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中47%有入托的需求,但实际入托率只有4.1%,中国城市3岁以下儿童的入托率不到10%
● 《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指明了托育服务发展方向,对于中国新时代婴幼儿照护服务和托育服务行业是一个重大的利好
● 加强对家庭婴幼儿照护支持和指导;监管与扶持并行,推动托育机构规范优质发展;加强托育人员队伍建设;尽快建立托育服务机构管理体系
图片来源网络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周韵曦
托育事业发展的瓶颈有哪些?家长为婴幼儿选择托育机构时存在哪些偏好?如何推动建立国家层面的托育机构质量评估体系、促进托幼机构质量提升、规范发展?……日前,以“新时代·新托育”为主题的北京师范大学托育服务发展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来自相关领域的众多专家,共同研讨我国婴幼儿托育事业的发展现状,交流在托育事业发展、促进婴幼儿健康发展等方面取得的经验,研究托育事业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0~3岁婴幼儿服务供给严重滞后
近年来,随着家庭结构越来越小型化,女性普遍进入劳动力市场、过去以母亲和女性为主的照护受到挑战,传统家庭功能、邻里社区关系的不断弱化,以及祖辈追求更加美好的晚年生活、带孩子意愿不断下降等情况变化,社会普遍反映家庭婴幼儿照料负担较重,广大群众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0~3岁婴幼儿入托的紧迫性愈加明显。
“据统计,2018年中国出生人口1230万,3岁以下婴幼儿达到5000万,照护服务供给明显不足。”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王培安在会上指出,“调查显示,目前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中47%有入托的需求,但实际入托率只有4.1%,中国城市3岁以下儿童的入托率不到10%。对比2014年世界经济与发展合作组织36个成员国平均入托达到33.37%,我国差距很大。”
分析数字,北京市委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委员会委员陈永祥认为,目前国内0~3岁婴幼儿服务的供给严重滞后。“2016年,原国家卫计委在十个城市的调查数据显示,33.3%的家长对托育是有需求的,调研样本中,实际的入托率仅5.55%。2017年,国务院妇儿工委在四省市调查数据为48%的家长有需求,调研样本中实际的入托率仅为4.29%。”这正是我国托育服务的现状:入托率极低,供需矛盾突出。
“婴幼儿照护今天的重视和人口出生持续低迷有关系。”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洪秀敏教授表示,2017年,她曾和团队展开“全面二孩政策下城市地区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研究”,并在6个省市、12个城市全面二孩生育率大规模调查中看到:“计划理想生育孩子和实际困难当中存在巨大的鸿沟”,而“影响人们生育意愿的首要原因就是幼儿无人照顾。”
全国妇联一项调查也显示:80%左右的父母在考虑是否生育第二个孩子时,首先考虑的是公共服务因素;70%左右的父母认为,“孩子上幼儿园前是否有人帮助照料”等也是影响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
针对当前婴幼儿照护现状,洪秀敏发现,在当前家庭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当中,非亲属照顾比例较低。但另一方面,调查囊括的母婴健康、生育支持、育儿津贴和托育服务中,很多家庭并不都能充分享受到母婴健康、产假、育儿津贴等家庭育儿支持。
同时,优质托育资源极其匮乏。“45%的家庭表示托育机构不让人放心,17.7%的家庭表示收费太高,承担不起,15%的家庭认为位置太远。”洪秀敏分享道。
然而从国家角度讲,促进0~3岁儿童早期发展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政府投资最少、回报率最高的教育事业。
“世界卫生组织把生命早期1000天定义为人的生长发育的‘机遇窗口期’,深深影响人的终身发展,做好0~3岁照护服务事关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事关千家万户的和谐幸福,事关一国人口质量和社会文明进步。”为此,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呼吁,应加速构建有质量的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
走进新时代中国婴幼儿照护发展元年
中国儿童中心学前教育部部长兼实验幼儿园园长杨彩霞曾调研过一所私人开办的托育中心,她发现:“活下来是他们的首选。”
“该中心有300平方米,负责人每年花130万元用来付房租,但按相关规定,这个面积里满额也只能招40个孩子。针对他每月一万元的托育费,很多家长觉得价格偏高,但如果换一个角度分析的话,那就是13个孩子负责伙食费,13个孩子付老师工资,13个孩子付房租。”这位负责人告诉杨彩霞:“我得保证这40个孩子来,不来就是很大的问题。”这次调研让杨彩霞看到,“托育中心要活下去,一定要政府给予支持。”
积极的是,近年来,儿童早期照护和公共托育的发展逐步得到党和国家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在“幼有所育”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刚刚闭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必须健全“幼有所育”等方面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
同时,从指导思想的提出到具体的行动方案,我国儿童早期照护政策体系建设也在不断向前。尤其是2019年4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我国托育服务发展提供全新的契机。
近日,国家卫健委又印发《托育机构设置标准》和《托育机构管理规范》两个文件,为促进政策婴幼儿照护服务有序健康发展提出具体措施。
这些政策的出台,专家们纷纷认为:2019年是新时代中国婴幼儿照护发展的元年。
“《指导意见》出台,为我们指明了托育服务发展方向,对于中国新时代婴幼儿照护服务和托育服务行业是一个重大的利好,将会促使整个行业健康、规范发展。”国家卫健委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徐拥军这样说道。
以高质量托育服务满足千万家庭
0~3岁托育公共服务是一个涉及多方面、跨领域、多主体的政策和事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由于起步较晚,当前我国托育服务的发展仍不够充分,在服务供给、数量、质量等方面存在诸多难题。
为破解难题,与会专家们纷纷立足自身研究领域分享经验、建言献策。
“解决我国婴幼儿照护服务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必须在正确引导下,撬动社会资源,补短板、抓重点、强弱项。”王培安指出。
在上海市早期教育指导服务中心、上海市托育服务指导中心主任茅红美看来,0~3岁是早期教养阶段,肩负着教育和教养双重责任,教育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一种关注,而教养则是对生理发展的一种关注。因此,“托育机构不仅要承担照护的工作,它还要承担作为一个母亲、一个家庭的依恋关系,一种爱。”
“《指导意见》的根本目标,就是促进3岁以下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董奇指出,要提升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提供有质量的婴幼儿托育服务,关键是必须认识婴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必须能够满足婴幼儿发展的需要。“孩子发展不仅有身体发展需求,防治疾病安全,更有心力的安全,情绪,需要交往、关爱,需要获得适当的环境。”
那么,如何来保障“高质量托育服务”的实现呢?
“在国际经验上来看,通过加强机构质量评估来提升服务质量已经成为国际共识。”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博士朱文婷建议:第一,要推动建立国家层面的托幼机构质量评估体系,促进各类机构规范发展;第二,加快推进管办评分离,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保证评估更加科学与规范;第三,以促进发展为导向,加强评估结果的运用并服务于多元主体;第四,关注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估指标,完善托育机构质量评估标准。
结合调研,洪秀敏建议,在进一步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和配套政策研制中,应重点关注4点:一是加强对家庭婴幼儿照护支持和指导。精准把握家庭需求,增强婴幼儿照护服务多元有效供给。二是监管与扶持并行,推动托育机构规范优质发展。三是加强托育人员队伍建设。四是在从中央到地方的分级管理中,尽快建立托育服务机构管理体系,同时发挥计生协、妇联、行业协会等群团组织和行业组织的积极作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司长杨文庄建议,应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政府要建设一批、改建一批、扩建一批,以盈利、非盈利的形式以民营、民建公助等方式请社会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支持用人单位以单独或联合相关部门共同举办的方式,为职工提供福利性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
同时,他建议,政府要针对社会力量进入的痛点堵点完善政策,为社会力量的进入扫清障碍。一方面,地方政府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规范发展和安全监管负有主要责任,在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的管理规范要明确要求机构投资人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健康安全方面的责任要求。同时,大力开展职业道德、安全教育、职业技能的教育,逐步实行工作人员职业资格的准入制度,对虐童等行为要实行零容忍,对有关机构、有关责任人、有关从业人员在这方面的底线触碰高压线实行黑名单制度,终生禁入。
据杨文庄透露,我国婴幼儿托育服务的备案登记制度和信息公示制度即将落地,“园所信息要向有关部门、社会做公示,还要建立质量评估制度、加强动态管理,防止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安全健康的底线我们一定要守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