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很难在这琐碎的故事拼接中,去感同身受海外华人的境遇与命运,你也很难从他们的逐梦图景来堪透这个时代年轻人的现实生活与精神诉求,剧中所探讨的梦想与现实、坚守与放弃、婚姻与爱情的本质等议题,也难以让人们获得共振。
■ 钟玲
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中,热度居于《安家》与《完美关系》之下,评分介于两者之间的《我在北京等你》,原本承载了我许多期待,曾暗自在心里想:远离不靠谱的职场元素,终于可以好好地谈一场恋爱了,不,是围观一场恋爱。然而,没有了《安家》的狗血剧情,没有了《完美关系》的奇葩人设,《我在北京等你》又打开了烂剧的另一种方式。
爱是光芒,彼此照亮。
徐天与盛夏,一个是潇洒不羁却极富正义感的小律师,一个是想成为顶级设计师独自闯荡纽约的追梦女孩,一次玩笑的意外让他们相遇,从而展开了一段奇妙旅程。
他们的缘分天空,有爱情的波荡起伏,有追梦的坎坷艰辛,美好,甜蜜,励志。可惜,这一切只是我在看过剧情简介后的愿景。真实的《我在北京等你》,千头万绪,支离破碎。
其实,《我在北京等你》中男女主角这条主线设计得很好,有天马行空的邂逅,有一见倾心的悸动,有日渐深邃的情迷,也有明明相爱却咫尺天涯的短暂遗憾。一段情感纠葛从浅至深,不啰唆也不突兀,不刻意也不狗血。由李易峰和江疏影饰演的徐天与盛夏,也是要颜值有颜值,要演技有演技,不油、不腻、不浮夸,两人虽然CP感并不强,却胜在俊男美女的人设讨喜,他们的表演也没有出离角色的设定。
在两个年轻男女的身上,你看到更多的是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物特质。在美国长大的孤儿徐天,看起来放荡不羁,却心怀侠义,在布鲁克林经营的律师事务所常常入不敷出,但仍旧习惯性“锄强扶弱”为贫民打官司,就算没有报酬也肯为人肝脑涂地。为坚持正义,他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是抛弃自己光明的前途,也要寻求真相“为民除害”。而单纯的盛夏,一个人在纽约寻求机遇,只想凭借自己的努力实现职业梦想,她拒绝富二代男友申凯在金钱与事业上的任何帮助,是一个独立自强的新时代女性。和一心想嫁入豪门过上幸福生活的闺蜜贾小朵截然不同,盛夏就像是一个“灰姑娘”,但她并不期待王子的救赎,而是更相信自己的力量。她更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即使在充满荆棘的追梦之路被虐到头破血流,也静守初心。在爱情上,她寻求的也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而不是让自己处在被拯救、被施予的位置。
自信、自强、自立,善良、勇敢、正义。奈何,他们的“亮眼”无力改变《我在北京等你》的整体成色,只因那些致命的缺点——
主角与配角,戏份失衡。
很少有哪部剧让人看得如此着急,实在是各色配角的戏份多到让人厌倦,甚至是窒息。那配比,魔幻到何种地步?45分钟的电视剧,男主角有一次只出现了5分钟,别说是男二女二,就算是十八号开外的配角戏份都多到莫名其妙。明摆着是男女主角的徐天与盛夏,反而像是来友情客串的,每一集都露面“再续前缘”,但每一集戏份都少到可怜。配角与龙套的霸屏,一号男女主角的“隐身”,导致我经常蒙圈:号称以他们的爱情为主打的《我在北京等你》,难道是一部群像戏?爱情不过是幌子,其实描写的是在纽约的移民、游子与北京的土著各自不安或安好的生活?
可是,即便是群像戏,也不该如此弱化男女主角的存在,即便高甜爱情之下的本质是刻画厚重的现实生活,也不至于如此罔顾主次吧!
百思不得其解主创之用意,也不禁“愤恨”:想看男女主角谈个恋爱,怎么就这么难?想看华裔孤儿徐天与海外游子盛夏的奋斗史,怎么就这么难?
线索纷乱繁杂,内容注水。
《我在北京等你》是以纽约与北京两个城市为载体平行发展的,而每个城市又有多条线索并行叙事。一个多线叙事结构的电视剧,应该所有的故事线都有所关联,然后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可是此剧则不然,脉络不够清晰,犹如一盘散沙。纽约与北京之间的不断切换已是混乱不堪,两个城市里发生的若干故事,每个线索之间的交集甚少又完全触不到核心,男二号与女二号的暧昧与藕断丝连,男三号与女三号“我爱你,你爱他”的爱情困局,还有更多配角之间的故事,每一条线索几乎都可以独立存在,它们不停地穿插盘错,却对男女主角之间的情感进阶、命运起伏,没有丝毫的促进功能和催化作用。
更令人无语的是剧情注水非常严重,且更多注水在男女主角完全无关的地方,以至于整个故事的结构失去了正常的平衡,像“在纽约”与“在北京”的拼接,时常让人出戏并陷入疑惑:我这是在看两部电视剧吧!
纽约的那一部分,是言情偶像剧,谈的是都市中红男绿女的爱情、友情与梦想;北京部分,是家庭伦理剧,说的是与主线八竿子打不着的家长里短和女四号的亲情与爱情。两者之间,仅仅因为人物关系有一丝隐约的勾连,叙事风格却又让其呈现出明显的割裂——毫不留情地说,以谭铮铮这个女四号的人物关系网展开的北京故事,拖沓冗长,即使全部摒弃也不会影响整个故事的布局。
一个深陷在美国行业规则里的草根儿服装设计师,由此引出很多华人在美国不同领域的生活与境遇,苦辣酸甜皆有之,这个主线发生在纽约的拼搏故事,很容易让人们想起一部同类型电视剧。
27年前,由姜文、王姬主演的《北京人在纽约》,顺应当时“出国热”的现实,以一对夫妇的移民故事为缩影,映射海外华人的生存困境与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起落沉浮。对平等公正的渴望,对身份认同的执迷,对看尽人性之卑劣与光辉后的挣扎,跟随着他们的人生轨迹,你看到的不仅是个体命运,还能看到时代发展的世事变迁。多年以后的《我在北京等你》,也在顺应当今的时代,演绎海外华人的归国潮和洪流之下的平凡众生相。令人惋惜的是,同样是宏大的时代背景,《我在北京等你》的格局却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立意模糊,主题空泛。你很难在这琐碎的故事拼接中,去感同身受海外华人的境遇与命运,你也很难从他们的逐梦图景以小见大地堪透这个时代年轻人的现实生活与精神诉求,剧中所探讨的梦想与现实、坚守与放弃、婚姻与爱情的本质等议题,也难以让人们获得共振。
也许,无论编剧还是导演,乃至这部剧的所有主创人员都是有雄心的,只是他们的掌控能力不足以支撑这样一部想要表现深刻内涵的作品,以至于这支离破碎的剧情与他们梦想之中的模样,距离何止万水千山?
怕是,一念之差,便从殊途同归变成了南辕北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