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20/3/2020031977a174562b6d4d01b9894c7329d03ff3.jpg
遵义市湄潭县天城镇德智坝组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许真学 “清早起来哟嗬哟,布谷鸟叫哟嗬哟…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20-03/20/067976.html

等待处理…

就业帮扶、培训技能、培育好家风……在90多万人口告别贫困的行动中,写好“半边天”答卷

遵义:脱贫硬仗中巾帼有担当

2020/3/20

遵义市湄潭县天城镇德智坝组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许真学

“清早起来哟嗬哟,布谷鸟叫哟嗬哟……男男女女来薅草,用力薅才薅得好,禾苗身上结珠宝……”春日晌午,龙潭村仡佬古寨传出阵阵欢快的《薅草歌》声,由4名仡佬农家女子自发组成的山歌队,正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被称为“仡佬之源”的龙潭村曾是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大坪镇的贫困村,拥有深厚的仡佬文化和良好的生态资源。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下,该村大力发掘与利用自有资源,让大部分村民都吃上旅游饭,村庄面貌得到了改善,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2014年以来,遵义市大力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高质量打好脱贫攻坚硬仗,告别绝对贫困标签:8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包括龙潭村在内的87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92.2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这场告别贫困的战斗中,遵义市各级妇联组织通过精准就业帮扶、提升发展技能、注重“家教”提升、培育良好家风等方式,凝聚并发挥了强大的巾帼力量。

深度参与,帮助移民融入新生活

近年,在遵义市,黔北大山深处有近20万村民易地搬迁,在城镇安家,但这些移民大多文化程度不高,由于缺乏新的劳动技能、不习惯城市生活,一度与城市生活格格不入。如何帮助他们特别是妇女尽快融入新生活,成为遵义市妇联需要破解的课题。

“有的人不会开防盗门,把钥匙拧断在锁孔里,有的不会用抽水马桶,不会用抽油烟机,家里搞得乌烟瘴气,还有的人在小区随地乱丢垃圾,不爱护公物……”遵义市妇联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搬迁初期这种麻烦事儿每天都在上演。

据介绍,2018年11月,贵州省妇联与省生态移民局联合下发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展“强妇建 助发展”工作的通知,遵义市妇联积极推动,很快,各移民社区都先后成立了妇联,建立“妇女之家”。这些组织一方面关心关爱社区贫困妇女、残疾妇女、留守妇女等弱势群体,切实为她们办实事、解难事;另一方面动员引导社区妇女群众,积极参加社会治理。

去年1月,凤冈县龙泉镇凤翔社区召开社区妇女代表大会,成立了社区妇联,还选举了29名妇女楼长,建立社区“妇女之家”、妇女服务岗位台、志愿服务队。社区妇联成立后迅速展开工作,将市民化培训与技能培训等结合起来,分批分类对社区妇女进行培训,同时,网格化管理小区,发动群众党员身份上墙,承包楼栋,实行监督管理。

“针对一些移民的窘态和不文明行为,我们手把手地教,不厌其烦地讲,还设置‘荣誉墙’,订立居规民约,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引导大家纠正不良行为。”凤翔社区妇联主席游绍英说,通过开展培训和加强管理,如今,社区的居民们都逐渐适应了城市生活,“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妇联组织和妇女群众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凤翔社区是妇联组织深度参与搬迁安置点管理的一个缩影。如今,在遵义市所有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妇联组织覆盖率已达100%。以“妇女之家”为纽带,调动社区内外“她”力量为搬迁群众提供服务,已成为搬迁安置点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多层次培训,农家女掌握新技能

“以前很穷,现在日子好过了。”正安县移民安置点64岁的张大仙说,她家以前有十五六亩地,但是每年种的谷子包谷运不出去,也卖不出价,生活贫困,一年前,他们一家人移出大山,在县城安了家,老家的土地承包给别人种花椒,按照合同,再过四年,这些土地上的花椒就归张大仙所有,年收入可到七八万元。如今,她每天在家带孙子,还从附近的“绣珠厂”领点单子回来做,每月有2000多元收入。

像张大仙一样的妇女在遵义有很多。为了让她们能够依靠一技之长获得收益,遵义妇联组织结合农村妇女就业实际,积极整合人社、扶贫资源,大力实施“锦绣计划”“三女培育”工程,组织农村妇女特别是贫困妇女开展民族手工、家政服务、电子商务、美容美发等技能培训,还通过多渠道、多门类、多层次的培训,帮助农村妇女、移民妇女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综合素质。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已集中培训农村妇女47万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妇女近5万人、移民搬迁妇女4.3万人。

经过集中培训,许多人掌握了新的技能,当上了厨师,做起了手工,干起了家政服务等。一些农村妇女转变了观念,主动走出家门学习技能、主动参与创业就业。比如,务川自治县黄都镇敖素英参加培训后勇敢走出大山,成为务川精准就业扶贫首批入沪黔女。正安县王朝娥掌握珠绣技术之后,勇敢创业,不仅让自己的小家庭脱贫致富,还通过1+N形式带领小区妇女实现居家灵活就业。

记者了解到,在正安、桐梓、播州、赤水、习水、新蒲新区等地,妇联组织还把串珠、制衣、手工拖把、竹编加工企业引进农村和安置点,帮助妇女增收致富。

活动进乡村,引领妇女树立好家风

家风建设也是遵义市各级妇联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遵义市妇联依托全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站),在全市开展“家庭教育进农村”、最美家庭故事巡讲、家风家训展示等活动,帮助农村妇女重视子女教育,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青年志愿者游洪燕每次到服务中心,都会陪伴孩子和家长在“伴豆吧”一起阅读。“伴豆吧”是汇川区妇联“亲子阅读+儿童健康”的创新模式。为鼓励亲子阅读,家长还可用读书卡换免费小儿推拿卡。

遵义市妇联还开展了“最美家庭”“慈贤孝”“持家女能手”“发展女能手”“家教女能手”等评选活动,组织先进典型深入镇、村开展宣讲、座谈等,引导妇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妇女能力的提升,让遵义农村不仅有了“面子”,更有了“里子”。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脱贫攻坚妇女“持家、发展、家教”三项能力提升行动在遵义1680个村展开,农村家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良好的家教、家风氛围正在逐渐形成。

记者在桐梓县官仓镇农村看到,不管是场镇街道,还是农户家里都十分整洁。官仓镇副镇长陈晶晶说,两年前,当地农村人居家居环境还是一件让镇村干部头疼的事。镇里持续开展“创卫”活动和相关评选活动,镇村干部和巾帼志愿者带头,几个月坚持干下来,村民们形成了好习惯,渐渐地,村民家院坝敞亮了,门前通户公路街道整洁了。

“遵义是红色圣地,我们都有着红色基因。”遵义市妇联相关负责人说,与新时代同行,为新目标奋斗,在巩固脱贫的道路上,遵义妇联将继续写好“半边天”的答卷,引领更多姐妹书写新时代女性的担当。

上篇:没有了
下篇:陈康:脚踩泥土的务实书记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