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9/11/201911262026fee0e4d343f5935cea092e432ac9.jpg
人物简介:金黎平,1963年出生,农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薯类作物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马铃薯育种与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9-11/27/065226.html

等待处理…

时代女性说

2019/11/26

人物简介:金黎平,1963年出生,农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薯类作物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马铃薯育种与栽培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国家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农业农村部薯类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综合性重点实验室主任、薯类专家指导组组长。

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全国农业先进工作者、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并获得国际块根块茎类作物学会终身成就奖。曾多次被国际组织和国内多地政府聘请为专家和农业发展顾问,为国内政府相关部门提供产业发展决策咨询。

金黎平和她的团队历经20余年的努力,凭借“一定要打破国外早熟品种对国内市场的垄断,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的信念,在早熟优质多抗马铃薯新品育种路上不断前行,创制了一批突破性育种材料,极大地丰富了我国马铃薯种质资源。

其中,中薯3号抗旱耐瘠薄,扩大了早熟品种种植区域;中薯5号抗晚疫病丰产,填补了早熟品种抗晚疫病的空白。这些品种在全国各地种植推广,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仅育成的早熟品种累计推广了7868万亩,近3年新增产值156亿元。

深研马铃薯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1984年,我考上中国农科院的硕士研究生,从1985年开始,我就投入到马铃薯研究工作中,如今已经30多年了,一辈子就做这一件事。

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马铃薯在咱们国家蔬菜种类当中一直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现在提倡农作物“从种植到餐桌”,做研究肯定要走在市场的前面,有一定的前瞻性。这个前瞻性需要研究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同时了解市场需求、产业需求和种植者的需求,尤其是种植者挣钱的需求。

从我自己来讲,本来是做品种选育研究的,但是我现在还是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的首席,那么与马铃薯产业有关系的所有环节的研究都要有所把握。此外,我也一直认为,作为科研工作者要有独立判断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盲目地跟着某个“指挥棒”走。否则结果可能浪费的是国家的财力物力和自己的精力。未来,马铃薯品种肯定要细分。我们现在的市场上还没有这样细分,但育种人员已经着手细分。

这些年,我通过到各地作技术指导,间接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我之所以老在外头跑,是想找出这个产业到底存在什么问题?各地的种植户在种植过程中、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在这种提炼的基础上,结合整个产业体系每5年组织的一次调研,凝练出我们今后要研究解决的内容。有些在规划方面或者是政策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跟相关部门、政府提建议,多措并举促进整个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本栏目稿件采写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杨娜

上篇:没有了
下篇:张喜华:搭建平台 向丹麦讲述中国故事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