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9/11/pc20191105960adb5ff8594ef0aad96c226506e1d2.jpg
编者按 近日,“新中国妇女社会地位变迁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女子学院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及青年研究者300余人参加了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9-11/05/064544.html

等待处理…

多角度考察妇女地位与家庭关系变迁

2019/11/4

编者按

近日,“新中国妇女社会地位变迁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女子学院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及青年研究者30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与会学者回顾总结70年来中国妇女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对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变迁进行了多角度的反思与展望。与会者立足学术前沿、视野宽阔、方法多样,提出许多新观点与新方法。

■ 赵莉萍

近日,“2019年山东社科论坛——新中国妇女社会地位变迁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女子学院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及青年才俊30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聚焦新中国妇女社会地位变迁,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回顾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与进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以推进妇女/性别研究。

多角度诠释中国妇女地位变迁

妇女地位的变化是我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实现程度的重要指标。妇女地位是不同的女性群体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中和男性相比较的权利、资源、责任及其被社会认可的程度。

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妇女社会地位的状况。据此,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姜秀花研究员认为,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可以分析并研究社会资源分配中的性别结构;对妇女社会地位进行历史比较和群际比较,揭示中国妇女社会地位发展变化的规律和特点;建立并完善中国本土的妇女社会地位评价调查指标体系,为妇女社会地位的定期监测和国家妇女发展纲要的制定与监测评估服务等。

健康、教育和就业与妇女地位密切相关,既反映了妇女地位变迁,也是影响妇女地位的重要因素。中国社会科学院郑真真研究员认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妇女地位不断提升,中国妇女在健康、教育和就业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有很多重要变化。妇女地位研究要用数据说话,而用数据怎么说话非常重要;妇女地位的变迁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研究者不仅要看到成绩,更要思考问题和差距;有关部门在未来的改革和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到与妇女地位相关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宋健教授认为目前关于妇女地位的相关概念与测量尚未达成共识,妇女地位应具有内涵、范畴、测量三个层次的维度,对不同层次特别是范畴与测量层次维度的混淆是造成分歧的主要原因,减少测量维度分歧的关键在于明确分类标准。其中,家庭领域妇女地位在测量维度上可概括为“妇女家庭地位”概念,而社会领域妇女地位在测量维度上并无统一的“妇女社会地位”概念,而是分散为多个概念。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杨慧副研究员从法律视角下观察中国妇女经济地位的变迁。她认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已经基本形成了一整套保障妇女平等就业、促进妇女职业发展的法律政策体系。70年来妇女的就业机会和就业规模大幅增加,就业质量、劳动报酬和劳动保护程度不断提高。妇女经济地位在总体大幅提高的同时,仍然面临就业性别歧视、男女退休年龄和退休金差距较大等挑战。

婚姻家庭关系的新阐释

婚姻家庭与性别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凸显出不同的特点。婚姻家庭在宏观上是经济关系,在微观层面上是经济和感情、照料方面的关系。

农村持续上涨的婚姻成本给个体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畸高的婚姻成本使婚姻变得功利化、市场化。有鉴于此,西安交通大学靳小怡教授就中国农村男性流动人口的婚姻成本进行了探讨。她对全国11个省份农村流动人口专项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近30年间,中国农村男性流动人口的婚姻成本涨幅高达14倍;中西部地区农村男性一直负担着较高的彩礼、且彩礼金额增速很快,东部地区男性则主要背负着较高的婚房成本;婚前有流动经历的农村男性,其各项婚姻成本显著更高;较高的教育程度与父辈较高的职业阶层均显著提高其婚姻成本。

南开大学吴帆教授从图景、形态与潜在逻辑三方面分析了中国现代多代家庭的代际关系网络,她认为,在老龄化和低生育率背景下,家庭代际结构形态已从过去的金字塔形转变为梯形,多代关系出现的频率更高,代际互动更为多元,代际关系形态也更加动态和复杂,形成一个多代、多主体的复杂关系网络。从这个意义上说,家庭本质上是一种关系网络。目前的家庭代际交往中,获得者和支持者对于经济支持和家务支持判断有一定差异,但差异主要体现在程度而非方向上;获得者和支持者对于情感支持判断的差别明显,既体现在方向上,也体现在程度上;照料呈现明显的需求导向,家庭成员从代际交往中获得的照料支持多于照料付出。

当前低生育率的症结早已不在生育政策方面,女性个人职业发展和家庭角色冲突是少生孩子的根源。湖南大学曹薇薇教授从生育保障法律制度转型和完善视角关注“全面两孩”政策。她认为,生育-就业呈正相关的情况下,就业逐渐成为女性生育的前提,当下生育保障制度对生育的偏向保护影响就业公平。在生育-就业正相关视角下研究生育保障制度,关键在于平衡生育与就业机制以降低生育对女性就业的影响,保障女性就业公平。

传统议题的反思与突破

学者们新的理论观念和研究思路的运用,使其在对妇女史、女性职业、女性教育等传统议题进行重新审视时能发现新的学术生长点和增长点。

中国人民大学宋少鹏教授认为,在中国妇运史上,妇女解放的实践与理论是多元与复数的。在中国近代历史中,妇女解放道路是以“走出家庭”为起点,而延安的妇女解放模式转向“以生产为中心”,是另一条妇女解放路线,延安模式的核心首先在于调整生产关系的平等与民主。这既是对五四解放模式的突破,也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在中国的一次伟大实践。

陕西师范大学郭海文教授认为,影视史学视角下近百年来女性职业的嬗变实际也是中国女性重新认识自身存在价值和求得解放的探索和实践。福建江夏学院王慧副教授以福建省和台湾地区的调查数据为例就两岸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性别差异进行了分享。山东女子学院张静敏副教授、苏海讲师、陈业强教授、陈爽教授分别就口述史在社会工作教育中的应用、贫困女性的减贫历程与经验反思、怒江傈僳族女性高等教育现状研究、俄罗斯妇女法律地位的变迁与性别平等政策对新中国的影响等主题作了精彩的会议交流。

本次会议主题明确,凝聚了不同学科、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专家学者,他们积极思考,立足学术前沿、视野宽阔、研究方法多样,围绕一系列理论、现实和政策问题进行了热烈深入的探讨,涌现出一些新观点、新方法、新思路。

(作者为山东女子学院妇女研究与发展中心副编审)

上篇:没有了
下篇:洞察语言性别差异:她如何“说”与他怎样“听”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