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杨
6月10日一早看到女友Vivi留言说,她女儿扣扣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读了一年经济之后,还是决定转到心爱的中文系就读。
“我对于中国语言文学有浓厚的知识和职业兴趣。上学期,我在岭南学院获得了前5%的排名,感受到的迷茫却大于喜悦:这是我真正想要的吗?一直以来,我真正热爱的是中文事业,我真正感兴趣的是研究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我愿以文字为曾经存在于这世间的证据,愿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付出长远努力……在中文系开设的公选课《当代文化研究》、专选课《旧体诗词写作》上,我获益良多。在岭南诗词研习社中,我感受到了相互交流的和谐氛围,感受到了‘同是素心人’的归属感。”
看过扣扣这段文字我很感动,记得那年暑假,Vivi一家三口来北京旅游,我们一起吃饭时,对面坐着的就是上小学五年级的扣扣,她喜欢读名著和写作,Vivi说是受了我的影响。
记得去年这个时候,Vivi告诉我扣扣考上了中山大学,在她爸爸的反复劝说下才决定读经济而不是中文,但是一年之后孩子还是转中文系了。那天我跟Vivi说:“这个世界上,有些人追求世俗的快乐,而有些人追求的是灵魂的自由。做自己喜欢的事,看似比较艰难,其实收获在每一天里。”
有爱好和主见的孩子更有福
我有天上班走到地铁附近,看到一个小女孩坐在马路牙子上看《哈利·波特》,此时坐在一边的她外婆说:“尽看些没用的课外书。”我说:“这可是科幻小说,很好的!”我忍不住给小女孩拍照,她笑着配合,眼眸发亮。
记得《梁启超家书》里有这样一段关于“兴趣”的文字:“我是学问兴趣方面极多的人,我之所以不能专积有成者在此。然而我的生活内容,异常丰富,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我每历若干时候,趣味转过新方面,便觉得像换个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
就我半百的人生体验来说,那些从小就有兴趣爱好的孩子有福了。因为他们可以沿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小径踽踽前行。父母要做的就是,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守护并陪伴,千万别去掐灭孩子兴趣的小火苗。当然,除了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父母还要有意去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而不是盲目跟风。
其实,我对扣扣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件事。记得她上高中时,家境很好的Vivi夫妻就动员女儿出国留学,当时扣扣反驳说:“我喜欢的是中文,为什么要出国?”记得我儿子刚进大学时我就告诉他,“你也可以出国读研”。儿子当时回答道:“我有那些钱干嘛不成?”实话说,有主见的孩子都让我欣赏。
我不是一味反对出国留学,而是反对盲目跟风。每个孩子、家庭应因人(家)制宜。我身边就有父母为孩子留学砸铁卖锅的,有时细想不过是为了家长所谓的“面子”、孩子炫耀的资本。在这个不确定系数越来越高的时代,最考验家长的定力、孩子的主见。
不做浪尖追风头,保持“中浪”徐徐行,这一直是我的人生原则。
让孩子从小学会自主选择
那天跟好友玲玲聊天,她感慨道:“你选择什么样的工作,选择什么样的人结婚,其实就选择了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她说我就是一个特别有选择力的人。
的确,看似我是一个被动的人,但在重大问题上却很主动。比如改名字,上中学我自己改过一次名字,高考前我又改了一次,直到我感觉舒服为止。比如我喜欢写东西,就闷头写,几十年如一日,每年以10万字进度递进。我常常说,写作的回报在“写”的当下,我就收获了,至于稿费、出版那都是“盛夏的果实”。
那天听电台DJ说了一句话:“因为努力,所以你拥有了选择的权利。”我立马想到玲玲谈的话题,原来一个人的努力程度,决定了他的选择力。
记得玲玲说她散步时遇见一对爷爷奶奶带着孙子在广场玩。男孩看到小朋友的小汽车想玩,爷爷大喝一声“不许”;男孩想去花坛玩土,奶奶大叫一声“不能”。玲玲就对爷爷奶奶说:“这样带孩子,以后孩子啥也干不了。他想玩小朋友的车,鼓励他去跟小朋友商量;他想玩土,就让孩子玩一会儿,接接地气……”
这看似一件小事,却折射出当下教育的困境。很多父母大包大揽,让孩子从小失去了选择力,于是我们身边到处可见妈宝男、爸宝女……在《新相亲时代》节目里,每当家长固执己见,而男女嘉宾背道而驰坚持选择“自己心仪对象”时,主持人孟非都会给嘉宾点赞。那一刻我也心有戚戚焉。
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说过:“如果未来的历史学家回顾今天,他们会记得今天最大的改革并不是技术和网络的革新,而是人类将拥有选择。”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那些拥有选择力的人,才能更好享受时代的红利,一路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