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原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官微报道,在第六届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该基金会启动了“键证你的善意”公益宣传活动,旨在提高青少年的网络安全知识,防治网络欺凌,推动网络世界朝着更有利于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方向做出积极改变。
网络欺凌是个复杂的问题,涉及线上线下的各个主体和多重要素。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及其《任择议定书》为防止和应对欺凌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国际法框架,以确保未成年人得到保护,不受欺凌。
有效地预防和应对网络欺凌,儿童青少年以及家长的作用固然非常重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多方参与和协作也同样必不可少。
政府政策保障 确保有效治理
首先,政府可以将防止网络欺凌纳入未成年人保护相关的政策法律框架当中,特别是应当在校园欺凌的有关制度建设和治理措施中明确对于网络欺凌的特别关注,引导学校、家庭、信息技术企业、社会组织发挥相应的作用,建立系统的制度体系来预防和应对网络欺凌。
同时,相关政策中应当对不同情形下欺凌者需承担的责任做出更明确的规定,让青少年明确其行为的后果。
政府应鼓励和扶持社会组织提供支持性的服务,帮助遭受欺凌者恢复身心健康,也帮助那些实施欺凌的未成年人认识自己的错误,改正自己的行为。
完善教育措施 构建安全校园
作为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责任主体,学校可以在课程和校园活动中融入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和网络欺凌的内容,使儿童和青少年认识到欺凌的危害性,倡导对欺凌零容忍的校园文化,教导学生不欺凌他人,在目睹欺凌行为时不做冷漠的旁观者和参与者,并在自身遭到欺凌时知道如何应对。
校园欺凌和网络欺凌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学校应当建立预防、发现、应对和消除包括线上线下各类欺凌现象的机制。条件具备的学校应常设由骨干教师、心理老师及儿童保护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负责预防和调查欺凌事件。
此外,鼓励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及时正确地采取措施预防并制止欺凌行为。在课程中设计反欺凌教育的内容,加强未成年人的社会情感学习,鼓励孩子们采用非暴力方式解决冲突,帮助儿童和青少年自身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同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协作,为防止校园欺凌包括网络欺凌创建信任和包容的环境。
对于已经发生的欺凌事件也要根据不同情况妥善处理,除了必要的惩处措施以外,在合适的情况下也需要重视同伴关系的重建,并高度关注实施欺凌和被欺凌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当然,对于性质严重已经构成违法甚至犯罪的欺凌案件,需要及时报案,保存证据,依法追究欺凌者的法律责任。
强化平台责任 清朗网络生态
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和平台运营者,特别是那些有着大量儿童和青少年用户的企业,应当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产品设计、运营和迭代过程中,如果发现所提供的服务或者平台上存在或可能存在网络欺凌现象,则应从技术手段和管理制度上做出相应的考量。
例如,在产品设计中注意不要鼓励或引导用户使用刻薄和恶意的言论,而应致力于营造友好且为自己言行负责的网络社区氛围,使用技术手段协助识别包含网络欺凌的内容,并考虑为用户提供或者联结应对网络欺凌的资源和服务。
同时,从事相关业务的信息技术企业也应当设置明确便捷、便于儿童和青少年用户使用的举报机制,及时回应相关举报,删除欺凌内容,给予信息发布者警告或其他惩罚,对于有严重后果的恶性案件则应及时配合执法部门进行调查,固定证据。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在自有平台上开展反对网络欺凌的宣传和教育活动,甚至开发相关网络课程,服务更多儿童和青少年。
此外,应倡导学界更多关注网络欺凌,探索网络欺凌和传统的线下欺凌之间有何关联与不同,探讨各方可以如何有效地发现和应对网络欺凌。同时,社会组织也应当关注网络欺凌,并考虑将相关服务纳入自己的工作范畴中,例如,为儿童青少年之间的欺凌和网络欺凌提供有效的调解和应对方案,为遭受欺凌的孩子提供心理咨询和其他支持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