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许真学
□ 谭春兰
连日来,每晚12点左右,重庆市潼南区田家高速路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检查站都会迎来两位特殊的“探班”人员,他们就是田家镇黑龙社区的村民唐学强、钱祖丽夫妇。
“这是我们刚做的,还热乎着,你们赶紧吃吧,凉了就不好吃了。”2月17日晚12点10分,老两口开着电动三轮车带着给值班人员的夜宵“如约而至”。
“大爷大妈,太谢谢你们了,这么远,还专程跑一趟,你们每天给我们送吃的,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们了”。17日晚,坚守在重庆市潼南区田家高速路出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检查站的一线工作人员吃着热腾腾的夜宵,再次对唐学强及妻子钱祖丽表示由衷的感谢。
这已经是唐学强夫妻连续第11天为在寒夜中坚守岗位的检查站一线人员送上热腾腾的美味夜宵了。
唐学强回答道:“大晚上的天气又冷又潮,吃点热乎的暖暖身子,你们为了保我们一方平安,没日没夜地在这守着太不容易了,做点吃的,给你们送过来,为你们加油,你们值班到多久,我们就送到多久。”几位值班人员轮流吃着夜宵,热乎乎的饭菜吃到嘴里,心里都是暖暖的。
据了解,现年60岁的唐学强夫妇是黑龙社区的普通村民,家里靠养鱼、跑货车为生,一直都乐于帮助他人。春节期间,他们在家里获悉疫情后,看着一线的交通、医务人员、志愿者每天熬更守夜地坚守,取下口罩面部都溃烂时,想着疫情防控人人有责,不能窝在家里,也要力所能及为抗击疫情出一分力。
2月7日,唐学强就提出:“现在,餐饮店都停业了,我们不如夜里给坚守岗位的疫情防控一线人员送点宵夜吧。”他的建议得到了妻子钱祖丽的一致支持。那送些什么好呢?钱祖丽想了一下说:“送的要好吃,还得有特色。就做一些汤圆、滑肉汤、水煮鱼,这是我拿手的。”钱祖丽知道,这些红薯粉和汤圆、鱼的材料都是过年前为孩子们准备的,可是她听了立即表示支持:“等疫情过后再做给孩子们吃。”
于是,他们每天晚上10点半开始做夜宵,11点半过后就给检查站的工作人员送过去。就这样,一连11天的夜里,他们冒着寒冷,开着三轮车跑4公里的路程,换着花样地送去醪糟、汤圆、滑肉汤、水煮鱼、土鸡蛋等暖心的美味夜宵。
“今晚,我们做的是水煮鱼。”唐学强说,“检查站的工作人员不分白昼、不畏艰苦为我们防住疫情,守住幸福,这才是伟大的。我和家人只是做了点小事,我相信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就一定能取得疫情防控的胜利。”
检查站的值班人员纷纷表示,“热乎乎的饭菜,让我们感受到了老百姓的关注和支持,这让我们感到很幸福,给了我们莫大的温暖和鼓励,会更加努力坚守岗位,严守关卡,筑牢‘防护墙’,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