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20/3/202003035735ffba8a3b440ab50668a58f47db11.jpg
在北京的白钰(右)和在武汉的丈夫邢正涛,相隔千里互相比心加油。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韩亚聪 “家国之使命,不容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20-03/03/067537.html

等待处理…

武汉北京千里“一线”牵

战“疫”夫妻:我们的爱是并肩战斗

2020/3/3

在北京的白钰(右)和在武汉的丈夫邢正涛,相隔千里互相比心加油。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韩亚聪

“家国之使命,不容辜负,我等你回来”。

这句话在白钰的微信朋友圈里,已静静地“等待”了36天。

3月2日凌晨1点,远在千里之外武汉的邢正涛,刚刚脱下厚厚的防护服,结束了连续4个小时的重症监护。

白钰和邢正涛都是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护士,他们既是夫妻,也是千里一线牵的抗疫“战友”。

疫情发生后,宣武医院多次发出驰援武汉的征集令。

“没有困难,随时可以去!”邢正涛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当时他们夫妻二人都报了名,决定并肩去一线。

1月27日,邢正涛接到出征通知,白钰则没在出征名单中。“可能是医院考虑到我们还有一岁半的女儿这个实际情况吧。”白钰说,邢正涛临走的那天,他们才告诉父母,“他们很支持,但也有担心。”

那一次,宣武医院派出12名医护人员前往武汉,其中4名医生,8名护士。邢正涛是其中3名男护士之一。

抵达武汉后,经过培训,1月29日,邢正涛和同事们进入武汉市协和医院西院,开始接收患者。

“我们都很平静,病人也是”“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互相信任”“今天我照顾的一个病患明显好转”……邢正涛在武汉的点点滴滴传递给白钰,也让紧张担心的父母和亲友松了一口气。

没有去成武汉一线的白钰,在北京医护一线,以另一种方式为战胜疫情坚守着。

白钰原本在宣武医院急诊观察室工作,因疫情防控需要,她被临时调整到急诊大厅分诊台工作。这意味着与各类患者最早接触,在某种意义上说,这里是“第一道风口”。

3月2日下午,白钰刚刚结束了6个小时的夜班回到家里。这也是夫妻二人互报平安、“汇报工作”的时刻。

两人同在一线,在每次必备的“戴好口罩、做好防护”的叮嘱后,各自投入“战斗”,“但有时候也有时间差,可能一天联系不上,只能留言。”白钰说。

即使在难得的通话时间里,夫妻二人也会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分析病例。“因为在工作中有一些我不懂的,就想及时问清楚,他会给我耐心讲解。”白钰说。

在白钰心里,邢正涛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人,怎么用胶带粘住缝隙、怎么洗澡消毒……他会把自己的防护措施详细告诉妻子,每天还会不厌其烦地叮嘱“要戴好口罩”。

“一切都好,亲朋勿念”,这句话已经在邢正涛朋友圈出现了36次,起初白钰不明白他为什么要每天发,后来才知道,很多亲友在背后默默地等着这句“报平安”。

“有一天,正涛忙到晚上11点没发朋友圈,好几位亲戚都打来电话询问。”白钰说,这时候她才忽然明白“一切都好,亲朋勿念”背后的意义。

邢正涛的细腻,也倾注在争分夺秒的隔离病房。

5名护士负责49名重症患者,对于穿着厚厚防护服的他们来说,这样的工作量不算小。

“一进入病房就进入状态”的邢正涛记得,有一位50多岁的患者,情绪比较急躁,总是不自觉要摘掉面罩。于是,邢正涛就不厌其烦地去劝告、讲解,用情用理让患者积极接受治疗。

“一些患者跟我们说话,都是背对着我们,他们是为了减少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患者这样的“小举动”,让邢正涛备受感动。

从生活到护理、从病理讲解到心理支持,邢正涛和同事们从来不怕累。接收患者以来,送康复患者出院,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刻,“见到曙光,继续加油!”邢正涛说。

一岁半的女儿不知道爸爸去了哪里,常常随口喊出一句“爸爸”,这时候白钰都会告诉她:“爸爸去了武汉,爸爸是英雄,知道了吗?”女儿总是似懂非懂地答一句“(知)道”。

疫情发生之前,白钰和邢正涛就已经有了去武汉看樱花的计划,如今计划泡汤,但是他们以另一种方式与武汉心手相牵。

情人节那天,白钰将邢正涛和自己穿着防护服的照片拼在一起,用大大的“心”框起来,许下心愿:“你我相距1128公里,相约待樱花盛开,携手同观。”

上篇:没有了
下篇:不遗余力,只为守护“白衣战士”安全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