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9/11/201911158748dc2c8dea451b8e5e14edf15405e5.jpg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蔡敏 当今中国社会的家庭、亲密关系正在经历重大的变革。如何去描述和解释这些变革呢?2017年,上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9-11/18/064892.html

等待处理…

对转型社会的回应:代际亲密共生

——专访“马赛克家庭主义”提出者计迎春教授

2019/11/15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蔡敏

当今中国社会的家庭、亲密关系正在经历重大的变革。如何去描述和解释这些变革呢?2017年,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的计迎春教授在法文期刊Temporalités上首次提出了“马赛克家庭主义”这一概念。她试图从这一视角和理论框架入手探讨中国转型社会的复杂现代性。

记者:我们注意到,您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叫马赛克家庭主义。

计迎春:这个理论是针对中国转型社会传统和现代杂糅并存的特殊情境中,中国家庭结构、关系和互动出现的新变化而提出来的。其核心是中国当代社会在改革开放以来新近出现的双系多核,代际亲密共生的家庭模式。在这个家庭网络中,小夫妻的核心家庭和双方父母的核心家庭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和互动,包括金钱、照料和情感等方面。不同代际女性育儿、养老的照料实践和亲密关系的发展是推动这种家庭模式形成的一个核心机制。相对于传统父权等级制度的家庭,父母子女之间发展了一种更为平等、亲密、相互依赖的关系。面对市场经济的不确定性,和各种生活成本的提高,比如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等,家庭成员之间抱团取暖,同舟共济,形成一个金钱、照料和情感的亲密关系共同体。

记者:今天我们所要面对的家庭问题、亲密关系都有哪些时代特点?马赛克家庭和这些特点有什么关系?

计迎春:我们的社会处于社会、经济和人口转型的过程之中。这种转型社会体现了一种传统和现代并存的复杂现代性。和西方的第二次人口转型理论相联系,不少学者开始讨论中国是否正在经历第二次人口转型。亲密关系的多元化和个体化也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讨论的议题。我认为在这种家庭、人口转型过程中,一方面家庭变得更为重要,代际关系更为紧密;另一方面,一种更为亲密、平等的代际关系也在孕育和发展,产生了一种镶嵌在家庭之中的个体主义。这就是马赛克家庭主义里讲的代际亲密共生、双系多核家庭,以及其中传统和现代元素并存、协商、冲突的状态。

这里讲的双系多核、代际亲密共生的家庭模式描画了一幅小夫妻家庭和双方父母家庭在育儿养老、居住安排、姓氏继承等方面紧密联系的状况。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育儿和养老可能产生冲突,有些家庭可能没有老人帮助,或者老人无力或者不愿意帮助,还有家庭可能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力养老。在代际帮助和互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代际冲突。在不同的情境下,家庭成员面临的境况和采取的策略可能有所差异。

记者:我们如何认识今天家庭的作用?它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计迎春:从社会学的角度讲,家庭是个人社会化的起点,家庭为个人从出生到成长提供了生存的庇护和成长的教化,从而使得个人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在今天密集母职盛行,教育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很多家庭为个人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金钱、情感和时间、精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一方面使得父母对于子女的干涉、控制,子女对于父母的责任都大大增强了;另一方面也对于阶层的固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马赛克家庭主义模式的一个核心机制就是不同代际女性在照料和情感方面的互动,来完成育儿和养老的一个循环。对于城市已婚已育职业女性来讲,由于在市场经济中工作—家庭冲突的激化,她往往不得不依赖婆婆或者自己的母亲帮助育儿,而由于社会福利体制尚比较薄弱,父母公婆的养老日后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小夫妻来帮助分担。所以说,当下社会里,家庭在人的生老病死和社会化的过程中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也要求我们深刻理解家庭运行的机制和面临的困境,制定具有性别视角、综合、配套的人口、家庭政策体系。

记者:今天,家庭秩序的建构受到了哪些影响?

计迎春:家庭关系的变化深深根植在我国转型社会的情境之中,如传统现代性杂糅共生的复杂现代性,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带来的一系列结构性的变化及其带来的高昂的生活成本,比如高房价、教育、医疗、育儿、养老的高成本,还有我国尚在建立之中还很薄弱的社会福利体系,都对我们的家庭关系的变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传统父权观念的一定回潮也对家庭内部的分工和权力关系产生了一些影响。当然在这种传统现代共生的复杂现代性中,一方面可能有一些传统的观念和行为,比如女德班、国学、汉服热等现象,也有现代的思潮和实践比如同居、丁克、不婚等,可能有一些注重家庭的模式,也有个体主义的趋势出现。

记者:有男性会抱怨,中国的女性越来越强势,越来越独立。中国女性的高就业率对于当前的生育政策、平衡家庭—工作关系存在哪些挑战?

计迎春:在今天中国的城市家庭,双职工或者双收入是一种普遍的模式,因为面临生活成本的提高和市场经济的不确定,夫妻双方都有收入,不仅提高了生活的质量,还大大增强了风险抵御能力。职业女性有些和丈夫收入差不多,有些低于丈夫的收入,有些高于丈夫的收入,除了从市场中得到的收入之外,往往还为家庭提供了很多的家务、育儿和养老方面的无偿劳动,对于家庭的生存、发展和延续起到了不可或缺、难以替代的贡献。所以说,如果男性希望组建家庭,需要双职工的家庭模式的话,他就要尊重女性对于家庭的贡献和地位,接受一个更为平等的夫妻关系。也就是说,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一些传统的性别、家庭观念已经同现代社会以及现代家庭模式出现了错位,所以就出现了上面的这些抱怨。抛弃传统父权观念,拥抱现代的、平等的新型性别关系既是势在必行,也是与时俱进。

我们这里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在出现一些政策变化和经济波动的时候,为什么每次出现工作—家庭冲突的时候社会会期待女性回归家庭?为什么这些照料都是女性来承担?

现在出现的双系多核、代际共生的马赛克家庭其实就是对于这种日益增长的家庭负担的一种策略性的回应。因为光依靠一个职业女性她是没有办法去应付这么多的家务、育儿、照料方面的时间、金钱和精力上的付出,她需要父系这边的公婆,也需要母系这边自己的父母亲的支持帮助。

其实客观来讲,女性的回归并不一定是必然会出现的结果。之所以有这样的社会期待和实际结果,是因为长期积累的社会结构、制度性因素和传统文化共同发挥了作用。现在我们如果想从这种传统的思维模式中寻找一个出路,就需要打破一些旧有的观念。这也说明性别平等的未来依然是任重道远。

记者:怎样看待中国的人口、家庭转型和未来可能出现的趋势呢?

计迎春:不可否认,人口、家庭形象和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是密不可分的。但是,一方面各个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道路是不尽相同的,另一方面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和规范更是有很多的差异性。首先我们必须从中国的情境出发,深刻了解转型社会的结构和制度设置、文化规范、普通家庭面临的各种困境、传统和现代观念的并存和角逐等等。我们的东亚邻居,一定程度上也包括新加坡是更重要的参考对象,我们的现代化进程和传统文化规范都有更多的相通之处。所以这也给我们一个重要的警示——也就是我们可能正在面临、走向我们邻人所经历的严峻的低生育率陷阱和快速老龄化等社会、人口问题。这也是对于中国未来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而言迫在眉睫、生死攸关的重大问题。

上篇:没有了
下篇:最浪漫的事是我们一起“种文化”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