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9/11/2019112911a49fad831041f7ba583d0db8f20df1.jpg
工作中的徐江丽(右)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王江平 “给群众讲在北京近距离观看阅兵盛典,讲国家的强大,讲今天的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9-11/30/065347.html

等待处理…

2018年全国“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徐江丽

楷模是这样炼成的

2019/11/29

工作中的徐江丽(右)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王江平

“给群众讲在北京近距离观看阅兵盛典,讲国家的强大,讲今天的幸福,这是国庆回来后我宣讲时讲得最多的话题。群众们爱听,我也喜欢讲。”11月5日,正在石河子市新城街道十七社区忙碌的徐江丽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她最近正忙着的事儿。

多年前,一次意外事故导致徐江丽的听力受损,使其成为轻度听力障碍患者。事故虽然给徐江丽带来了身体上的残疾,但同时,也为她打开了另一片天地。从此以后,她从一名卫生室的医生,成了一名社区残疾人工作专职委员。

2013年6月,徐江丽牵头成立了“徐江丽工作室”,策划开展“牵手同行”助残等项目服务。她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协助残疾人建立三级防护网络,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家庭、融入群体、融入社区。如今,这项工作已经成为关爱品牌,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

徐江丽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15年,她成为首批全国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

把群众的诉求变为现实

平时,徐江丽喜欢带着笔和本子,走到哪里都把群众的需求随时记录下来。在与社区残疾人沟通时,徐江丽总会近距离地站在对方身前,流露出温暖、随和的笑容,让人不自觉地感到亲切。

徐江丽所在的社区共有残疾人130余名,精神和智力残疾者占五分之一,残障给残疾人的身心与生活带来极大的痛苦与艰辛。每当徐江丽看到一些残疾人的家人面带愁容,向他人诉说自己的烦恼与困难时,心里很不是滋味。她暗下决心:要把自己掌握的社会工作专业技能运用到本职工作中,帮助残疾人康复,促进残疾人社会功能恢复,为每个残疾人家庭做好服务。

有了想法,徐江丽便付诸行动。

居民晏未英第一次见到徐江丽时,徐江丽的笑容就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觉得她很热心很热情,一见面就笑眯眯地问我家里现在享受什么政策。”从此以后,徐江丽经常入户和晏未英患有自闭症的17 岁儿子刘宇皓聊天、谈心。

记者在晏未英的家里,看到刘宇皓用手握着徐江丽的食指,让“徐阿姨”一字一句地为他讲绘本里的故事。“小徐每次来,宇皓都很开心。有她在,我们就很踏实。”看着这几乎每周都会出现的场景,曾一度为孩子的病情痛苦不堪的晏未英由衷地说。

在十七社区,还有130余名像刘宇皓一样,生活上需要帮助的肢体残疾、精神残疾等残障人士。因为感同身受,徐江丽深深地了解残疾人在生活上的困难和艰辛——残疾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打击,更有来自心理上的压力。

一天,有一位母亲来求助,她的儿子小杨,患有精神疾病,经常幻听幻视,病情比较严重,这位母亲经常不知道该怎么办。

于是,徐江丽通过放松技巧和心理疏导等个案辅导,建立起小杨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徐江丽还督促他坚持服药,鼓励他参加残疾人小组活动、群体活动,并请来医生单独为他进行心理治疗。

徐江丽觉得精神残疾人的康复,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她对小杨的妈妈也采取了社会工作方法,鼓励她参加残疾人家属小组活动,与其他家属分享交流,学习精神疾病患者护理知识等,建立起互帮互助的家属联盟,积极协助小杨的治疗。现在,小杨在残疾人小组交了朋友,还帮着书法老师指导其他人学习书法。就连小杨的妈妈也成了社区广场舞团队的积极分子。

初心不变奋斗不止

“2007 年,我来到社区开始做残疾人工作时,先对社区的残疾人情况进行了摸底,经过一个多月的走访,听了很多残疾人和家属的诉说,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就想,能不能帮他们做些事情。”徐江丽开始了自己的思考。

作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人的后代,兵团精神深深地影响着徐江丽:迎难而上。

她深入社区,了解到残疾人主要有社会福利政策、家庭扶助、康复与医疗救助、劳动技能和社会交往等5个方面的需求,结合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徐江丽策划了“牵手同行”助残服务项目,依托社区、社会工作室的联动机制,构建了残疾人三层社会支持网络,建立了服务残疾人的长效机制,定期督导培训志愿者,先后组建了社区“阳光”和“爱心”助残志愿服务队。

肢体二级残疾人韩姐,离婚多年,独居,病情严重,生活不能自理,其父母及兄弟对其疏于照料护理。韩姐对待生活得过且过,非常消极悲观。多年来,徐江丽对她每周定期探访,经常与她电话、微信联系,与其亲热聊天,帮助她就医、买药、做家务,积极向街道残联、社区居民委员会汇报她的情况,帮助她联系了送餐服务,为她申请了住房补贴、护理补贴和单亲母亲救助等政策性救助,打开了她的心扉,消除了她精神的孤寂,重新点燃了她生活的信心。这一帮就是10年,从未间断过。

徐江丽深知,要为残疾人服务好,就必须掌握更多的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技巧。她提出引入精准帮扶理念,准确把握辖区残疾人群体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帮扶方案,通过建立“重塑希望,心灵导航”残疾人就业小组、“沟通零距离”残疾人小组、“蒲公英手工坊”残疾人治疗小组、“创意无限爱心DIY”残疾人手工小组、“不残缺的爱”家属支持性小组等,开展残疾人趣味运动会、残疾人联谊会、“爱心温暖孤残儿童”等社区活动,精确找到每一个残疾人家庭的帮扶切入点。

通过不懈努力,徐江丽被誉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社区工作者的楷模,当选为石河子市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更在2015 年被评为全国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

上篇:女书记的社区治理“资本论”
下篇:河南:推动城乡社区治理“两步走”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