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20/2/202002273e0c4a5539c6463da6c2910b2590fca3.jpg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记者 周丽婷 文/摄 春寒料峭,正午时阳光穿透澄澈天空照射下来,还是暖暖的。街道两旁、房檐下、门框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20-02/28/067458.html

等待处理…

一个贫困村在脱贫攻坚的战役中获得重生,走上以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为龙头,特色养殖和光伏产业统筹推进的发展新路,吸引了一批批年轻人返乡创业就业。

骆驼湾:贫瘠山村变身旅游打卡地

2020/2/27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记者 周丽婷 文/摄

春寒料峭,正午时阳光穿透澄澈天空照射下来,还是暖暖的。街道两旁、房檐下、门框边、戏台子,一盏盏大大小小的红灯笼高高挂起,给骆驼湾涂抹出新的色彩,入夜后,火树银花的璀璨,更是把小山村映照得美轮美奂。

骆驼湾村位于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镇,原来是一个贫困村。近年来,骆驼湾每年都在迈新步:在一系列惠农政策推动下,村里的危房旧房得到了改造,食用菌、高效林果产业得以发展,2017年底实现了整村脱贫出列;2018年开始开展乡村旅游,村里部分闲置老宅改造为民宿,带动了本村及周边部分村民就业。如今,苦熬日子的骆驼湾百姓早已熬出了头,骆驼湾真正成为幸福湾。

春节前夕,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走进骆驼湾,感受村民的幸福生活。

发展不停步,山村又添好景致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岁尾看望的唐荣斌家,如今成了村里的一号院,也成了游客们喜欢的打卡地。他家正屋的墙上挂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唐家人围坐一起的照片,炕上还放着那个炭火盆。“总书记撩起门帘到俺家时,老唐赶紧把地上的火盆搬到炕上,想让总书记暖和暖和。总书记见我们上了炕,也跟着脱鞋上了炕。”72岁的顾宝青大娘回忆说。

记者近年三度到骆驼湾村采访,但骆驼湾新添的景致还是让记者惊艳:骆驼湾年俗博物馆、骆驼湾土特产店、古朴的骆驼湾小院客栈,充满亲切味道的“回家吃饭”饭店,还有酒坊、豆腐坊、小吃街等等。每一个地方,都饱含着浓浓的乡愁乡韵。

2015年,阜平县启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程,骆驼湾的危房旧房全部得以改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土坯房,如今早已统一规划建设成了太行风情的新民居,灰瓦泥墙,宽敞豁亮,实行集中供水供暖,村民彻底告别了挑水、上旱厕、烧木柴取暖的日子;又窄又烂的乡村泥土路,如今早已连通省干道,泥土路变成了泥路,水泥路变成了柏油路,小轿车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

1月5日上午,雪花飞扬,骆驼湾的村民们正大麻袋、小挎篮地往家里拎肉,原来,村里刚刚举行一场热闹的分红大会,村民按在册户口登记每人分得15斤黑猪肉。

骆驼湾村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村里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和乡村旅游,村民收入大幅增加,生活水平也得以提升。如今,骆驼湾村共有57户家庭购买了家用轿车。

产业带就业,老人也有工资赚

傍晚6点多,唐宗秀一家人正要吃晚饭,看到记者来,她的两个女儿赶紧摆放碗筷,热情地邀请记者尝尝他们新做的烙饼和粉条。

“去年5月,在村子里的旅游公司开始上班了。老伴儿负责打理花草,俺负责打扫卫生,每人每月2100元。”闲聊中,唐宗秀的丈夫陈德印给记者算了他家一年的进账:和老伴儿每人每月108元养老金,4亩土地的流转金4000元,“手里有这么多活钱,可够花了。”

离开唐宗秀家,记者走进“回家吃饭”饭店。几个妇女正在后厨忙着做豆腐,她们都是公司的员工。60多岁的唐荣梅感慨地对记者说:“这老了老了还有份工作,能领到工资,好日子真没想到,我知足了!”

在村子里的一处院落,3个60多岁的村民正在蒸枣糕,“村子里没有闲人了,只要能动,想干活儿,都有一份工作。哪怕扫扫地、做做保洁,一个人一个月也能挣2000多元呢。”一位村民喜盈盈地说:“年糕年糕,年年拔高,希望我们的骆驼湾越来越好!”

骆驼湾村负责人介绍,这几年,骆驼湾村在政府的指导和帮扶下,发展起食用菌、林果业等扶贫产业,在荒滩上建成香菇大棚75栋,带动本村及周边群众包棚和务工147人,平均每棚年利润3万元左右,务工每人每年增收1万元;发展苹果、樱桃等高效林果350亩,带动本村常年务工18人,每人每年增收1万元;带动季节性务工80余人,每人每天100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底的950元增长到2019年的13620元。

规划展美景,青年返乡续未来

“70后”任二红在17岁那年就到北京打工,开过服装店、暖气装修店,而今在村里开办了超市。“虽然身在外,但根在这里,格外关注村子的发展动态。”他告诉记者,2015年,他了解到当地政府对骆驼湾的规划后,毅然把北京的店子转让,回到村里创业。

回村后,任二红第一个在村里开办了农家乐,去年,他把房子转给了旅游发展公司,一次性收了3年的流转费12万元,随后利用爷爷留下的老宅开了一家超市。“骆驼湾的名声在外了,游客一年多过一年,去年‘五一’节,我的超市每天收入1万元。”任二红说,为了增加骆驼湾的人气,这几年,当地政府组织活动,美食节、钓鱼节、桃花节,做活了民俗旅游的文章。

和任二红一样,看到村里的变化和发展前景,不少在城里打工的青年也纷纷回乡创业就业,“80后”任永花是其中一个。她“北漂”19年,连过年过节也不愿意回来,“路不好走,冷,也没法儿洗澡,一个星期也待不住。”她说,“记忆中的村子又穷又脏,街道上到处是鸡粪、猪粪,地里种点玉米、土豆,能吃饱就不错了,村子里都是老人,没有生机。”

任永花回村后在阜平县阜裕公司上班。这家公司是县引进到村里运营乡村旅游的,任永花在公司销售土特产等产品,春节前她每天在街上卖年货,土特产、中国结、福字等,“外地游客不少,好的时候一天能卖三四百元呢。”

任永花告诉记者,她刚刚向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回家这段时间我观察到,村里的党员年龄大了,思想也有些落伍了。我觉得村子的发展还得靠年轻人,于是我就写了入党申请书。”她说,她要争取早日入党,积极参与村庄管理和建设,更好地发挥年轻人的作用。

记者了解到,近两年,骆驼湾已经累计有80多名年轻人返乡创业。曾任骆驼湾村党支部书记、现任龙泉关镇副镇长曹建平对记者说:“我们确定了以生态旅游为龙头、特色养殖和光伏产业统筹推进的发展思路,这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发展。年轻人才是骆驼湾乡村振兴奔小康的中坚力量。”

骆驼湾村景。

游客在“一号院”门前留影。

上篇:人勤春来早 战“疫”不误农
下篇:帮扶菜农渡难关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