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20/3/pc202003055793b666402e4cb4b9a243b90ed3517a.jpg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耿兴敏□ 鲍志伟 徐畅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急诊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20-03/05/067604.html

等待处理…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急诊科:

当好首都地区疫情防控“守门人”

2020/3/5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耿兴敏

□ 鲍志伟 徐畅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急诊科迎难而上,冲锋向前,勇于担当,为首都地区疫情防控当好守门人。近日,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走近这个战斗团队,看他们如何淬炼成钢。

据悉,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急诊科成立于1987年,是医院的“拳头”和“利剑”,多次出色完成抗震救灾、支援奥运、处突维和、载人航天、国庆阅兵等重大任务。在医疗技术、战伤救治技术培训、学术影响力等方面居全军领先水平。

急诊科每年接诊急诊患者20多万人,抢救危重患者2万余人次,位居北京地区前列。先后荣立集体三等功4次,2016年被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8年被联勤保障部队表彰为“练兵备战先进单位”。

坚强的战斗堡垒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第一医学中心急诊科的战斗力来源于党支部坚强领导。党支部积极谋划学科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科主任、党支部书记黎檀实,既是学科带头人,也是闻名全国的灾害救援和急救专家,带领全科重大任务面前冲锋在前,不辱使命。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1月23日,急诊科迅速召开党支部会议,科党支部“一班人”当即表态:疫情就是命令,大事面前看担当,要以高度政治敏锐性,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带头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防疫阻击战。

1月21日,北京一位61岁的患者,先后在三家地方医院进行新冠核酸检测都是阴性,但患者感觉身体还是不适,于是来到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急诊科。黎檀实率当班医护人员通过一系列检测,最终在晚上9点检测出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呈弱阳性。黎檀实建议立即将患者隔离,迅速转诊到定点收治机构,患者最终确诊。

一名党员一面旗,任务面前,科里党员骨干请缨站排头、打头阵、挑大梁。科主任黎檀实第一个递交了请战书:“在最艰难的时候,为首都人民守好门、站好岗,以模范带头行动体现党员的先进性、战斗性和忠诚度……”

为加强发热门诊力量,守护好首都北京的“防疫大门”,大年初一下午,急诊科党支部紧急召开支委会,增派科室一名行政副主任全面负责发热门诊工作,一名护士长加强发热门诊一线护理指导。为做到应收尽收,让更多患者得到及时救治,急诊科迅速向上级建议,立足现有场地改扩建发热门诊。5天之后,设施配套、流程合理的发热门诊新板房建成启用,新组建的人员梯队同步投入战“疫”,发热门诊的应对能力显著提升。

医生翟永志接到去发热门诊支援的命令后,迅速退掉回老家的车票,将两个孩子送上火车后,投入救治一线。发热门诊护士田琳,聘用合同1月底期满,接到全科停止休假通知的她,当天赶回发热门诊“战斗”了一整夜。

2020年2月8日,传统元宵佳节,第一医学中心急诊科,却是这样一番战斗情景:大家正在黎檀实主任带领下梳理新建发热门诊流程,模拟新工作模式下发热病人就诊程序,晚上组织科室复盘讨论。

自疫情发生以来,急诊科一班人24小时严守防疫一线,共接诊患者2万余人次,其中发热患者7000多人次,收容医学观察患者近300人,其中危重患者70余人,排查疑似病例30余例次,确诊新冠肺炎患者7人,排查质量居首都医疗机构前列。

时刻紧绷战斗之弦

新冠肺炎的假阴性,给医护人员的筛查带来严峻挑战。

“不怕真阳性,就怕假阴性。做核酸检测、拍CT、看胸片,每个环节一点儿不能马虎,除了仪器检测,还得从临床经验来断定。防疫如刀尖上跳舞,拼的就是精细。”黎主任在病例分析会上严肃地提醒大家。

急诊科是医院迎战的前沿阵地,打赢阻击战和持久战,就要抓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这两大环节。科室所有党员骨干对前来就诊的患者进行精细筛查,他们连续工作,连上厕所都没时间,有不少医生悄悄穿着纸尿裤。

为患者取咽拭子,就得直接面对标本病毒,由于样本量大,党员骨干带头一次次主动延长工作时间,经常加班加点。

拍CT、看胸片,是确认新冠肺炎病例的重要手段。医生每天诊断数百人次,每个CT看300多帧图片,一个病人反复查看2到3遍,才能形成报告。

翟永志说,疫情筛查需精细、精细再精细,不放过任何一点“蛛丝马迹”,诊断才能更加精准。

军事医学前沿当尖兵

战场伤员救治是军队医院急救一线的主责主业,急诊科团队聚焦备战打仗,结合任务课题,围绕提升战场救治能力,积极开展军事医学研究。

2014年,急诊科率先开展我军“战术战伤救治技术与标准体系研究”,在国内首先提出战术战伤救治理念。他们与多家科研院校、医院的合作团队紧急攻关,研发出我军新型火线战伤救治器材与装备系列急救包囊。

当年9月,各型科研样装首次在“卫勤使命-2014”信息化条件下实兵对抗卫勤保障演习中大规模检验试用,首次依托新型战救器材组织参演官兵开展了全要素系统培训,首次将战术战伤救治新理念引入实兵对抗军事演习,并在实战化演习中得到验证,得到各领域专家认可。

2017年7月,新型系列急救囊式装备器材扩试配发基层部队,急诊科团队先后开展了百余场新型战救器材与装备的急救技能培训,覆盖数万人,有效提升了基层官兵、卫生人员战场一线救治能力水平。

如今,第一医学中心急诊科在强军目标引领下,正奋进驰骋在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医院的新征程上。

上篇:没有了
下篇:国家知识产权局驳回“火神山”等63件恶意商标注册申请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