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20/1/pc2020012058382e0f6d484201acba0b516609a177.jpg
阅读提示 女性离开自己的家,恰恰是为了寻找自己的身份。女性的迁徙造成对父权的威胁,对男性渴望女性固定的身份的反思,也是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20-01/21/066673.html

等待处理…

性别关系演变与都市演变互动相生

——评《空间、地方与性别》

2020/1/20

阅读提示

女性离开自己的家,恰恰是为了寻找自己的身份。女性的迁徙造成对父权的威胁,对男性渴望女性固定的身份的反思,也是对地方性的反思。《空间、地方与性别》围绕空间、地方和性别三个术语,从三个方面互补探讨英国都市地理经济演变,呈现了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对政治经济和人的处境的精微析察。

■ 荒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的“都市问题研究论丛”,已出版《论都市社会》《都市革命》《空间、地方与性别》《城市景观:纽约时代广场百年》《都市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都市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城市故事》《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城市》《快乐的建筑》八种。诚如主编杨生平、副主编强乃社在丛书总序中所写:中国社会已经开始进入城市社会或者都市社会(urban society)阶段。在这个阶段,城市在整个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如何理解都市在当代中国乃至世界范围的状况,是每一个马克思主义者都需要关注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贯穿都市景观研究

这套论丛有两个鲜明特征:其一,用马克思主义视角集中对英美资本主义都市问题进行剖析,能使读者看到纽约伦敦等资本主义大都市作为历史现象的生成演变和矛盾危机;其二,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贯穿都市景观研究,可使读者感受性别关系演变与都市演变互动相生的肌理,新颖生动,有助观察思考中国都市生活现象。如马歇尔·伯曼《城市景观:纽约时代广场百年》,以“时报女郎”与广场互为塑造开篇,有“女性反抗暴力”运动为广场文化续力,有《欲望都市》表达广场自由,借《年轻女子肖像》艺术灵性深化广场精神。其中《空间、地方与性别》是英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家、女性主义空间政治理论学者多琳·马西(Doreen Massey)所著,全书围绕空间、地方和性别三个术语,从三个方面互补探讨英国都市地理经济演变,涉及英国多个城市经济状况地理学分析,在追溯历史与剖析现状中,性别处境的动态呈现,使论述深刻生动,呈现了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对政治经济和人的处境的精微析察。论丛项目统筹罗菁认为,本书适合学习地理、社会理论、女性研究和文化研究的专业爱好者阅读。

性别关系随着空间变化而变化

多琳·马西指出,地理对性别很重要,性别关系随着空间变化而变化。她在《女性所属的地方》一文中,探讨了英国四个地区的性别关系建构的各种形式,以及随时间变化产生的重构。她的结论是没有固定不变的性别关系,都市中存在各种性别关系形式。她敏锐地指出,像剑桥地区高科技领域内的父权性别关系,这象征未来的地域地方之一,父权适应变化重组,女性如何争取自己的空间便是考验。与传统父权将女性限制于私人空间不同,都市女性有更多空间发展,但大都市生活的父权威胁却无时不在,如色情视角对女性的进攻,抽象空间话语权的统治等。她列举毕加索绘画中出现的父权形象,让读者意识到都市话语空间的性别呈现。

在多琳·马西看来,现代都市话语体系中,女性与本地性地方性之间象征关联,作为贬义存在,地方与家与乡愁关联,女性被赋予理想化的情感、唯美主义,女性被喻为自然,比喻为逝去的一切,受到保护的一切,未能表现女性真正的都市生活。女性离开自己的家,恰恰是为了寻找自己的身份。女性的迁徙造成对父权的威胁,对男性渴望女性固定的身份的反思,也是对地方性的反思。多琳·马西提出了著名的全球地方感,这一观点体现了她对都市女性身份塑造的期待和信心。也与列斐伏尔把都市想象为一个浓缩的全球或世界,同时把世界想象为一个都市,异曲同工。

性别身份与多重地理身份关系

多琳·马西特别提及都市女权运动的局限,她以英国兰开夏地区妇女选举权斗争为例,分析空间影响和地方组织局部力量,当地经济特殊,妇女在棉纺生产环节聚集和主导妇女投票选举权,当她们把运动扩展到全国范围却无人附和。运动没有共鸣,也没有开展。这涉及性别身份与多重地理身份关系。都市女性并非单一女性身份,她们是地理经济和空间权利多重塑造。从关系角度来思考,而不是从对立角度思考。很多同时存在的关系,个人身份认同被认为是多面的、多变的,还可能是无边界的,地方身份也是如此。我们是各种各样、互相矛盾的主体,来自多个共同体,我们具有各种各样的话语体系,偶然而又短暂地停留在那些位置的交叉点。

人类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都市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前所未有的丰富。都市生活方式迥然不同于农业和工业时代。伯曼描述“拥挤的人潮裹挟着个体——浓缩、聚集、加速、爆炸,你置身其中便能鲜明地感受到处在人群的中心并被人群包围。”超额的空间密度,时间密度,向人们传达更多震撼,一种永无止息的生产、反思和灵感、以各种可以想象的风格、媒介和类型,无处不在。多琳·马西的《空间、地方与性别》以开放、动态的空间观看待城市经济和都市人的地方感,与论丛中列斐伏尔、卡斯特、哈维及爱德华·苏贾等马克思主义学者一样,把都市化当成人类历史的一个阶段性存在,辩证对待都市问题,使都市研究系统科学。马克思主义的都市化分析,性别研究,无疑有助理解我们今天的都市生活。

上篇:心有家国情怀 笔书百态人生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