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20/6/pc20200618e328e7e4b3174b70b81cf42b44b4ce49.jpg
餐桌文化关乎身体健康,折射民众的品位素质,影响到文明新风在基层落地生根。借助村规民约这个载体,让公筷公勺飞入千村万户,内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20-06/19/070193.html

等待处理…

一个村庄引领的“餐桌革命”

2020/6/18

餐桌文化关乎身体健康,折射民众的品位素质,影响到文明新风在基层落地生根。借助村规民约这个载体,让公筷公勺飞入千村万户,内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一方“小餐桌”带动社会“大文明”。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评论员 佟吉清

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生活,人们的公共卫生意识显著提升,使用公筷公勺渐成“新食尚”。

本月起,浙江省全面推行公筷公勺,以引导民众养成健康文明的用餐习惯。这一举措,和衢州市柯城区上洋村的破冰之举息息相关。这个不足千人的小村庄,率先在全国乡村将使用公筷公勺纳入村规民约,引发全社会好评不断。浙江在全省推广上洋村的好经验,旨在进一步倡导安全用餐、健康用餐、文明用餐的生活方式。

据媒体报道,上洋村的村规民约原本每三年修订一次,疫情汹汹来袭之际,为防止“病从口入”,村里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提前对是否增补2018年修订的村规民约条款进行投票,其中一项就是把使用公筷公勺写进村规民约,最终以“零反对票”通过表决。从那时开始,村民家的饭桌上,每人面前被摆上一长一短两副筷子——长筷夹菜,短筷吃饭。随后,衢州市1589个行政村和社区全部照此办理,由此拉开“千村修约”行动的序幕,并逐步在全省推广普及,疫情成了培育健康文明新风尚的新契机。

所谓“故酒食者,所以合欢也”,国人饮食除了讲究味美,还注重聚餐时的热闹氛围,展现彼此之间的亲密程度。寻常人家宴请亲朋好友,众人“围桌而食”,同夹一盘菜,共饮一碗汤,举杯提箸,欢声笑语,其乐融融,是一种最接地气的民间食俗。语言学家王力在《龙虫并雕斋琐语》中指出,“劝菜的风俗处处皆有,但是素来著名的礼让之乡如江浙一带尤为盛行。男人劝得马虎些,夹了菜放在你的碟子里就算了;妇女界最为殷勤,非把菜送到你的饭碗里去不可……有时候,一块‘好菜’被十双筷子传观,周游列国之后,却又物归原主!”使用筷子勺子“不分你我”,也就成了“乡饮酒礼”的重要内容。

筷来箸往的待客礼俗由来已久并被普遍认同,但如此“盛情”的背后却隐藏着极大的健康隐患。对于这种“津液交流”的危害,王力先生点评道:“一件山珍海错,周游列国之后,上面就有了五七个人的津液。将来科学更加昌明,也许有一种显微镜,让咱们看见酒席上病菌由津液传播的详细状况。”的确,据世卫组织统计,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前列,而在疾病的各类传播途径中,唾液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由此看来,使用公筷公勺绝非细琐小事,而是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的必然选择。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发生了多起家庭聚集或外出聚餐引发的病例,并间接导致更多的人被病毒感染,人们的健康意识因此被唤醒,重新审视自己的用餐方式。使用公筷公勺,或者干脆提前分餐,可以避免个人的餐具接触到公共食物,减少对菜肴的污染,大大降低病毒的传播风险。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网红医生”张文宏爆出金句:“分餐制不是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就是要做。不分餐,在疾病面前,就是裸奔。不做就要承担后果。”他还说,“我见不得混在一块的吃法,一起吃饭用一个筷子夹菜、喝酒,你看到的是杯子、筷子,我看到的全是病菌。”经此一役,人们再次意识到公筷公勺存在的价值,一场“餐桌革命”势在必行。

移风易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文明习惯不可能在朝夕间养成。村规民约基于村民集体的意愿,经过民主程序制定,为村民共同遵守,具有观念引导和行为约束的作用。为了把杜绝“口水菜”的村规民约落到实处,上洋村组建了以儿童和妇女为主要成员的“有礼小闹钟”和“巾帼卫士”宣传队,定期上门提醒各家各户使用公筷公勺。村委会还专门成立了“巾帼有礼团”,把全村343户家庭分成10组有礼网格,建立10个微信群,督促村民每天每餐线上打卡,连续打卡满7天的家庭,就可以到村里的“有礼亭”用有礼积分兑换肥皂、洗洁精、口罩等生活用品。村里还将在年底,对履约到位的家庭进行表彰,给予“金筷子家庭”荣誉称号。以村规民约的制度托底,务求实效地持续推进,公筷公勺逐渐成为村民餐桌上的标配。

讲文明、食有道。餐桌文化关乎身体健康,折射民众的品位素质,影响到文明新风在基层落地生根。借助村规民约这个载体,让公筷公勺飞入千村万户,内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一方“小餐桌”带动社会“大文明”,时代新风如花儿般悄然盛放,终将成为抗击疫情中的别样风景。

上篇:没有了
下篇:包粽子 迎端午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