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20/2/202002062b4fdc433ee04b44bf75c8d01d0daafe.jpg
编者按 日前,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发布2019年度业绩情况,2019年公司销售收入破50亿元,同比上涨14.43%,创历史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20-02/07/066968.html

等待处理…

2019年收入超50亿,创历史新高

创业者陶华碧:不老“老干妈”

2020/2/7

编者按

日前,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发布2019年度业绩情况,2019年公司销售收入破50亿元,同比上涨14.43%,创历史新高。一个一穷二白、负债累累的单身弱女子,摆过地摊,卖过凉粉,开过小饭馆,盘过小食品店。她从一瓶只有5元钱的辣酱,将老干妈做成与茅台齐名的品牌;20年来,只贷过一次款,她解决了550万农户的农产品销路问题,创造了“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妈’”的奇迹;其间经历的种种辛酸让我们不得不钦佩她的魄力和担当。这位创业女性的“鼻祖级”人物,有着怎样不凡的创业故事?又用怎样的创业圣经来度过重重难关?新年伊始,创业创新版和读者一起重温老干妈的创业故事。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综合

面对命运的“玩笑” 培养苦中作乐的能力

陶华碧,1947年出生在贵州省永兴镇的一个农场里。她是家里的老小,上面有7个姐姐。

贫穷,是那个年代的“主旋律”。小的时候,她经常饿得浑身发抖。父母供养8个子女吃饱穿暖已经很费力气了,何况供她们读书。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饥荒岁月里,陶华碧学会了挖野菜,吃植物的根茎,用仅有的一点口粮,调成“美味”的食品。因为姐妹众多,陶华碧每一年的衣服都是姐姐们剩下来的,每年大年初一,全家才能吃上一顿肉。

为了提高味蕾感受,陶华碧去山里采一些特殊中药材,用自家的辣椒,酿制成一种天然风味辣椒酱。姐姐们吃了都赞不绝口,父母也刮目相看。

童年虽然辛苦,但也是美好的。陶华碧在这种情况下,依然保持“苦中求乐”的能力。

20岁时,陶华碧嫁给了地质队的一个会计,并且有了2个可爱的儿子。

命运好像突然眷顾了她,向她悲苦的人生中,注入了一些甜。岂知,上天只是给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没几年,丈夫就患了重病,而两个儿子还小,要读书,要吃饭。家里的顶梁柱倒了,没有正式工作的陶华碧,人生跌入了谷底。

爱人的病痛折磨着她,她内心如火焚烧。爱人曾经一度想放弃自己的生命,不想成为她的累赘,陶华碧握着他的手告诉他——有她在,这个家就不会坍塌。

当时,陶华碧的爱人每月工资只有30元,这点钱要治病,还得养育孩子,供孩子读书。于是,陶华碧在爱人有点好转的时候,告别家人,毅然背井离乡,去了广州打工。

后来,爱人由于病情加重,撒手人寰。两个孩子没人照料,她回到了家,泪水哗哗地流了下来。

一个弱女子,2个幼稚的儿子,构成了一个“新”家。唯一能给陶华碧安慰的人走了,孩子们还需要她的抚育,需要读书,需要吃饭,也需要享受玩具和零食。当时的条件下,陶华碧从来没说过一句让孩子退学不读书的话。

她去摆地摊,做各种买卖。一大早要去进货,中午不能睡觉,晚上很晚才能收摊。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只要能吃得饱饭,交得起学费,她什么苦都能吃,什么罪都能受……

实惠饭店的善良“老干妈”

1989年,她在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的一条街边,用四处捡来的砖头盖起了一间房子,开了家实惠饭店,专卖凉粉和冷面。

几张桌子,几把椅子,一口锅,一些碗筷,这就是陶华碧的全部家当。这一年,她42岁。

饭店开张后因为特别实惠,所以生意兴隆。饭店旁边有一所学校,学生们经常来吃饭。陶华碧发现其中有一个孩子,不好好学习,还经常打架斗殴。经过打听陶华碧得知这个孩子家里很穷,为了有饭吃,这个孩子就在同学里面充当老大,这样一些有钱的孩子,会主动“孝敬”他。

陶华碧明白了,这个孩子不是本身愿意打架而是为了生存。从此以后,这个孩子再来吃饭,陶华碧就不再收他的饭钱,而且对孩子嘘寒问暖,百般关心。

渐渐这个孩子被陶华碧的良苦用心感动了。有一天,他吃饭后,忽然叫了陶华碧一声“干妈”。

见有人喊“干妈”,孩子们就一起喊了起来。因为陶华碧并不是帮这一个孩子,其他孩子如果衣服破了,她也帮着补,吃饭没有带钱,她就记账,也从来不催要。这些孩子的父母因为忙于生计,大部分都没有时间管他们,陶华碧对他们就像母亲一样,他们心里早就认可陶华碧为“干妈”。

陶华碧已经快50了,有些人在喊“干妈”的时候又在前面加了一个老字。就这样,附近的人都知道有一个实惠饭店,实惠饭店有一个善良的“老干妈”。

创业要有狠劲,首先要对自己够狠

1994年,“实惠饭店”改名为“贵阳南明陶氏风味食品店”,专卖辣椒酱。这就是老干妈的雏形。1996年,陶华碧借了两间房开起了辣酱加工厂,取名“老干妈”。

味道好是老干妈的立身之本,吃的东西说一千道一万,最终还是要靠口味说话,不好吃的东西市场是不认可的。而陶华碧五六年的精心调制、试验出来的辣酱配方就成了可以规模化扩张的财富。

辣酱厂一开始都是纯人工制料,在捣麻椒、剁辣椒时溅起的飞沫把人的眼睛辣得流眼泪,这个工作又累又受罪,工人都不愿意干。

这时候陶华碧就率先站到墩子前带头剁辣椒,她说,“我把辣椒当成苹果切,就一点也不辣眼睛了。”

因为那几年劳累过度,陶华碧患上了肩周炎,10 个手指的指甲也因搅拌麻辣酱而全部钙化。

带队伍就是这样,老板不身先士卒,不树立起榜样,员工就不会服气。

创业之初,老板不但要动脑、动嘴,更要动手,你说一万句都不如亲自到一线给员工示范一次。创业要有狠劲,说的就是首先要对自己够狠。

陶华碧说,“别人眼里可能认为你孤儿寡母,能做什么。但我就要拼下去,要拼才会赢,不拼就会输下去。但是我不能输,输了人家还要来笑话你。我不偷不抢,好生生把我的企业做好。”

陶华碧认为,吃的东西祖祖辈辈都可以延续下去。一辈子把辣酱做专做精就够了,不要想着去贪大跨行,不该赚的钱不赚,钱不可能都让一个人赚了。厂子起来后,曾有人建议她转型做房地产,陶华碧坚决不干,她要做的是自己行业的第一。

老干妈的经销体系主要就是区域代理制,老干妈的订货会,一律是现款订货,先打款后发货,经销商都是几百万、上千万的打款。

“老干妈从来不拖欠国家一分一厘,这才是做企业,也是我们的能力。我们没有国债,不欠国家税收,也没有贷款,贴息贷款我都不要,干干净净,一身清白,该赚的钱我就赚,不干净的钱我不要。”

在这点上,陶华碧非常“传统”,毕竟有太多品牌和厂家跟代理、经销商之间存在利益纠纷。厂家担心被渠道绑架,于是千方百计削弱渠道、去渠道化,一心想把渠道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而陶华碧不但不削弱渠道,反而会扩大经营水平好的代理区域。

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有老干妈的渠道称,“让经销商去管理市场,比厂家经理更要尽心、合理,而且绝不会投机倒把。最关键的是,他懂得如何协调分销商内部的矛盾。”这极大降低了渠道、库存的运营管理成本,大大提高了公司的现金流。当然,老干妈的产品热销不愁卖也给了陶华碧足够的底气,她不怕受制于渠道。

不打广告的底气

“老干妈”甚至不打广告,几十年坚持老包装,就是为了省下一些包装设计费。别人劝她说:“老干妈”这么热销,消费者认可这个品牌,物价又飞涨,不会有人在意加价1元的。

陶华碧说:“我做到今天不容易,我不能昧着良心挣钱,该是我的,我不会放弃;让我多要,我做不出来。”

1998年,老干妈定了企业的规章制度,非常简单,只有一些诸如“不能偷懒”之类的句子。再就包括:做任何事情,不允许过夜,安排的事马上做,夜长梦多。这套制度用了11年,从没出过什么问题。

再比如,所有员工包吃包住。从当初200人的小厂开始,就有宿舍,一直到现在2000人,员工的工资福利在贵阳是顶尖的。

管理老干妈这么大的一个生意,换成MBA学历的人都未必做得比陶华碧好。有人问她有什么管理秘诀:

“你学过管理吗?”

“我没学过。”

“那你怎么管呢?”

“我当过妈妈!”

在公司没人叫陶华碧董事长,都会叫她“老干妈”;据了解,陶华碧能叫出老干妈60%的工作人员姓名,每个员工结婚陶华碧都要亲自当证婚人,员工反映吃住难,陶华碧当即拍板所有员工食宿全包。

陶华碧也会叫管理层外出考察学习工厂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她说, “我是老土,但你们不要学我一样,单位不能这样。你们这些娃娃出去后,都给我带点文化回来。”

陶华碧最大的心愿就是:企业像蛋糕一样做大、做强、做好。创民族品牌,立千秋大业,做千年光彩。她说:“做事要看长远,目光短浅是走不到多远的。金杯银杯抵不过消费者的口碑,我从来没有打过广告,靠消费者的口碑一个传一个,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我们的产品。人算不如天算,做事、做人,都要凭自己的良心,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上篇:没有了
下篇:关键不是“数字化”,而是转型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