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9/12/2019120380f38b94fbbe451ea8f2136ebf5aef50.jpg
阿妈们和即将退伍的兵儿子告别 阿妈们(从左至右:普次、德吉、次仁曲珍)总是挑选最新鲜的蔬菜送到哨所 这条冰雪路的尽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9-12/04/065430.html

等待处理…

鸟飞不过去的地方,阿妈来了

——西藏亚东县三位藏族阿妈37年关爱极地哨兵纪事

2019/12/3

阿妈们和即将退伍的兵儿子告别

阿妈们(从左至右:普次、德吉、次仁曲珍)总是挑选最新鲜的蔬菜送到哨所

 

这条冰雪路的尽头,有阿妈们毕生的牵挂

1982年起,西藏亚东县的次仁曲珍、德吉、普次三位姐妹,就结伴背起拥军背篓,矢志踏云追兵,把人间大爱送达祖国末梢。
她们从沧海走到桑田的痴情坚守,感动着岁月,惊艳了时光。
■ 晏良 罗凯

深秋,一群雄鹰试图飞越山巅,一度跃上云端,最终还是无功而返。
这里是詹娘舍哨所,藏语的意思是“鹰飞不过去的地方”。飞鸟徘徊,阿妈敢来——从1982年起,西藏亚东县的次仁曲珍、德吉、普次三位姐妹,就结伴背起拥军背篓,矢志踏云追兵,把人间大爱送达祖国末梢。
她们从沧海走到桑田的痴情坚守,感动着岁月,惊艳了时光。
洒下生死与共的种子,结出终生相依的果实
1982~2019,连接两个时间段落的短短一杠,就是三位阿妈走过的37载拥军征程。
每份温暖都有光源。阿妈们能与驻军结缘,既来自幼承庭训,口口相传,又源于危中救险、力挽狂澜。
“我是被解放军叔叔抱着长大的,毛主席像、红五角星、好听的革命歌曲是我童年最美好的记忆。”次仁曲珍的一生,似乎都与部队有着不解之缘。
1954年,我军进驻亚东,那一年她出生。解放军到来后,一边抓边防建设,一边抓边疆建设。穿军装的“菩萨兵”帮乡亲们看病、修路、盖房的忙碌身影,成了次仁曲珍眼中最美的风景。她也学着大人们反哺驻军,力所能及地给“金珠玛米”端茶送水。
如果剧情照此发展,必会归于平淡。可是,1982年发生的插曲,为日后的拥军传奇埋下伏笔。那年,次仁曲珍和同村的德吉、普次结伴到山里采药补贴家用,因山高路滑,德吉不慎摔伤左腿,寸步难行,三人在雪地里哭作一团。
正在山口巡逻的哨所官兵循声赶来,背起伤者就往哨所赶。那段云中“天路”,空身攀爬都异常艰难,负重登高更是一步三喘。哨兵中的“耐力王”“爬坡王”一前一后,轮换背运伤员,他们走得口腔渗出鲜血,也没有放弃……
伤愈回家后,三人商量如何报恩。彼时,哨所官兵吃水靠天、物资靠背,很多人因为吃不上新鲜蔬菜,导致维生素缺乏,出现脱发、手指蜕皮等症状……她们看在眼里,计上心头。
1982年3月8日,天蒙蒙亮,三人精心挑选蔬菜装筐,踏上了送菜上哨的漫漫征程。沿着通天路径,她们走过日月轮回,走过春秋更替,走过壮美青春,走过无悔人生。
六万公里“天路”,洒下无数汗滴
从2800米的亚东县仁青岗村到4655米的詹娘舍哨所,海拔高差近2000米,途中乱石密布、沟壑纵横、野兽出没……37年来,三位阿妈不知在这条云中“天路”往返多少来回,遭遇多少险情。
2001年深秋,飞雪光顾亚东,先是景,后成灾。哨所提前封山,冬囤计划打乱,年前已无新鲜蔬菜。阿妈们知情后,便决定冒险送菜。
狂风卷着雪花,漫天飘飘洒洒。她们踏着积雪,拄拐上哨。一路上,她们的衣服湿透了,在冷风中变成盔甲,与背篓摩擦起来“嘎嘎”直响。原本9个小时的山路,她们足足走了12个小时。当午夜时分,她们把蔬菜送到哨所时,官兵们抱着冻成雪人、几乎失去知觉的三位阿妈失声痛哭。
一次破晓上哨,阿妈们与一只狗熊遭遇!祖上传下的经验起到作用:她们知道狗熊怕光,就用手电筒光直射这厮的眼睛,三人不敢动也不敢喊,等待命运的宣判……好在,对峙十多分钟后,狗熊终于掉头走开。
2010年,德吉在挤奶时被牛踩伤脚背,疼得落不了地。此时,其余两位姐妹到拉萨体检,而她又签收了战士家人寄来的包裹。怎么办?德吉看着邮戳日期,深知战士等待了许久,不能耽搁。于是,次日一早,她用布把受伤脚背紧紧缠住,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上山。因为医治不及时,加之一路劳累,她从此落下病根,每逢天阴下雨就隐隐作痛。
“她们每次都要背15至20公斤的东西,正常情况下步行9个小时才能到哨所,许多路段年轻人手脚并用都很费力,真不知道这6万多公里送菜路,她们是怎么坚持下来的!”跟随拍摄阿妈送菜的媒体记者如是感慨。
“说实话,我们也想过放弃,但每当来到哨所,看到官兵们像迎接亲人一样迎接我们,所有的苦累又都烟消云散。”次仁曲珍的语气中充满着母亲般的责任与骄傲,“兵儿子们左一个阿妈、右一个阿妈地叫,让我们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
你们一直在,我们一直爱
党的十九大以来,则里拉、75、詹娘舍等哨所的条件日益改善,不仅修通公路,索道也建成运行,官兵们可以接收“空中快递”。有了便捷的保障渠道,大家便劝说三位阿妈“安享晚年,莫要上山”,可她们还是坚持送菜,哪怕是只送到索道起点。
次仁曲珍有两个女儿在外地工作,她们牵挂着留守的母亲,多次想把老人接到城市生活。然而,每次的家庭会议都是女儿妥协,阿妈始终坚持“给兵儿子送菜是大事”。
2017年春节,德吉在外地工作的女儿女婿开着新车回家过年,就被她拉着到哨所“认亲”。外孙贡嘎丹增在日记中写道:奶奶说哨所的解放军叔叔是我们家的亲戚,我一定好好学习,以后也当解放军。
说来有趣,阿妈们和边防官兵最初只能用手语打哑谜,可这丝毫没有影响交流,官兵们都说和阿妈心连着心,一辈子也割断不了这份人间真情。
2003年,东嘎拉哨所战士陈浩的母亲因病去世,陈浩每日以泪洗面,日渐消瘦。次仁曲珍阿妈送菜时知情后,将他拥入怀里,轻声安慰。小陈扑在阿妈怀里,大声喊着“妈妈”,在场人员无不动容。
2007年,詹娘舍哨所发生雪崩,三名战士英勇牺牲。考虑到烈士家人远在内地,不能每年进藏扫墓,三位老阿妈便坚持每年清明祭扫,12年来从未间断。
如今,三位阿妈的家,早已成为边防官兵探亲休假的中转站,“亚东县下亚东乡仁青岗村德吉阿妈转哨所XX官兵收”更是边防官兵几十年不变的收件地址。
爱在互动中升华,情在反哺中凝聚
德吉至今记得,2006年,她的二女儿、三女儿都考上大学,一家人正为学费发愁,驻军官兵众筹解难,第一时间把11000元捐款送到家中。
普次至今难忘,2004年,她乘车买菜时刹车失灵,坠入河中,是两名战士将她救起;2011年,邻国地震波及亚东,她的家中老屋垮塌,边防官兵不仅冒着余震危险帮她抢救财物,还连夜在大雨中为她搭建帐篷。
次仁曲珍至今念叨,34年前,是詹娘舍哨所战士丹增在暴风雪中把大衣给了她;后来,从哨所退伍的丹增放弃优越的安置条件,留下来建设亚东,并与她组建家庭……
500多封“兵儿子”的来信,800多张“母子合影”,上百份各类纪念品……三位阿妈珍藏着那些吐露真心的书信,接受采访谈及往事,她们随口就能说出官兵的名字。
走进阿妈家的小院,花香扑鼻,满园春色映入眼帘。令人艳羡的是,这些花卉种子来自千里之外,都是哨所退役的“兵儿子”寄来的。
因为矢志拥军,三位阿妈成了名人组合,先后被评为“全国拥军模范”“民族团结先进个人”“60位感动西藏人物”。

上篇:时代女性说
下篇:献身国防 踏遍戈壁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