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20/5/pc202005214e23b31f2ff6465fb54b5f922a058fea.jpg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记者 周韵曦 富东燕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保证中小学“停课不停学”,广泛应用的在线教育成为全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20-05/21/069441.html

等待处理…

代表委员热议疫情下教学模式之变

“黑板变屏幕”更要注重教育公平

2020/5/21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记者 周韵曦 富东燕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保证中小学“停课不停学”,广泛应用的在线教育成为全国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主渠道,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在线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育新形态的产生和发展。通过这次大规模在线教育的社会实践,能得出哪些思考?线上线下融合和5G时代的到来将引发未来怎样的教学变革?两会期间,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采访了多位代表委员。

各地在线教育水平有差别

“这次疫情检验了我们宁夏互联网+教育在应用过程中的水平”。2018年7月,教育部批复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成为全国首个“互联网+教育”示范省(区),全国人大代表、宁夏银川二十一小学校长马恒燕所任职的学校就是宁夏“互联网+教育”试点学校之一。她告诉记者,为了使“停课不停学,离校不离教”落到实处,学校为学生搭建了由区教育厅安排的“空中课堂”、各年级苗苗课堂和特色课程、各班级直播课堂和在线答疑组成的三级在线课堂教学体系,“通过回访,孩子们在家里的学习效果还是不错的。”

据教育部统计,疫情期间,2亿多学生通过在线方式进行教育教学,家长和学生对于教育部开通的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的内容、使用体验等都给予了广泛好评。

但必须承认的是,由于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和家长对于在线教育的认知、能力和经验上存在不足,也使得这次在线教育的大规模应用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短板。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认为,这次疫情促进了在线教育的爆发,但“匆匆上阵”的教育实验因资源、硬件、人员等问题,出现了许多良莠不齐的现象。

他指出,我国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还存在多重挑战: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和运营成本高、浪费大;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接地气”;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本没有明确的资金支出渠道;县域和学校层面教育信息化应用专业技术人员匮乏,迫切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育信息技术专业队伍。

“几乎所有的老师、学生和家长都参与其中,这对我们整个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作用是巨大的。”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在肯定这次在线教育的同时也表示,虽然在流量上经受住了考验,但在教育形态上还需有所调整,“这次基本上还是把线下课堂搬到线上,把黑板变成了屏幕,但大数据和云技术没有很好地应用于教育中”。他认为,“我们虽然往前跨了一大步,但距离真正理想中的教育境界还有距离。”

让城市、乡村孩子获得同等优秀的教育资源

随着在线教育趋于火热,代表委员们也纷纷提醒,要防止数字化带来的新型贫困和不公平,让贫困地区的学生也能多空间多维度共享优质教师资源。

“从某种意义上说,互联网技术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也可以促进教育不公平。”倪闽景举例道,“比如疫情期间,不同学校之间学生在线教育的效果相差较大,这可能会造成新的不公平。但是互联网技术又可以把最优秀老师的课堂教学推到所有学校,让薄弱学校的学生也享受到较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这又有助于补足教育鸿沟。”

朱永新认为,通过疫情期间的在线教育实践可以看到,我国“数字教育”鸿沟日益扩大。“发达地区、城镇学校教育信息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而在广大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学校教育却仍然靠一张嘴、一本书、一块黑板来运行。”

针对在线教育实践中暴露的教育公平问题,朱永新建议,教育部应建设国内最大的教育资源平台,把最好的、经过专家研究论证的教育资源,放到我国的教育资源平台上,让城市、乡村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得到同等的最优秀的教育资源,以保证教育的品质和教育的均衡。

促进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更好地融合

随着5G时代的到来,未来我国教育模式会进行怎样的变革?后疫情时代,如何促进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更好地融合?代表委员们也展开了热议。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胡卫认为,未来教育具备五个方面的功能:第一,提供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第二,启动新型学习模式;第三,促进在线教育之间互动,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第四,利用在线教育对学习行为进行管理,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第五,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学生行为,实现对教育内容的精准投入、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在胡卫看来,在线教育有一个迭代过程,每一过程都有其逐步达成的目标。互联网时代,作为原住民的“00后”“05后”,他们对互联网的学习速度一定快于老师、父母,为了未来教育能早日实现,当下的老师、父母尤其要重视自身在线知识、素养、能力的培养。

“这次在线教育堪称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一次互联网教育实验,做出了一些探索,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朱永新认为,目前我们还没有真正将互联网技术利用好,在当前的技术支撑下,需进一步思考:如何弥补短板,更好地改造我们的教育,真正建立起线上和线下学习中心的相互融合体系。

朱永新建议,应尽快确立“互联网+基础教育”的公共服务属性,将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信息化明确纳入教育公共服务范畴,加快建设“互联网+基础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其中应包括:建设“互联网+基础教育”财政支持体系。国家应列专项经费,确保乡村学校、薄弱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互联网+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明确市县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在国家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中的枢纽地位,以县域为单位走集约化与集成化建设道路。

同时,建设“互联网+基础教育”课程资源体系和教学体系。国家应建立课程资源的专业标准和准入机制,大力支持、鼓励建设开放、灵活的课程资源市场,并通过探索建立“双师教学”体系,开发“智慧学伴”工具等方式,建立发达地区教师和乡村教师协同的全新教学模式;另外,还要建设“互联网+基础教育”专业人才队伍。

“相比过去对教师课堂教学的依赖,如今,通过线上优秀教师的优质授课和更加丰富的资源,学生们可以结合线上线下进行更全面的学习,这些变化确实会重构今后的课堂教学。”马恒燕认为,这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上篇: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今日开幕
下篇:发言人视频答问 全程“无卡顿”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