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贾莹莹
不久前,长期遭受家暴的赵女士终于和丈夫离婚了。
家住黑龙江七台河市的赵女士由于疫情的发生,与家人在家中隔离多日。隔离期间,丈夫时常因为一点儿小事对她辱骂甚至大打出手。
2月29日,赵女士的女儿通过微博实名发布“家庭暴力求助”的信息。因微博内容涉嫌家庭暴力,七台河市桃山派出所第一时间出警,母女二人得以安全离家。
3月1日,桃山派出所出具《家庭暴力告诫书》送达加害人。得知赵女士打算解除与丈夫的婚姻关系后,七台河市妇联与司法局、人民法院积极沟通,援助律师递交了离婚诉状。虽在疫情防控期间,但为了当事人的安全,法院不仅受理了此案,而且采用快审快结“绿色通道”。3月3日下午开庭,在法官的调解下双方当事人就财产和子女抚养问题达成离婚协议。在妇联组织的推动下,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人民法院密切配合积极联动,短短几日家暴案件得到有效化解。
近年来,黑龙江省妇联推动建立多部门联防联动机制,从积极预防、舆论引导、源头保护、法治教育等方面共同发挥作用,合力做好反家庭暴力工作。4年来,各级公安机关出具家庭暴力告诫书120余份,人民法院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近100份,有效遏制了家庭暴力的发生,维护了家庭暴力受害人的人身安全。
筑起一张安全“网”
黑龙江省妇联协调法院、公安厅、司法厅、人社厅、民政厅联合下发《关于实施维护妇女权益“筑网行动”的意见》,与黑龙江省检察院联合下发《关于全面设立检察机关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工作组的工作方案》,合力构建反家庭暴力维权工作网络。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了解到,黑龙江省基层法院均成立了妇女维权合议庭,公安分局成立了家暴“110”报警中心、伤情鉴定机构,民政部门成立了家暴庇护中心,司法部门成立了妇女法律援助工作部,检察机关成立了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工作组,全省各社区(村)都依托妇联组织的“姐妹港湾——妇女维权服务站”建立“家庭暴力投诉站”,开展心理咨询、疏导服务,宣传家暴防范知识,调解矛盾纠纷。
为及时受理群众涉及家暴的报警求助,快速接出警,黑龙江省公安厅要求基层派出所全部统一挂牌成立家暴“110”投诉站,并对家庭暴力的投诉接处警和伤情鉴定工作进行规范。公安机关接到“110”报警后,立即制止正在发生的家暴行为;及时调查取证,查明基本事实;协助联系医疗机构进行救治、伤情鉴定;对于面临人身安全威胁或处于无人照料等危险状态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协助民政部门对其进行安置;对家庭暴力案件情节较轻、依法不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出具告诫书;对违反治安管理或者涉嫌犯罪的依法处理。
组织一系列反家暴培训
黑龙江省妇联与省法院、省公安厅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反家庭暴力法〉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黑龙江省公安厅将反家庭暴力法纳入全省公安民警培训课程,就规范接处警、收集固定证据、及时救助保护受侵害妇女儿童等内容开展业务培训。各级公安机关和法院系统通过认真学习法律条文,注重把握家庭暴力、家庭暴力的范围,明确强制报告、告诫书、人身安全保护令三项主要措施,提高了正确认定家庭纠纷性质、依法处理家庭暴力案件、依法做好帮助家庭暴力受害人维护权益工作的能力。
为贯彻落实反家庭暴力法,黑龙江省妇联与省法院、省公安厅联合下发文件,对告诫的定义、适用范围、公安机关在接到家庭暴力报警求助后如何处置、办案民警的职责等做出了明确规定,细化了告诫制度,强化了家庭暴力的预防和处置。此外,还规范了《(家庭暴力案件)出警现场登记表》《家庭暴力告诫书》《家庭暴力案件回访反馈登记表》样表的格式与内容,极大提高了家暴告诫制度的可操作性。
黑龙江省各级妇联广泛开展家庭美德和反家庭暴力宣传教育依托重要节点,面向社会公众广泛开展反家庭暴力法宣传活动。开展社区(村)妇联主席上讲台——普法宣讲行动,并编制了宣讲资料和案例选编,实现反家暴宣传全覆盖。
积极推动一部地方性法规出台
黑龙江省妇联注重从源头维护妇女权益,积极协调省人大制定出台黑龙江省反家暴地方性法规。先后深入3个市、6个县(市、区)20余个现场、两次赴省女子监狱开展前期立法调研,向省人大提交了《黑龙江省反家庭暴力条例》(草案草稿)。目前省人大已将《黑龙江省反家庭暴力条例》纳入2020年立法预备项目。
黑龙江省各级妇联加强对儿童情况特别是特殊家庭、困难妇女儿童现状的关注,开展重点人群和家庭风险隐患大排查,摸清底数,建好台账,为做好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奠定基础。在来信来访工作中,充分发挥12338妇女维权热线作用,为遭受家暴的妇女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使家暴案件的处理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2012年以来,黑龙江省妇联依托中彩金法律援助项目,共为752名妇女提供了法律援助,对遭受家庭暴力请求法律援助的107名妇女做到了应援尽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