邻居,我们也更有活力了。”陈大爷开心地说。

记者手记

小康生活可以斑斓多姿

走入一个个可观可感的生动现场,采访一位位受益群众,倾听一段段奋斗拼搏的小康故事,作为大时代的见证者、记录者,我们心中不由升腾起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中国奇迹的叹服和自豪,而在追求全面小康的道路上,正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辛勤付出、孜孜以求才成就了这样的百年梦想,创造出斑斓多姿的小康生活。

那是一种百折不挠的敢闯敢试。47岁,本是一个求“稳”的年龄,在陈叶琴身上却不然。她年轻时离开故土,到大城市追逐梦想,虽然未如愿以偿,但人到中年仍然保有一颗年轻的“心”,一旦机会来临,她果断抓牢,利用政策红利,第一个“吃螃蟹”,孤注一掷,投身创业大潮,获得了人生下半场的成功,她和钱家渡村村民的小康是更加富裕的小康生活。

那是一种初生牛犊的追梦不止。怀揣梦想的22岁女孩毕羽侠誓要凭借自己的努力奋斗,在大城市安家落户,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她善于学习、吃苦肯干,更善于抓住机遇,逆风翻盘,为明天创造出无限可能,她的小康生活近在眼前。

那是一种务实的为民情怀。小康社会有共同的经济目标,但小康生活并不是一个模样。在南京大油坊巷历史风貌区(小西湖片区)的城市更新保护与复兴规划工程中,南京留住了传统和记忆,“一户一方案”精细推进辖区的整体改造提升,成就了另一种小康生活的样本。

小康路上,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也是受益人,只要你我携手,不懈奋斗,必定会走向更富裕更文明的康庄大道。

上篇:要闻导读
下篇:严打“涉考”犯罪维护高考安全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