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20/5/pc20200508b7921f35d80f43b986eec32d25672438.jpg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徐旭 进门的瓜廊,葡萄吐出了新绿,院中的海棠花香犹存,引来蜜蜂在花间起舞。喜庆的窗花、红彤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20-05/08/069134.html

等待处理…

政府搭台 村民“唱戏”

民俗旅游开启小院经济“致富梦”

2020/5/8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徐旭

进门的瓜廊,葡萄吐出了新绿,院中的海棠花香犹存,引来蜜蜂在花间起舞。喜庆的窗花、红彤彤的小灯笼,更是装点出浓浓的农家气氛。在北京延庆区井庄镇柳沟村的20号“豆香阁”的小院里,洗菜、烧水、摆台、准备火盆……小院的女主人张淑琴正在不停地忙活。“五一”假期,小院迎来了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的第一批客人。

2003年,井庄镇大力发展民俗旅游,结合当地特色和饮食文化,主打“火盆锅、豆腐宴”。一直想开个自己的农家院,却一直苦于不知如何经营,现在政府搭台,这让家境并不富裕的张淑琴动了心。她和丈夫一拍即合,一边将小院进行了升级改造,一边走邻串友,到民俗户“实习”。2004年,柳沟20号院在她和丈夫的共同努力下,开业迎客。

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僻,来村里就餐的大部分都是回头客,知名度并不高的20号院一度举步维艰。但张淑琴不服输,经过参加妇联和旅游委组织的培训和外出学习,不断向游客征求意见,她努力做好三篇文章,一是要干净卫生,屋里屋外,她都打扫得干干净净,食材、餐具更是反复清洗。二是狠抓饭菜质量,粗粮细做,炸油饼、酸菜蒸饺、炒傀儡等延庆特色小吃让游人交口称赞。三是以诚待人,无论顾客问什么,她都耐心解答,遇到什么情况,无论自己吃多少亏,她都尽可能让客人满意而归。渐渐地,一传十、十传百,柳沟20号院也小有名气。

2009年,柳沟乡村旅游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其中一项就是包装精品民俗户,听到此消息,张淑琴又先后投资30余万元对庭院、餐厅、厨房、卫生间进行了重新建造,打造仿古四合院。为突出民俗特色,在室内摆放老式挂镜、古瓶、贴窗花等,室外,请设计师帮忙,打造春可看花、夏可乘凉、秋可采摘蔬菜瓜果的园艺小院,让游客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放松心情。

同时,菜品不断推陈出新,主食在农村传统食品上下功夫,也在不断变换花样,每天都各有不同,客人百吃不厌。不仅北京和周边游客不断,她的小院还接待了澳大利亚、加拿大、埃及等十多个国家的外国朋友,成为柳沟民俗事业的领头羊。经过升级改造,她家的年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还带动周边村的10余名妇女实现脱贫增收。自家不仅买了汽车,还在延庆城区买了楼房,每天在家和小院间往返,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作为区妇女代表和镇人大代表,张淑琴一直盘算着怎样组团共同发展。一次区妇联组织的电商培训,给她带来了灵感,于是,在镇政府的支持下,她又开启网上预约。同时,她还和村里另外几个民俗户组团发展,经常将自己接待不了的客源介绍给别人,还介绍来她家吃饭的游客到其他家住宿。在她的带动下,多户民俗户和她一起联合做起了吃、住、娱一体的多层级服务,也使村级智慧型民俗产业更上一层楼。

柳沟的“火盆锅、豆腐宴”已形成产业,远近闻名。村里具备条件的都做起了民俗旅游,少的每年也能收入8~10万元,还带动周边村子的妇女实现灵活就业。而民俗的经营者大部分为女性,她们或做餐饮,或接待住宿,或只做豆腐、主食,但都借着改革的春风,用勤劳的双手奔走在奔小康的路上。

2020年疫情突然来袭,经过100多天的停业,“五一”劳动节重新复工。但扫码进村、1米线、戴口罩、用公筷、定时消毒等防控措施一样也不少。在严格限流的情况下,仅劳动节五天假期,柳沟就接待游客25500人,实现旅游收入220余万元,平均入住率55%。张淑琴家的小院每天也接待100多人,直接收入5000余元,实现了今年的开门红。

“疫情过后,希望我们民俗经营这条路能越走越宽。” 张淑琴充满期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上篇:“四洁四美”确保防疫和复工两不误
下篇:为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助力护航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