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易
根据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分工要求,妇联有两项牵头任务,其中之一是“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解决好这个问题,既需要在常规工作中务实笃行、深入探索,也需要在关键事件、重要节点上审时度势、善作善为。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检验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上了一堂大课。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家庭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疫情发生以来,各级妇联组织牢牢抓住疫情防控主动权,积极开展家庭家教家风相关工作,不仅为基层战“疫”构筑起家庭防线,也为基层社会治理积累了重要经验。
讲好动人故事,营造基层社会良好风尚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举国上下勠力同心、共克时艰,各级妇联组织充分动员妇女,立足家庭家教家风,在抗疫战场上书写出许多动人故事,讲好这些故事,对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讲好巾帼妇女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明确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广大女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日夜奋战,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展现了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广大党员干部、公安民警、疾控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新闻工作者、志愿者等中的妇女同胞们忠诚履职、顽强拼搏,做了大量艰苦工作,用实际行动为疫情防控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奔赴疫情防控一线的妇女同胞是超人、是战士,脱下警服、白大褂、社区工作服,她们还是妈妈、是妻子、是女儿。妇女不同的身份角色要求我们从不同角度解读她们的故事。一方面,她们义无反顾、奋勇抗疫的故事是最好的言传身教,是最鲜活的家教家风素材,有必要广泛宣传,引领示范。近日,全国妇联已联合多部门下发表彰疫情防控一线女医务人员(集体)及疫情防控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女性(集体)的通知,为讲好巾帼妇女故事提供了重要支持。另一方面,“妇女能顶半边天”的优势在疫情防控中全面彰显,医疗救治、疾病防控、科研攻关、后勤保障,战“疫”的每道防线都有妇女身影、妇女智慧、妇女力量,这也启示我们,要继续坚持男女平等,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在每个家庭、每个岗位以及整个社会持续营造尊重妇女的崇高社会风尚。
其次,讲好家风传承故事。一名“90后”护士曾出现在新闻报道中,她在给妈妈的家书中写道:“曾经是你,今天是我”。网络上还出现过两张照片,一张是17年前,一名父亲出征抗击非典时,年过七旬的母亲坐着轮椅为儿子送行;另一张是17年后的今天,66岁的父亲为即将驰援武汉阻击疫情的女儿送行。这些动人故事的背后是什么?是使命、是责任,同时也是家庭文明、家教家风的代代传承。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重家教、守家训、正家风的文化传统:三国时期诸葛亮的《诫子书》、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宋代司马光的《家范》、清代朱柏庐的《朱子治家格言》等家训;孟母三迁、田母拒金、画荻教子、岳母刺字等故事;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陸邻友群、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这些都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我们要以讲好防疫抗疫中的家风传承故事为契机,回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风资源,带动基层社会、辐射全社会赓续家风传统,弘扬社会正气。
再次,讲好家庭战“疫”故事。家庭是地理空间,也是文化单元,是社会组织,也是共同体单位,是亲人的联结,也是情感的纽带。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社会功能和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此次疫情打破了平静生活,扰乱了常规秩序,“宅家”成了多数人的必然选择,各级妇联组织牢牢把握家庭这一群防群控的主战场,在开展家庭战“疫”工作上不断发力。安徽省妇联、上海市妇联、海南省妇联、广西妇联向广大家长、家庭发出倡议,希望做好家庭防护,做好亲子陪伴,为战胜疫情贡献力量。山东省潍坊市妇联开展“抗击疫情,从家庭做起”新媒体展示活动,晒出不同家庭不同风格的“家庭抗疫秀”,分享“你、我、他(她)”不同寻常的居家抗疫生活。科学防疫的知识在无数家庭传递,守望相助的力量在无数家庭汇聚,共克时艰的决心在无数家庭延续。疫情防控让我们关注到“舍小家,为大家”的前线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足不出户、群防群控的家庭故事,这些故事同样是家国同构的清晰表达。疫情终将过去,在这个特殊时期凝聚起的更加和睦团结的家庭关系,更加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更加深厚绵长家国情怀将成为凝聚民心、促进和谐的重要力量。
关注重要群体,凝聚基层社会有生力量
在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中,每个人都是亲历者、见证者、奉献者。各级妇联组织不仅积极发动重要群体贡献力量,而且善于关注他们在小家和大家中扮演的不同角色,致力于带动更多个人、更多群体和更多家庭,为今日抗疫和明日发展献己之力。
一是关注党员干部尤其是女党员女干部。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家庭家教家风,不是个人的小事、家庭的私事,而是连着党风政风民风的大事要事,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大局全局。疫情发生以来,各地党员干部主动请缨、率先垂范,从城市到乡村,从公共场所到居民小区,她们变身政策宣传员、信息排查员、防控监督员,活跃在巡查一线、消杀一线、服务一线。她们是党员,也是家庭生活中的一员。她们在防疫抗疫期间迸发的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进姿态,不惧艰险、默默奉献的精神风貌,挺身而出、走在前列的责任担当,必将成为家庭文明建设的动力源泉。各级妇联组织积极发动妇女党员,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陕西省妇联成立以“温暖家庭服务队”,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担任队长,省妇联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及下属单位中层以上党员干部为队员,每人对口包抓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2户一线医务人员家庭,通过微信、短信、电话多种形式与医务人员家属保持联系,为赴鄂抗击疫情的医务人员家属提供关心关爱服务。安徽省六安市城关镇向全镇党员干部发出倡议,招募女性志愿者照顾两名与新冠肺炎病人密切接触的儿童。各级妇联组织将持续发挥妇女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也将继续关注斗争在一线的妇女党员和奉献在一线的党员家庭,激励引导更多妇女党员和党员家庭在危难时刻挺立在前,助力形成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二是关注当代青年尤其是女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多个场合寄语当代青年:“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等等。在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大考中,中国青年闻令而动,主动作为,上演了最美逆行,交出了抗疫的出色答卷。据统计,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务人员大军中,有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95后”甚至“00后”,差不多是整个队伍的三分之一。还有多次请战援鄂的汶川女孩,骑行4天3夜行程300公里返岗的“95后”女孩,还有无数奔走在社区、街道、路口的青年志愿者。在这场堪称史诗级的武汉保卫战、中国保卫战中,昨天父母眼中的孩子,今天已然成为新时代共和国的脊梁,成为国家的骄傲和希望。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指出:“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各级妇联组织也要格外关注青年一代,他们有的已经组建家庭,有的未来会组建家庭,我们要把他们身上彰显的责任担当传递给更多青年人,也传递给更多年轻家庭,在全社会汇聚一代代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发挥妇联优势,助力基层社会和谐稳定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举国之战,也是无数个家庭的并肩作战。家庭工作是妇联组织的传统工作和优势领域,各级妇联组织充分发挥家庭文明建设优势、家庭教育支持优势、家庭研究工作优势,以助力防疫抗疫为契机,进一步探索家庭在社会长期和谐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发挥妇联家庭文明建设优势。家庭文明建设是妇联开展家庭工作的重要着力点。疫情暴发以来,全国各地涌现了大量“最美家庭”“五好家庭”投入战“疫”一线的感人故事,也出现了很多妇女以实际行动奋战岗位、驻守社区的先进事迹。疫情中的家庭文明体现在家庭成员群防群控的实际行动上,体现在团结和睦、共克时艰的健康心态上,体现在投身一线、默默付出的奉献精神上。各级妇联组织要抓住疫情防控这一典型事件,寻找防疫抗疫期间不同类型的“最美家庭”。北京市妇联现已着手开展2020寻找“首都最美家庭”活动,围绕“守小家卫大家,最美的力量”,找寻“宅在家,自护自律”“同成长,亲子陪伴”“互关爱,邻里守望”“赴前线,最美逆行”“尽职责,坚守岗位”“表心愿,传递信心”“助防控,志愿服务”“献爱心,公益捐助”等各方面“最美家庭”,传递抗击疫情最美中国故事,激励更多家庭向上向善、争做最美。疫情无情,家庭有情,以疫情防控中的家庭文明带动社会文明,对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贡献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发挥妇联家庭教育支持优势。长期以来,妇联在家庭教育方面打造了专业化队伍,积累了专业性资源,也有广大妇女同胞的大力支持。全民居家抗疫为开展家庭教育提供了时空便利,也提供了重要时机。抗疫期间的家庭教育要注重科学防疫、健康心态在家庭教育中的有效传播,注重良好家教家风在家庭教育中的传承弘扬,注重抗疫典型事迹在家庭教育中的示范引领,注重“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家庭教育中的锤炼升华。目前,全国妇联已经推出“特殊时期,特殊家教”微信栏目,通过战“疫”学起来、战“疫”动起来、战“疫”读起来、战“疫”写起来四个版块提供服务。北京市妇联联合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父母必读杂志社共同推出“陪伴,我们在一起”线上家教课,从教育心理、儿童间课、习惯养成等专业角度出发,为广大家长和孩子答疑解惑,送上一份特殊的温暖,共同静候春暖花开时节。河北省妇联以家庭教育服务咨询热线为渠道,针对全省家庭开展抗击疫情心理服务。疫情结束后,各级妇联组织将进一步探索部分家庭教育形式的常态化机制,推动疫情防控期间特殊性的家庭教育转变为日常生活中的常规性家庭宣传。
再次,发挥妇联家庭研究工作优势。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家庭是传承家教家风的核心场所,家庭的成员关系、精神状态和文明程度,事关社会整体风气,事关社会精神力量。因此,家庭相关问题的研究也至关重要。妇联组织在家庭工作理论与实践方面积累了重要经验,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在疫情防控期间,各级妇联组织着力汇聚专家力量,做好成果转化,为家庭教育、家风建设、家庭联防联控提供了智力支持。比如,《中国妇女报》刊载文章《推动家庭防线构筑是疫情防控中妇联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决胜战“疫”而筑牢家庭防线》等,对“为什么构筑家庭防线”“怎么样构筑家庭防线”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疫情结束后,各级妇联组织将进一步探索家庭责任、家庭支持、家庭精神力量等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良好风尚方面的长效作用。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十二届全国妇联执委,北京市妇联副主席(兼职),北京市青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