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9/10/pc20191019b94f154553bd441c83db28f45901e268.jpg
■ 张玉胜 近日,浙江省宁波市学士小学的家长和老师携手制定《家长公约》。这在宁波教育界算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公约内容直击当下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9-10/19/064089.html

等待处理…

制定“家长公约” 孩子不能缺席

2019/10/19

■ 张玉胜

近日,浙江省宁波市学士小学的家长和老师携手制定《家长公约》。这在宁波教育界算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公约内容直击当下家庭教育问题,尝试引导家长更好地“做好的父母”。(9月26日《现代金报》)

在孩子健康成长的道路上,有两种重要角色不可或缺,那就是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尤其是孩子的父母,其言谈举止对孩子的品格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示范引领效应。老师和家长联手制定《家长公约》,旨在提升父母素养、规范家长行为、规避家教弊端,以便更好地携手共育下一代。

对于校方,《家长公约》有利于促进家校沟通。老师处在培养教育孩子的第一线,对孩子的学习态度、智力水平、自制能力及德行表现了如指掌,并由此推测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可能存在的若干短板,由其与家长共同拟定公约,既可直击当下的家庭教育短板,又可统一对相关问题的认知边界,从而求得相互理解、彼此信任,这显然有利于家校沟通、共力共为。

对于家长,《家长公约》既是行为约束也是家教榜样。从家长对《家长公约》内容的积极反映看,有两个亮点值得关注:一是矫正认知误区。针对“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棍棒出孝子”等家长焦虑的问题,《家长公约》注重了对“尊重差异”和“多给鼓励”的强调与引领,引导家长正视差异、发现优点,摒弃报班攀比、规避揠苗助长,为孩子成长营造宽松和谐的亲子关系。

不过,纵观《家长公约》的拟制过程,似乎只是一场大人的游戏。少了孩子的参与,不无些许缺憾。学生毕竟是老师教育和家长培养的共同服务目标。记得去年暑期,媒体曾报道称,杭州市观成中学的家长们收到从学校寄来的“家长期末成绩单”,引发舆论热议。该校在写给家长的信中说,“当您在评判孩子的同时,可知道,在孩子的心里,也会对自己的父母有一个评价。为了帮助家长们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教育方法,积极与学校展开合作,我们请每位孩子为自己的父母填写一张期末成绩单。”

事实上,对《家长公约》的监督,既要靠老师,更多的是要靠孩子,他们对“好父母”的评价有着亲身感受和自己的评判标准。让孩子们参与《家长公约》制定,赋予“受教育者”必要的话语权,既体现出对孩子们独立人格的充分尊重,也不失对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务实践行。换句话说,让孩子们参与《家长公约》的讨论、拟定过程,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心声,既有利于消除孩子们的偏颇认知,譬如孩子对父母严格要求的误解等,同时也是对孩子们实施教育、锻炼思维、提升自信的励志过程。

有监督制度,才会有约束力。正如该校学生毕书豪的父亲所言:“我们时常要求孩子不要玩电子产品,要求他们干这个干那个。但事实上,他们在写作业、阅读时,家长却在玩手机、玩游戏。所以说,如果家长自己做不到这些,却要求孩子做到,效果显然是达不到预想的。”由此看来,《家长公约》只有在家长和孩子相互监督的家庭氛围中,才会产生彼此约束、共同向好的双赢效果。

上篇:家庭: 孩子学习人际交往的第一课堂
下篇:缅怀先烈 共抒爱国情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