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9/12/20191203d462226692214aec9a9d047f321a708e.jpg
/ 人物小传 / 李菁莹,曾经是中国优秀的调查记者,采写过多篇社会反响较大的调查性报道。2011年7月,她走近一群有网瘾、吸毒等各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9-12/03/065403.html

等待处理…

从零开始毅然转型的昔日央媒女记者李菁莹

从铁肩担道义到矢志家庭教育

2019/12/3

/ 人物小传 /

李菁莹,曾经是中国优秀的调查记者,采写过多篇社会反响较大的调查性报道。2011年7月,她走近一群有网瘾、吸毒等各种问题的特殊青少年群体,逐渐认识到每一个问题少年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2017年2月,45岁生日之际,她从零开始,投身家庭教育事业中,组建团队、潜心研究,研发出“12+父母成长计划”习惯系列课程,并以江西南昌五中为家庭教育实践基地。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刘旭

□ 郑婷

李菁莹,曾经是中国屈指可数的调查记者。她给人印象最深的报道都是调查性报道,以提供独家的内幕新闻、深度报道取胜。

因为出色的业务能力,李菁莹被破格提拔为中国青年报社江西记者站站长,成为当时报社最年轻的处级干部。

一次偶然的采访,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2011年7月,李菁莹带领一支大学生记者团队走近一群特殊的青少年群体。这个群体厌学、有网瘾、吸毒或者有其他问题。他们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和这些孩子生活在一起。发现这些别人眼中的问题孩子,都有着让人痛心的家庭关系。

这组调查报道让很多人从此了解和认识了这个特殊的青少年群体。

而这组报道也在李菁莹心里埋下了一颗做家庭教育的种子。

此后,李菁莹参与了报社多次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调研和采访报道。而不断曝出的留守儿童极端事件让李菁莹确信,留守儿童最大的问题不是物质匮乏,而是心理问题。为此,她撰写了评论文章《留守儿童的问题绝不只是一个“穷”字》。

同时,李菁莹还是一个青春期孩子的妈妈,孩子身上呈现的问题,曾经让她焦虑难眠。而她身边,焦虑的父母比比皆是。她深深感受到,很多家长太需要引导和教育了。所有的这些,让她觉得自己必须做点什么。

2017年2月,她45岁生日之际,做通了家人的工作后,毅然辞去公职,在众人不解的目光中,从零开始、重新出发。她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和工作,用不到3年的时间,通读百余本关于亲子教育的世界经典书籍,学习研究国际流行的父母成长课程。她说,这3年读的书比过去10年读的还多。

她的事业心感召了一批心理、教育、社会学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组建了一支以研发为主的团队,并和团队一起潜心研究琢磨习惯养成的规律和科学方法,结合亲子教育的技巧和智慧,研发出“12+父母成长计划”习惯系列课程。该课程体系已经获得了3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被称为国内首家亲子习惯养成体系。

该课程体系以江西南昌五中为家庭教育实践基地,三位一体践行家庭教育科学理念。他们做了三件事:一是为教师赋能:对老师分批次地进行落地、体验式的“父母教练型老师”的培训。二是为家长赋能。3年来,李菁莹带领团队,为每年的新生家长进行公益讲座,至今已经举办几十场。三是为学生赋能。为孩子们进行公益的心理团体辅导。

李菁莹说,时机成熟,她要帮助这些孩子一年养成12个影响未来和一辈子的人格化习惯。课程已经设计好了,只待落地实施了。

李菁莹说,她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办一所不仅被社会认可,也被政府部门认可的家长学校,把经过实践验证了效果的“12+父母成长计划”推广开来,把他们创新的“家校共育”模式复制给更多的学校,让更多的家庭受益。

上篇:进行校园欺凌应对教育迫在眉睫
下篇:两本女性读物入选农民喜爱百种图书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