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20/5/20200526b849ee1a24fe45929ae2b9fba291c248.jpg
《大美·中国女科学家》丛书是对当代中国科技女杰成长历程的记录,也像是女科学家前辈们对广大女性发出的邀请,邀请更多女性以科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20-05/26/069523.html

等待处理…

为科学女性立传,传扬梦想与奋斗之美

——《大美·中国女科学家》丛书读与思

2020/5/26

《大美·中国女科学家》丛书是对当代中国科技女杰成长历程的记录,也像是女科学家前辈们对广大女性发出的邀请,邀请更多女性以科学为志业,推动社会进步、实现自我价值。丛书以无穷的榜样力量鼓舞人,以求实的专业精神引领人,以不懈的奋斗意志感召人,也启示出版、传媒行业更多关注女科学家的成长和贡献,引导社会树立崇尚科学、追求科学的风尚。期待这套丛书“飞入寻常百姓家”,启发、鼓舞更多人加入科学事业。

■ 素波

300余页油墨飘香,21位科技女杰不懈求索,读罢两卷《大美·中国女科学家》深感余味无穷。仿佛跟随这些女科学家求真的脚步,游览了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随系统真菌学家郑儒永在无数标本资料中剔抉爬梳,澄清围绕中国白粉菌科属的争议;随古鱼类学家张弥曼“打磨”出540多张厚度不到1毫米的蜡模,揭开四足动物身世之谜;随“现代神农”朱兆云行走80万千米、尝遍百草,创制新药;随中国大洋科考史上第一位女首席专家韩喜球航行在茫茫大海,寻找海底“黑烟囱”……她们“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勇于探索、敢于攀登,以一项项科学发现、技术发明造福社会,堪称“大美”。

长久以来,科学被深深地打上了“男性”烙印,至今,在世界范围内“泄露管道”现象仍阻碍着女性人才在科学领域取得成果。所幸,这一现象得到越来越多关注,女科技工作者们也通过自我联合与赋权,不断推动着女性进军科学领域的进程,中国科协常委会女科技工作者专门委员会与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就是其中的代表。由两者统筹策划的《大美·中国女科学家》丛书(科学普及出版社,2019年),是对当代中国科技女杰成长历程的记录,也是女科学家前辈们对广大女性发出的邀请,邀请更多女性以科学为志业,以科技力量推动社会进步、实现自我价值。

榜样力量:鼓舞更多女性“向前一步”

科学一直被视为男性的领域。尽管随着女性受教育水平提高,越来越多女性人才进入科学领域,但“女孩儿不适合学理科”的迷思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及家庭教育中依然顽强存在。就在半年多以前,“成都一小学开设男女专属课,女生织毛衣,男生造火箭”的新闻还曾被热议,可见此偏见遗毒之深。破除偏见非一朝一夕之功,有赖长期的文化改进和社会政策支持,但在启蒙心智、影响个人选择方面,榜样的力量却至关重要。《大美·中国女科学家》树立起一个个追求创新、科技报国的女性榜样,相信会让很多踟蹰在科学门前的女性鼓起勇气、向前一步。

相比每每“刷屏”的娱乐明星、商业精英,对女科学家,我们知之甚少,而丛书的出版让更多女科学家从“幕后”走向“台前”。比如,作为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技奖项的屠呦呦,在得奖之前并不为“圈外人”所熟知,甚至在2011年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之时,还是一个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的“三无科学家”;王选院士使汉字处理实现计算机化,推动中国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被誉为“汉字激光照排之父”,但很少人知道,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使用的字形信息压缩方案,其实是由王选和他的夫人陈堃銶共同研究的;2020年肆虐的疫情让李兰娟院士家喻户晓,但其实她在20世纪80年代就创建了“李氏人工肝系统”,几年前她领衔的研究项目就成功防控了H7N9病毒疫情在我国发生;在疫情防控方面,从不乏女性的身影,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秦川研究员带领的专业传染病动物模型攻关团队,在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H7N9等疫情防控中都曾做出重大贡献;动物传染病及预防兽医学专家陈化兰领导的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在将H7N9病毒拒之国门之外中也居功至伟。

大众缺乏对女科学家的了解,与媒体、出版行业对此着墨不多有关。以此言之,丛书出版也启示传媒行业更多关注女科学家的成长和贡献,更好发挥女性科学家榜样力量,引导社会树立崇尚科学、追求科学的风尚。

专业精神: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勇攀科学高峰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女科学家们探求事物真相、不断创新,显示出卓越的专业精神。

面对国际通用,被公认最安全、最先进的两大HASH函数密码算法MD5和SHA-1,密码学家王小云不畏权威,通过建立数学分析模型、手工设计破解途径,用手推导、昼夜演算,历经10年时间终得以破解SHA-1;作为中国高铁装备行业唯一的女性总工程师,梁建英精益求精、不断挑战极限,在“百里风区”高达12级的强风中,在内蒙古-38℃极寒天气中,测试动车组性能,为让飞驰的高铁跑得更稳,她带领团队设计了几十种转向架悬挂参数方案……

当下适逢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各行各业从业者发挥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作为科学家,女科学家们以不懈探索的精神,为科技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作为科学从业者,她们秉承恪尽职守的职业精神,心无旁骛、潜心钻研,其专业精神、敬业态度是“工匠精神”的生动写照。

奋斗意志:以不懈努力推动社会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当今时代是商业价值和商业神话不断崛起的时代,商业精英成为万众偶像,财富自由成为新理想。行业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新风口不断涌现,也缔造了众多一夜暴富的案例:月入百万的网红主播,带货量动辄过亿卖货主播……另一方面,经过几十年发展,改革开放之初遍地机遇、白手起家可实现逆袭的可能性降低,“阶层固化”话语不断制造焦虑,“个人奋斗”价值遭到质疑,甚至催生了渴望通过走捷径获得财富的浮躁心态。

丛书所载女科学家成长经历是对这种论调的有力回击。翻看这些女科学家履历,“奋斗”二字贯穿始末,闪耀在字里行间。为了实现技术突破,她们有的远赴重洋求学、走遍万水千山,有的昼夜不眠、枕戈待旦,有的耄耋之年仍坚守岗位、重疾在身仍孜孜不倦……两卷书中收录的21名女科学家中有半数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其风华正茂时所面对的是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学习环境和科研条件十分艰苦,即便如此,她们依然不懈奋斗,取得了令世人惊叹的科研成果。

女科学家们正是用“奋斗”践行了济世报国的理想,用坚实的努力奠定了中国科技发展的一块块基石,铺垫了中国的富强之路;也用“奋斗”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与个人价值。这启示生活在优渥环境中的我们,以其为榜样,立志高远、奋斗不息,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与个人理想求索奋进。

《大美·中国女科学家》丛书,以无穷的榜样力量鼓舞人,以求实的专业精神引领人,以不懈的奋斗意志感召人,其出版恰逢其时。据编者所言,本丛书还将陆续推出三至六卷,我们期待读到更多催人奋进的女科学家的成长故事,也期待这套丛书“飞入寻常百姓家”,启发、鼓舞更多人加入科学事业。

上篇:没有了
下篇:《别独自用餐》:点燃自己的“蓝色火焰”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