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9/12/pc20191212a069fe36e0554e08ac9be07167e9208d.jpg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评论员 佟吉清 无论是“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描绘的农家暮归图,抑或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9-12/13/065708.html

等待处理…

“离家不离村”的互助幸福院,既满足了老人不离开本乡本土的意愿,又发挥老年人自我服务的积极作用,让独居老人互相扶助、取长补短,彼此照应、共享晚年。这种方式在满足农村养老实际需求的同时,又缓解了农村养老资源紧张的现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复制、可持续,值得推广的养老样本。

幸福院托起农村老人的幸福梦

2019/12/12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评论员 佟吉清

无论是“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描绘的农家暮归图,抑或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古诗名篇弥漫着的惬意闲适淳朴,至今读来,仍让人对田园之乐心向往之。只是随着城市化与老龄化的双重叠加,那种“秀眉老父对樽酒,茜袖女儿簪野花”的场景,变得有点可望而不可即。正因如此,立足于满足农村老人在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等方面需求,让那些年轻时“面朝黄土背朝天”养儿育女的农民朋友,年老时不至于“形单影只”令人怜,河北不少地方探索出的“老帮老”养老之路,通过政府支持、群众自助,强化体制机制建设,改善农村老人的养老状况,不免让人眼前一亮。

据《人民日报》报道,10多年前,年近六旬的前屯村村民柳秀云,已经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勾勒出了这样一番图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干活,累了就炕上躺着,病了就跟孩子联系着,让他们请假来照顾。然而,当她住进村里办的互助幸福院,生活发生了改变。前屯村位于河北邯郸市肥乡区,这里较早开始探索养老模式,诞生了互助养老的“肥乡经验”。幸福院里的老人们“你帮助我,我照顾你”,各自发挥所长,实现抱团取暖。74岁的柳秀云和80岁的王云是同屋室友,王云的腿脚不是很利索,柳秀云就主动承担起了做饭、打水、洗衣服这些活,王云的手工活做得细致,她就帮助柳秀云缝补衣物和被面等。两人互相帮助,愉快生活,多年下来,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姐妹,幸福感大幅提高。

常言说,故土难离。农村老人普遍家庭观念强烈,自古就有“安土重迁”的习惯,无论走多远都希望“落叶归根”。“离家不离村”的互助幸福院,既满足了老人不离开本乡本土的意愿,又发挥老年人自我服务的积极作用,让独居老人互相扶助、取长补短,彼此照应、共享晚年。这种方式既有别于直接让亲属来照顾的传统家庭养老,又不同于由专门护理人员提供服务的养老院模式,在满足农村养老实际需求的同时,又缓解了农村养老资源紧张的现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复制、可持续,值得推广的养老样本。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一度盛行,很多农民朋友希望依靠“养儿防老”的方式,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到城市打拼,客观上导致代际分居现象的加剧和空巢老人的增加,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一对夫妇无法或无力承受四个甚至是六个老人的养老负担。在这些农村留守老年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年事已高、体弱多病,甚至处于失能、半失能状态,日常生活甚至端茶倒水都需要有他人照料。与城市老年人比较而言,农村留守老人收入低、陪伴少,遇事无人商量、情感无处宣泄,是弱势中的弱势群体。

“幼吾幼”并“老吾老”,生命才得以代代延续。补齐农村养老服务这块短板,确保农村空巢老人安享幸福晚年,关系到农村留守老年人个体的生活质量,关系到千万农村家庭的和谐幸福,关系到乡村振兴能否顺利实现,牵动着整个社会的神经。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包括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内的农村养老体系建设,不断缩小城乡养老差距,努力让农村居民过上更有质量的生活。以互助养老见长,突出群众自助的“肥乡经验”,同样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在邯郸市各地的互助幸福院中,场地建设和设施配备供给,以及用水、用电、取暖等日常开支,均由政府提供资金支持。老人们吃的菜,基本来自幸福院的自种菜地,只需承担米面油等少量用度,每月的开销比自己在家过还要省,老人和家庭得到的实惠看得见、摸得着。

幸福院里的幸福感除了来自于物质需求的满足,也离不开独居老人们的“精神互助”。幸福院的老人基本都来自同一村庄,有着相同的成长环境和生活背景,很容易找到共同语言,成为亲密相处的伙伴。老人们聚在一起聊天、娱乐,打牌、遛弯,养花、种草,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吃上新鲜的绿色蔬菜,儿女们还经常来看望,心情舒畅了,笑容更多了,子女放心了,社会更和谐。

住进幸福院的老人们,生活上彼此照料,精神上互相慰藉,体面而有尊严地“有所养”,诚如前文提到的文章标题所言:老帮老,一对儿好。

上篇:没有了
下篇:八任村支书背后的巾帼支撑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