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的水渠边,枯草覆盖之下,已经有嫩绿的颜色漫了出来。麦子起了身,积蓄了一整个冬天的能量,在春雨晨露的沁润之下舒展手脚,开始拔节生长。
■ 杜华辉
在疫情期间的自我封闭中,不知不觉就到了三月。小区里的枇杷树抽出了鹅黄的新叶,玉兰吐出毛茸茸的花苞。从朋友圈的照片里看到,街心绿化带里的梅花都已经开了,层层叠叠,一树一树火红一片。同村人在朋友圈晒出一种星星般紫色的花朵,开在一层绿油油的叶子中间。那是儿时常见的野花,虽然至今叫不出名字,但它却是迎春花后田野间所开的第一种花朵。想象着,曲江池畔的垂柳已经发芽,远远望去,灰蒙蒙的水天之间已经有了一点点黄绿连成的珠链。搭配着曲江池边远远近近的仿古建筑,以及大唐芙蓉园里的琼楼玉宇,行走其间,仿佛一位吟游诗人牵着一匹马走在盛唐时期的长安。沉寂了一整个冬天,积蓄了一个季节的能量在缓缓聚集,等待着三月一声春雷,宛若一位浑身闪着电光的巨人能从每一处关节之处将自身蕴含的能量抒发出来。
这种感觉就像青春期的少年,看见一簇鲜嫩的新草,便幻想出整个仲春的繁华。那是我初中的时候,父母不在身边。早晨起来,骑着自行车穿越田野去学校。青春期的瞌睡又多又沉,每天早晨都听不到闹钟铃响。总是在迟到的边缘惊醒,然后在慌乱中穿好衣服,急急忙忙推了自行车出门,村子里已经有早起的人打扫屋前屋后了。看见迟到的学生,笑着说:“赶紧跑,你怎么起来的这么晚,就不怕被老师训斥吗?”在那人的目光检阅中束手束脚地出了村子。然后长出一口气,放松心身,骑上车子,奔向学校。学校在镇上,我骑着车子沿着一冬天又冻又萧索形成坑坑洼洼的土路一直前行,人在车座上一上一下的颠着,原本空着的肚子此刻翻江倒海,五味杂陈。初春的田野间已经有了嫩绿的颜色。田间地头的水渠边,枯草覆盖之下,已经有嫩绿的颜色漫了出来。麦子起了身,积蓄了一整个冬天的能量,在春雨晨露的沁润之下舒展手脚,开始拔节生长。
偶遇迟到的同村少年,各自的心里算是踏实了一些。两个人一起骑车到学校门口,远远看见同学们已经集中在学校前庭,开始做操了。众目睽睽之下,不敢贸然进去。只好将车头一拐,顺着旁边的小路向前骑去。车子穿过小镇,一路向东走去。穿过第一个村庄,便是一处无人的旷野。路的右边是村里人取土所挖出来的深沟。沟里有一座废弃的砖厂。烧砖的窑洞像一座椭圆形的碉堡,四周开着无数个进出砖坯的门洞,走进去,脚下一层一层的煤灰。少年们将一块砖竖起来放在地上,一屁股坐在窄楞子上,那颗因迟到而七上八下的心才渐渐平静下来。因为不想在全校师生面前因迟到而被训斥,被迫逃课一早晨,坐在田野间的废弃砖窑里,这在青春期是很平常的事情。
少年们无话可说,只好拿出书来各自翻阅。按照原本早晨的课程设置,自学接下来老师应该讲解的课程。闲暇的间隙,闲聊起来,大多都是对于以后生活的幻想。当时光返回到十几年前农村田间的废弃砖厂里,将两个少年对未来的幻想与现在真实状况做一个参照,就会发现,现实往往要比我们想象中的好。那时候,即便是想象力再丰富,也幻想不到现在繁荣的经济和美妙的生活。
后来,我被父母接到了岐山县城,之后的高中生涯一直在那里度过。我开始接触网络,加上原本读书就比一般孩子多,所以脑海里有各种不同的声音整天都在辩驳。情窦初开的日子,朦朦胧胧之中开始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于是显得愈发笨拙且清高。常常在周末的时候,穿越人群,走向田野,独自一人在大自然中游荡徘徊。
岐山县城西去十几里地,便是凤凰山。所谓“凤鸣岐山”,便是传说中凤凰在此鸣叫,而得山名。沿着山路蜿蜒向上,都是附近村落里的人放羊砍柴时踩出来的道儿。爬到山顶,想看一看,山的后面是什么。这是儿时对这座山所有的思考。第一次登顶,看到山后面深邃的沟壑,听着远处牛羊在沟壑里行走,脖子上的铃铛发出的声音,陌生而又奇妙。坐在山顶,茫茫荒野间透过茂密的枯草,就能看到隐隐人的踪迹。山上那些被围起来的,都是考古队工作的地方。岐山,作为周文化的发祥地,这一代自然是埋葬着很多当时的王孙贵族。对于西周的科考文献里,自然少不了此处的浓墨重彩。我的脚下就是闻名于世的周公庙。从山顶俯瞰庙里,便是其中一大乐趣。初春的蓝天白云之下,我一个人坐在山顶,一边晒着午后的太阳一边观察着四周的景象。脑海里幻想的是,在结束艰苦的高中生涯之后,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大学毕业后,随着工作的稳定,生活渐渐定型,长期朝九晚五穿梭于城市,有时候也会陷入迷茫。周末,常常一个人闲逛于曲江池畔,或者大明宫里,一边散心,一边思考着生活和未来。没有安全感的时候,就在凌晨蹲在阳台上审视深夜里的城市。直到黎明到来,才睡意阑珊。这么多年,一直闷头向前冲,从未有过短暂的停歇。因为疫情期间的封闭,倒让混乱的内心有了时间去整理清楚。宅在家里翻阅之前没有时间去读的书籍,学习之前没有时间去学的网课,就像一匹奔跑了很久的骏马,终于停歇下来补充营养恢复体力。在短暂的休憩之后,就等着三月一声春雷响,将这阴翳驱散,好让恢复能量的人们昂首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