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钦芦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有两句广为流传的五绝诗: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我注意到现在有一种与前不同的解读,认为不是褒义而是贬义。不过我还是欣赏褒义,因为一提起徽州,脑子里浮现出的就是影视作品里看到的青山绿水、黛瓦粉墙,以及包含着历史沧桑的老宅子、玲珑剔透的砖雕和木雕。我去过那里一次,但仅仅是匆匆地爬了趟黄山。当乘车赶往杭州转飞机时,看到绿色的山林和田野间隐现的黑白色的美丽建筑群,我立即明白,自己早晚还要来这里。
这不,今年10月里,和几个朋友一道,不是在梦里,而是真真儿地来到了徽州。哦不,现在改叫黄山了。似乎有些别扭,不仅让那座山和行政区划的名称很容易混淆,还产生一个尴尬的问题:大到安徽省名的来源,小至徽商徽派建筑徽剧徽菜徽饼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不过,虽说徽州的称谓没了,但是徽州文化却生在那里改不去。在歙县,我们去了徽州古城,那里相当完整地保留着城墙、瓮城、城门、县衙、古街古巷和大学士许国的八面石牌坊,还有黄宾虹、陶行知以及徽班纪念馆。唐模村,是唐朝越国公汪华的后裔依唐朝风格、沿溪而建的古村落,有省级文物4处,清代祠堂4处,清代民居100多幢,以及古桥古井和参天古木。棠樾村,这里有全国最大的石牌坊群。让人有些吃惊的是,封建皇帝旌表的对象都是这个村里的鲍氏家族成员(据说是春秋名臣鲍叔牙的后人)。七座牌坊中,受旌表者有慈孝卓著的,有贞节守志的,有乐善好施的,有建功立业的,鲜明地体现了程朱理学的“忠孝节义”的伦理观念。
都说徽州人杰地灵。真的地灵吗?这里有句说法:“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我从中读出的分明是对生在徽州的无奈。因为对于过去生活在这里的人来说,山高阻绝了交通来往,田少难养众多村民。于是,徽州男人稍稍长大就要往外发展。他们被称为“徽骆驼”,肩挑背扛地将山里的东西运出去,拼死拼活地在外面的世界里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位置。男人外出经商或打工后,家里只剩下了妇孺和老人。这就要求留守家中的妻子不仅要勤快,还要智慧和足够强悍。
此行期间看了部情景剧《阿菊》,艺术地浓缩了徽州女人的一生。她们要下地劳作,侍奉公婆,教子读书,还要抗击盗匪。在被称为“水墨之乡”的宏村,汪家祠堂里供奉着一幅老太太的画像,导游解释说正是这个阿菊似的“留守妇女”主持了修建流经家家户户的水循环系统。
不过人杰倒是真的。看着这些充满了历史感的一座座旧宅子、牌坊、祠堂、楹联、牌匾,想着从这些村落中走出的毕昇、方腊、朱熹、詹天佑、胡雪岩、胡适、陶行知和黄宾虹等人,一个疑问在我脑子里转悠:既然这个地方在地理上并没有优势,为什么会产生那么多生意上、学术上和仕途上的成功人士?
在参观徽州古城里的斗山古街时,朋友军民看到小街上一扇开着的门户,便踏上石阶往院子里探望、拍照。这时,一辆电动自行车倏然而至,开车的母亲刚停住车,她的孩子立即跳跃着跑向院门口。他母亲喝住了他:让人家拍完照再进去!我和军民对视了一下,都留意到了这个母亲的家教。前行不远走到一户石门紧闭的人家门口,正观望间,一个手里端着玩具枪的五六岁男孩在我们背后高喊:“朱元璋来过这里!”啧啧,这里的孩子怎么能没文化嘛!
阳产土楼是一处绝佳的乡村游目的地。民居依山而建,鳞次栉比,高低错落,远望壮观而美丽,任谁第一次来都忍不住要惊呼一声“哇!”当我们经过一所村民的土房时,我注意到在和村里其他人家没有两样的门口,居然挂着一个木牌,白漆隶书字写着“郑小河宅”。这是一个什么神秘人物呢,心中好生诧异。爱好书法的军民则对墙上的几个书法字“拇指街”发生了兴趣。正当他要我以此书法为背景为他照相时,走出来一位老者,欣喜而自豪地冲着我们嚷嚷:“这是我写的字!”我猜出来了,他就是郑小河!他把我们邀请进他的堆满了秋收瓜果的家,给我们看他写的作品和别人写他的作品。
原来,鉴于这里交通不便,土地贫瘠且可耕地少,若干年前当地政府准备拆掉这些多为土坯垒成的村落,将村民们整体迁出山区。在外面的世界见识过,颇有些眼光的郑小河提笔给市领导写了封信,明确反对这个做法。他邀请领导们亲自到村里来看看,因为他觉得这里是开展乡村旅游的理想之地。领导们真来了,而且从善如流,很快把这里变成了现在全国有名的旅游打卡地。
事实上,我在来这里前,早就被网上发表的这里的几张晒秋图馋得痒痒的。现在大爷大娘们当上了导游,村子也脱了贫,而这一切变化,不得不感叹七十多岁的乡村老汉郑老爷子的眼光。
晚间,当地同学汪君做东款待我们。我带给他一本我译的美国汉学家写的书,记录了中国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江南大地上的所闻所见。其中作者对黄山风景区的管理给予了难得的赞扬,而汪君在此期间就主持黄山景区的管理工作。汪君则把他为一本名叫《流风遗泽》的书所作的序发给我。这是一本关于徽州经典家风家训家范的书。他写道:“中国历史上西晋、隋唐五代及明清时期,大批来自中原的著姓望族为避战乱或求发展迁徙至此。这些世家大族在带来财富与先进生产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中华传统文化和受此熏陶涵养的门第家风,并在这里发扬光大,凝结升华。先贤们经世传家的族规家训与笃行垂范,为徽文化注入了厚重的精神内涵……”猛然间,我觉得自己找到了开启心里疑问的钥匙!
走出餐馆,又嗅到这个季节里此地处处都能闻到的桂花味儿,又甜又香,沁人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