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20/2/pc2020022452686970c1e64af5afb64622b5e1e7c9.jpg
非常时期,我们不要做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更不做疫情发展的情绪炮灰。“不知”,让我更多时候可以专注于当下。专注力就是生产力,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20-02/24/067336.html

等待处理…

“不知”最亲切,奋斗最安全

2020/2/24

非常时期,我们不要做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更不做疫情发展的情绪炮灰。“不知”,让我更多时候可以专注于当下。专注力就是生产力,也是免疫力。与其每天担心未来,不如努力现在。成功的路上,只有奋斗才能给你最大的安全感。

■ 胡杨

2月16日雪后的北京天晴地朗、白云飘飘,午睡后忍不住戴上口罩去家附近的体育公园散步,一边听歌一边看云,春天真美好。晚上看到同小区的朋友迟迟发微信道:“走路去锻炼,听一路毕淑敏的《花冠病毒》,心生恐惧。”我留言道:“你可以选择听听歌,我出去散步的时候,基本就把病毒这件事忘记了。”

我们都知道“活在当下”,但是如果在非疫区的你,24小时还都被病毒“包围”、影响着,白天人心惶惶,夜晚难以入眠,说明你——并没有活在当下。

活在当下,就是身处任何环境和氛围里都可以“金蝉脱壳”,从而专注于眼前的工作与目前的生活,并发现周围世界的美好。就像我每天的“8点雷打不动开工,12点前不看朋友圈。”专注力就是生产力,也是免疫力。

守住“不知”,更专注地活在当下

那天重庆“天使”妹妹在晒她读书、喝茶的照片,桌上是毛姆的《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我对她说:“庄子是我的避难所。”其实这几年我每天都会读一点庄子,尤其是情绪不稳定的时候,更要多读,而每每读后都是服下一枚“定心丸”。

今年我从大年初七开始再读庄子《齐物论》,边抄写边研读。那天学到“为是不用而寓诸庸,此之谓以明”。其实庄子所提倡的不为、不用、不知都是为了我们更好集中优势兵力,做好当下的事、过好眼前的生活。

用孔子的话说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也。“该知道的你要知道,不该知道的尽量少去追究。因为对于人而言,我们可知的半径很小,无限量地扩大知的半径,最后只能是样样稀松。所以要守住“不知”,方云开月明。

据说疫情期间电视新闻频道的收视率急剧上升,我本人平时是不怎么看电视新闻的,但是这段时间每天晚上9点收看《新闻联播》重播,紧随其后的是白岩松的《新闻1+1》。在疫情信息鱼龙混杂、扑面而来的时候,我们要尽量选择可靠的信息来源,有时需要启动信息屏蔽机制“截断众流”。

老子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海量信息对我们而言都是“雾里看花”、真假难辨,有时你刚刚就一条新闻慷慨陈词,随后就看到相应的辟谣信息。而且,往往谣言总比真相跑得快。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疫情时期,我们的心变成了一个无限大的孵化器。在许多不确定和负面消息影响下,我们被悲伤愤怒、恐惧焦虑、内疚无助等情绪所挟裹,情绪过度反应及同理心超载现象也比比皆是。这时候我们更应该了解一些“不知”的妙用。

作家林清玄的《不知最亲切》开头说道:“有时候出去旅行,一两个月的时间没有看电视,没有听广播,也没有读报纸,几乎对天下大事一无所知,只是心境纯明地过单纯的生活。很奇怪的是,这样的生活我不但不觉得有所欠缺,反而觉得像洗过—个干净的澡,观照到自我心灵的丰富……当然,这并不表示我是反对资讯的……只是我感觉到现代人把太多宝贵的时光用在那多如牛毛的讯息上,确实是生命的浪费……生活在现代世界是无可如何的事,我们不能把耳朵塞起来,眼睛蒙住,所以对世界也不能完全无知无感。但是每天花在资讯上的时间千万不要超过一个小时,因为‘一寸时光,就是一寸命光’。”

其实尼采还说过一句更狠的话:“别让你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我个人这些年也是深谙“不知”的妙用。有时会遇上朋友质问:你连这个也不知道啊?刚开始还有些尴尬,后来就笑脸相对了。

朋友们都知道我是微信狂,其实我平均每天停留在朋友圈的时间不足一小时,工作日更是控制在20分钟之内。“不知”,让我更多时候可以专注于当下。

来点钝感力,对海量信息“断舍离”

断舍离的概念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那主要是指物质生活上的。其实对于信息洪流,我们同样需要断舍离。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钝感力》说:“拥有对大多数事物不气馁的钝感力,就是在现代最大的智慧。”

的确,碎片化信息巨流就像新型大脑毒品,会一步步吞噬我们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我们很多人充当起大数据丛林中的猎人、采集者以及信息搬运工,所以我们才会在疫情时期,出现诸如抢购双黄连等荒唐举动。

有人说:人生下半场,拼的是钝感力。那么钝感力从哪里来?其实它就来自于我们的主动选择。有心理专家提出“输出倒逼输入”的方法,其实就是要在非常时期安排好自己的工作生活。你可以写文章、读书以及做读书笔记,可以画画、做手工等等,变被动为主动。

全民抗疫下,基层工作提出“入网入格入家庭”,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日常也要“入网入格入时段”。当我们建立自己日常生活工作的网格结构,你的知识和信息量会自动吸附在结构之上。时间一长,你会成为一个能根据结构链接知识的人。这样你就可以“忙时心不乱,闲时心不空”。即使在非常情况下,也能在乌云密布中拨开云雾、雨骤风狂里站稳脚跟。

疫情非常时期,我们不要做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更不做疫情发展的情绪炮灰。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在与时间赛跑,我们怎能在后方“空悲叹白了少年头”。

那天看到一句话颇有感触:“一只站在树上的鸟儿,从来不会害怕树枝断裂,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自己的翅膀。与其每天担心未来,不如努力现在。成功的路上,只有奋斗才能给你最大的安全感。”

上篇:我们铭记痛苦,更要用心生活
下篇:疫情肆虐,母女连心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